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喪嫁娶乃人生大事,鄭重操持本不為過。那么,如何判定領導干部舉辦的婚喪喜宴屬于“大操大辦”?怎樣才能做到不踩紀律“紅線”?
判斷是否屬于“大操大辦”有六大標準
怎樣算是“大操大辦”?中央紀委網站曾刊文介紹,有專家對判定“紅白事”是否屬“大操大辦”給出六條基本判定標準:一看操辦“紅白事”是否使用公款;二看是否使用公物,如公車等;三看是否使用公產,如免費使用禮堂等;四看來賓中有無管理和服務對象,是否收其禮金禮品,特別是是否借機斂財;五看來賓中有無使用公物;六看是否影響他人休息、破壞環境等。
有地方紀委還出臺相關規定,要求各級嚴格執行“七個嚴禁”:即嚴禁以分批次、多地點等方式變相突破規定的規模;嚴禁以任何方式邀請管理和服務對象、下屬單位干部職工參加婚喪嫁娶事宜,收受管理或服務對象的禮金,借機斂財;嚴禁動用公車、公物、公款等公共資源;嚴禁以單位名義贈送禮金、禮品;嚴禁在本單位或其他單位報銷或變相報銷費用;嚴禁影響正常公務活動、單位工作秩序和社會正常秩序;嚴禁搞有損社會公德的庸俗活動和封建迷信活動。
一位從事相關領域研究的專家認為,“嚴禁大操大辦”的法理依據出自《中國共產黨黨員領導干部廉潔從政若干準則》。其第八條第三款明確規定,不準有“大辦婚喪喜慶事宜,造成不良影響,或者借機斂財”等行為。
中央紀委法規室編寫的《〈中國共產黨黨員領導干部廉潔從政若干準則〉釋義》提出,這里所稱的“婚喪喜慶事宜”,除了包括結婚喪禮外,還包括父母、配偶、子女過生日,子女上大學,喬遷新居等各種與親朋好友共同慶祝的事宜。所稱的“大辦”,是指大大超過了當地一般群眾舉辦類似事宜的規模或消費標準。所稱的“造成不良影響”,是指在群眾中或社會上造成負面影響,損害黨員領導干部的形象。所稱的“借機斂財”,是指借辦理婚喪喜慶事宜,收受各種名義的禮金、紅包、貴重禮品等物質性利益。
哪些人不準“大操大辦”?《廉政準則》適用對象為縣(處)級以上以及人民團體、事業單位中相當于縣(處)級以上黨員領導干部。而國有和國有控股企業及其分支機構領導人員中的黨員,縣(市、區、旗)直屬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的科級黨員負責人,鄉鎮(街道)黨員負責人,基層站所的黨員負責人則參照執行。這也可以視作中央法規層面“嚴禁大操大辦”的對象范圍。
無論是《廉政準則》,還是后續出臺的《堅決制止領導干部借婚喪喜慶事宜大操大辦收錢斂財》等規范性文件,均態度堅決、要求明確,但考慮到各地風俗習慣差異和經濟發展水平不同,故而都未對“違規行為”列出具體界定標準,而是由各地根據實際情況確定標準。
各地因地制宜給出大致三類具體“操作辦法”
目前,對于黨員干部辦婚宴能擺多少桌、收多少禮金、請哪些人等具體問題,各地出臺的具體“操作辦法”大致可分為三類:一是限定人數桌數。石家莊、貴陽等30余地,都明令限制擺酒的桌數,但擺桌上限,各地不同,多限定在20桌左右。湖南還細化要求,干部辦紅白事,一方辦宴禁超200人(20桌),兩方合辦禁超300人(30桌)。二是限定禮金金額。如廣西河池市規定,親戚以外人員參加干部職工操辦的婚事,饋贈、封送的禮金或同等價值禮品每人次不得超過100元。湖南岳陽市明確規定禮金標準原則控制在每人200元以內。三是限定賓客身份。在各地要求“官員婚喪嫁娶不得邀請管理和服務對象”的基礎上,20余地區還規定禁邀“同事”。新疆阿勒泰規定,同事、同學及好友可到場幫忙,但禁止隨禮。除要求向紀委報告、限定人數桌數等較為常見的規定外,一些地方還對宴席的檔次、標準作了規定。而在適用對象方面,不少地方將范圍劃定為“黨和國家工作人員”。
應當指出,禁止黨員利用職權或者職務上的影響操辦婚喪喜慶事宜,或借機斂財或者有其他侵犯國家、集體和人民利益的行為,并不是禁止傳統民俗。只要注意黨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干部形象,注意可能在群眾中造成的不良影響,搞簡樸、正常的婚喪喜慶事宜,一樣體現傳統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