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羽松
一到圣誕節,人們會馬上想到圣誕老人和拉雪橇的那頭馴鹿。馴鹿的眼睛平常是金色的,可在圣誕夜卻變成了深藍色!這是圣誕節時馴鹿的特別裝束嗎?不是的。科學家發現,在北極的夏季,馴鹿眼睛呈金色,而冬季時它的眼睛就呈深藍色了。
馴鹿眼睛為什么會變色呢?人類眼睛的顏色取決于瞳孔上的虹膜的顏色,而貓眼睛的顏色取決于視網膜上積累的色素,那么馴鹿眼睛的顏色是否也取決于虹膜或者視網膜上積累的色素的顏色呢?如果是,是否因為虹膜或視網膜上發生了什么變化,從而導致馴鹿眼睛變色呢?
為了弄清這些問題,英國的研究人員分別收集了夏至和冬至的馴鹿眼球并對其進行解剖。他們發現,馴鹿眼睛的顏色變化與虹膜和視網膜均無關聯,而關乎照膜——哺乳動物眼球內特有的結構,位于視網膜之后,由透明的膠原纖維構成。科學家發現夏冬兩季間位于馴鹿眼球視網膜之后的照膜結構發生了很大改變——相比夏季,當冬季來臨時,馴鹿眼球中構成照膜的膠原纖維凝聚度更高。那么照膜到底有什么用呢?
哺乳動物照膜區域的視網膜上沒有色素,能完全吸收光線。當光線透過角膜和晶狀體落到視網膜上并被完全吸收時,有一部分光能到達內血管膜,這部分光線被構成照膜的透明膠原纖維反射而重新穿透視網膜,最后形成一道細小的光束向外發射,使動物在夜里也能看清東西。例如,我們常被黑夜里出現的小貓的“夜光眼”嚇一跳。小貓為了讓自己的雙眼在黑暗中吸收光線而把瞳孔張大,被眼底吸收的部分光線經照膜反射而出,這樣小貓才能看清周圍。
再回到馴鹿身上。科學家分析,是北極夏冬兩季不同的日照情況導致了馴鹿眼球中照膜結構發生變化。夏季出現極晝,馴鹿眼球中金色的照膜能夠反射紫外線,防止眼球被日光灼傷。而冬季由漫長黑夜唱主角,馴鹿在黑暗的環境中要看清眼前景觀,眼球需要允許更多光線進入。于是瞳孔盡量張大,導致眼球內流體壓力增大,從而將視網膜后照膜的膠原纖維緊緊壓在一起,照膜顏色由金色變為深藍色。此外,研究人員還發現,當馴鹿眼球中照膜呈現深藍色時,相比金色照膜,其能反射的光線少了約50%,但照膜對光線的敏感程度增強了1 000多倍。這有助于馴鹿發現和躲避潛伏在黑暗中的捕食者。
所以,就好像馴鹿在夏季體態輕盈、體毛呈棕色,而冬季皮下脂肪增厚、體毛呈白色以利于保暖和躲避敵害一樣,馴鹿眼睛的顏色在不同季節發生變化,是它適應生活環境的具體表現。馴鹿是迄今唯一照膜顏色會改變的哺乳動物,有趣的是,研究人員還發現,藍色并不是冬季馴鹿眼睛的唯一顏色——居住在北極地區大學校園里的馴鹿,在冬季它們的眼睛變成綠色。科學家認為,可能因為相比生活于野外、眼睛變成藍色的同類,這部分馴鹿受人工照明影響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