王亮
摘要:隨著經濟社會的全面進步,我國農業農村經濟也取得了相應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以往農村貧困落后的面貌。但是我國農業農村經濟要在目前的基礎上實現進一步的發展,還面臨著許多的挑戰,只有不斷創新發展思路才能使農村經濟得到更好的發展。
關鍵詞:農業農村經濟;創新;發展
我國的農業農村經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但就目前的發展水平來看,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需要不斷創新農業農村的經濟發展思路,使其得到更進一步的發展。本文從三個方面對該問題進行了簡要分析,希望能為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思路的創新提供借鑒。
一、深化體制改革,釋放農村發展活力
1、農村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農村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應著力推進土地流轉制度體系的建設,完善相應的土地自由流轉市場機制以及土地市場的價格機制,進一步在土地交易市場引入農村的集體土地。值得注意的是,農村集體土地的市場化必須要在嚴格控制其交易總量、強化管制土地用途以及明晰土地產權的基礎上進行。集體資產只有通過這樣的措施才能發揮集體資產的活力,進一步得到全面發展,使資源轉變為資產,將資產轉變為資本。
2、農村經營制度的改革。改革農村經營制度,完善資產運營、產權聯結以及相應的利益分配機制,對農民的組織化意識和組織化程度進行有效加強,提升合作水平,從而使農業發展增效、農民增收。公司制的管理模式應該被引入農業農村經濟中進行探索、嘗試,使農村土地的規模化承包經營以及農村的建設管理得到相應發展,釋放農業經營的發展活力。
3、農村金融制度的改革。推進農村金融制度改革,要進行金融政策的引導和擔保機制建設,從而使金融機構的業務范圍拓展到農村,給農村經濟的發展提供相應的金融服務。提供小額信貸解決農村經濟發展資金不足的問題。要秉持市場化理念,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為農村的發展吸引更多的資金支持。
二、不斷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1、壯大鎮域經濟,帶動農民增收。促進小城鎮建設,建立以市場為主體、政府為主導的投資公司,實現各類資本一級開發,并且詳細劃分一般城鎮和重點城鎮,對道路框架的建設也應該達到更高標準;進一步加快老鎮區的改造工作,健全鎮域各項基礎措施,實現功能的配套,進一步的優化城鎮環境;要進一步開發公共配套服務的功能,利用土地、房地產業開發等項目為農村的發展提供更多資源,推動餐飲、旅游等現代服務行業在城鎮的發展,創造就業機會給農民,實現農民增收。
2、促進就業,帶動農民增收。促進就業工作也是帶動農民增收的有效途徑。政府部門要充分發揮主導型作用,對市場的調節能力進行強化,通過招聘會等各種手段增加就業渠道和就業機會,最大限度提高農民的就業率,從而對農業農村經濟的轉型升級起到積極地推動作用。
3、發展村域經濟,帶動農民增收。村域產業的建設可以有效實現農民增收,因此要重視招商引資工作,推進村域經濟發展,讓更多的項目實現入村發展,憑借村域豐富的自然資源,以特色產品等為基礎,推動各村的特色產業發展整合各類資源,提升開發能力,建立符合實際要求的科學資產經營管理體制,利用對村集體資產、土地等資源的承包、租賃、入股等各種手段盤活資源并實現資源利用的最大化,提升農民的資產性、服務性等收入,幫助農民增收。
三、科學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大力推進農業、農村經濟轉型升級
要實現農業發展方式依靠科技及人力資源、規模型的農業生產經營轉換為集約型農業資源利用、現代型農業產業結構等目標,就必須通過農業農村經濟轉型升級這一根本途徑來完成。
1、貫徹“三年倍增計劃”。農業的“三年倍增計劃”在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眾多工程里面占據著重要的戰略地位,對于促使農民增收、鼓勵全民創業以及發展現代農業有著重要意義。以農業產業的規劃指導現代農業園區的發展,加快發展高效設施農業,推進高效農業規模化進程,實現農業的產業化進程。除此之外,農業生產的品牌化、標準化也要進行積極建設,在環保、健康的中心理念引導下,生產出有機農產品,創建生態型的農村,促進農業農村經濟的轉型升級。
2、創新服務機制。創新服務機制可以為農業農村的經濟發展提供助力,可以通過農業企業、農業合作社與高等院校以及科研部門之間的合作來實現農業科技服務機制的創新,從而結合實際提高農產品的質量,拓寬農產品的增值空間;創建農村就業創業培訓體系,借此加強農民生產技能,培養出大量的文化程度高、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適應現代農業的發展,為農業產業化、規模化經營提供人才資源。
四、結語
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思路的創新。只有結合實踐經驗、大膽探索,才能夠有所收獲,從而促使農業農村經濟的轉型升級,實現其健康長遠的發展,為我國整體經濟水平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