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信息管理機制,拓寬黨員發展渠道。組織各級黨委建立入黨申請人、入黨積極分子、發展對象基本情況電子信息庫,全面吸納人才。在農村,重點從回鄉畢業生、復員退伍軍人、致富能手及外出務工返鄉青年中培養黨員;在社區,及時發展熱心公益事業、樂于為居民服務、有先進思想文化的社區居民為黨員;在“兩新”組織,選派黨建工作指導員,帶動廣大職工包括外來務工人員積極向黨組織靠攏;在學校,吸納成績優秀、實踐能力強的學生作為重點培養對象;在機關,注重把服務標兵、崗位能手和服務中心工作中成績突出的優秀人才吸收到隊伍中。目前,全市發展的黨員中,18.3%為致富能手以及個體企業家,15.9%為社區干部及居民,16.1%是優秀職工,15.7%是學生黨員,16.7%是機關優秀人才,進一步拓寬了黨員發展渠道。
健全聯絡監督機制,堅持黨員發展標準。聘請71名優秀老黨員、老干部、機關黨員為黨務監督員,逐一結對聯絡1個基層黨委,檢查該黨委黨員發展程序、公示情況、政審材料,定期與該黨委培養對象談心談話,監督基層黨委堅持黨員發展標準。組織黨務監督員列席掛鉤黨委入黨積極分子、發展對象民主推薦會等支部活動,聽取培養對象思想工作匯報、黨員群眾評議,對該黨委入黨積極分子和預備黨員的培養、綜合表現情況進行跟蹤考察、量化打分,綜合成績低于60分的將視為不合格,取消其發展、轉正資格或延長考察期。今年以來,已有1名考核不合格的入黨積極分子被取消發展資格,2名預備黨員被延長考察期。
健全系統培訓機制,提升黨員發展素質。精心安排培訓課程設置,分三階段對培養對象進行跟蹤系統培訓。對優秀學生、先進工作者開設以“唱紅歌、看紅片、講紅史”為主要內容的革命傳統和愛國主義教育,激發他們加入黨組織的政治熱情。對入黨積極分子、發展對象開設培訓班,組織學習黨史、黨建、黨的基本知識,觀看黨員教育片,參加演講比賽,撰寫心得體會,強化他們的政治意識、學習責任和宗旨意識。對預備黨員開設實踐體驗課程,開展“瞻仰先烈、繼承傳統”主題教育活動,引導他們參與“結對老黨員”、社區“我與文明同行”等活動,讓預備黨員在社會實踐活動和黨組織的濃厚政治氛圍中體驗黨員標準,強化黨性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