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旭東等
進入工業大生產時代后,想擁有一件定制產品一度變得困難,標準化流水線生產帶來生產效率的極大提升,同時也壓抑了個性需求。而如今,悄然興起的“小眾經濟”正在逐漸改變這個局面。
隨著信息技術的持續發展和大數據等的廣泛應用,人們定制產品比以前方便很多,單個產品也可以是流水線生產,成本也大大降低。這種面向小眾人群的定制模式被稱為“小眾經濟”,許多行業開始熱衷于“個性化定制”。
在青島紅領集團的生產車間,一件件“奇異”的西裝引人注目,這些一款一個、與眾不同的衣服都是根據每位客戶的要求設計的,電腦制定后下單,非常受歡迎。而在浙大科技園的一家食品店,玻璃窗內擺著各種各樣卡通造型的蛋糕,它們都是3D打印機設計和“打印”出來的,每個食品的制作只需要10分鐘。
“小眾經濟”所釋放的個性化需求開始被市場所發掘。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副研究員劉楊說:“據預測,未來50%以上產品將具有個性化定制特征,個性化定制將取代大規模化批量生產,成為主要生產制造模式。”海爾集團副總裁刁云峰說:“互聯網讓用戶個性化需求得到最大化滿足,用戶消費思維不再是市場上有什么,而是我要什么。企業要低成本提供商品,同時高效率滿足用戶,這樣才能創造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