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吉才
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這句話準確界定了語文課程的性質,明確告訴我們,學習語文的重點在語言文字運用。然而,在常態的語用訓練中,教師常常引導學生抓住相關詞句進行聽、說、讀、寫的語用訓練,而忽視了標點符號等其他課程資源。標點符號看似微不足道,實際上內涵十分豐富。語文課程標準高度重視標點符號的獨特作用,在學段目標中對各學段都提出了標點符號方面的要求。低年級要求“在閱讀中體會句號、問號、感嘆號所表達的不同語氣”,中年級要求“體會句號與逗號的不同用法,了解冒號、引號的一般用法”,高年級要求“體會頓號、分號與句號的不同用法”。這就要求我們在進行語用訓練時,既要關注語言文字的語用價值,也要關注標點符號的語用價值。貫徹落實課標精神,就應該進一步增強課程資源意識,引導學生借助課程資源來選準語用內容,內化語用方法,形成語用能力,提升語用水平。尤其要引導學生從看似普通的標點符號中品內涵、悟情感、想留白,放大標點符號的語用價值,讓標點符號和語言文字一起會“說話”。
一、讀出標點背后的內涵
標點符號是輔助文字記錄語言的符號,可以幫助人們確切地表達思想感情和理解書面語言,也是書面語言中不可缺少的有機組成部分。現行標點符號分標號和點號,其中標號主要表明詞語或句子的性質和作用,點號主要是表示語言中的種種停頓和語氣。正是由于標點符號在表達中的特殊作用,我們在進行語用訓練的過程中,才要特別關注句子中的標點符號,引導學生體會不同標點符號的深刻內涵。
一位教師執教蘇教版《語文》六年級上冊《鞋匠的兒子》,在學習“說到這里,林肯流下了眼淚,所有的嘲笑聲全都化成贊嘆的掌聲……”時,教師及時提醒學生,讀課文不僅要讀懂句子,還要讀懂標點。然后讓學生四人小組討論:從省略號中你讀懂了什么?如果你是那位傲慢的參議員,你想說些什么?如果你是其他的參議員,你會說什么?學生從省略號中不僅讀出了傲慢參議員的慚愧、其他參議員的敬佩,也讀出了林肯的寬容、大度。借助省略號,學生逐步走進人物的心靈深處,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動,觸摸高尚的靈魂,讀懂偉人的心,讀出了標點符號背后蘊含著的深刻內涵。
二、悟出標點背后的情感
情感是人們對客觀現實的一種特殊反應形式,是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而產生的態度體驗。就語文課來說,情感是語文教學具有鮮明特色的個性目標。引導學生體會文章的感情,讓學生與作者同喜同悲,教會學生敢愛敢恨,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正是基于這樣的考慮,許多教師特別重視引導學生體會文章所包含的深厚感情。
事實上,標點符號在表達情感方面起著直接而獨特的作用。像表示句中停頓的頓號、逗號、分號,就是通過長短不同的停頓來表達情感;像表示句末語氣的句號、問號、感嘆號,就是通過不同的語氣來表達情感;像表示特殊作用的破折號、省略號等,就是通過調整語速、重音來表達情感。有經驗的教師,總能引導學生從普通的標點符號中感悟出復雜而深刻的情感來。
一位教師執教蘇教版《語文》四年級下冊《黃河的主人》,在學習“不只一個,還有一個……一、二、三、四、五、六,一共六個人!”一句時,將學生的注意力引向句中的標點上面,尤其是句中的省略號、頓號和感嘆號。學生通過換一換的方法,將句中的省略號、頓號和感嘆號分別換成逗號、逗號和句號,再聯系黃河那萬馬奔騰、濁浪排空的危險,逐漸讀出了看似普通的標點背后的深刻內涵。學生從省略號中讀出了作者的懷疑:那么小、那么輕的羊皮筏子能坐這么多人,不可能啊。學生從幾個頓號中讀出了作者的驚訝:這么多人,不要說浪打,風一吹都可能翻船,太可怕了,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學生從感嘆號中讀出了作者的擔心:那么小、那么輕的羊皮筏子居然坐了6個人,多危險啊。借助這些小標點,通過換一換的方法,學生讀出了此時作者的驚訝、懷疑、擔心和害怕,讀出了標點符號背后蘊含著的深厚情感,充分感受到此時情況的危險,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更加深刻了。
三、想出標點背后的留白
留白,原是國畫創作中的一種構圖方法,即在整幅畫中留下空白。實際上,許多課文在描述過程中,也會留下思維的空白,給學生留下展開想象的豐富空間。有文章內容表達的留白,有語言文字描述的留白,這些留白本身就是語文教學的課程資源。其實細心閱讀,還會發現許多標點符號也是重要的留白點。關注這些看似簡單的標點符號,引導學生讀標點、想畫面,在空白處放飛思緒,常常能達到“于無聲處聽驚雷”的效果。
一位教師執教蘇教版《語文》六年級下冊《莫泊桑拜師》。在學習第七自然段時,教師引導學生重點關注文中的9個感嘆號。這一連串的9個感嘆號,背后包含著怎樣的內涵呢?聯系上文觀察馬車的經過,學生邊讀句子邊思考問號的答案,展開豐富的想象,逐漸還原當時的情境。學生從9個感嘆號中想象出了富麗堂皇的馬車和裝飾簡陋的馬車不同的表現,想象出了烈日炎炎下的馬車和狂風暴雨中的馬車不同的情形,還想象出了馬車上坡和下坡的不同走法。學生借助這9個感嘆號,展開豐富的想象,進行合理的回答,用生動的語言把大家帶入當時的情境,還原生活情境,豐滿課文內容,加深對課文的理解,縮短了與文本的距離,讀出了標點符號背后蘊含著的深刻內涵,也為學生打開了一扇對話的窗口。
當然,標點符號背后蘊含的語用價值還不止這些。只要我們立足學生和文本實際,引導學生從看似普通的標點符號中品內涵、悟情感、想留白,就一定能放大標點符號的語用價值,讓標點符號和語言文字一起會“說話”。[責任編輯:陳國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