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偉偉
摘要:自行車是典型的周期性速度耐力型和體能性運動項目,專項體能水平是決定比賽成績的重要因素,因此自行車項目的訓練中對運動員的專項體能要求較高。通常自行車運動員的專項體能主要包括有專項力量、專項速度及專項耐力。前期對自行車運動員的這幾個方面進行針對性、科學性的體能訓練是在比賽中取得優異成績的重要保障。根據我國自行車運動科學訓練理論發展及訓練監控的研究現狀,以及部分研究報告對科學訓練中的一些熱點問題和主要研究成果進行的評述,下面淺談一下自行車運動員的體能訓練。
關健詞:自行車;運動員;體能訓練
作為奧運會項目,自行車項目的比賽一直都是人們關注的重點,高強度的激烈對抗,對于運動員體能的要求越來越高。在平時訓練中分有一般體能訓練和專項體能訓練。一般體能訓練為全面地發展運動員的力量、耐力、速度、靈敏、協調和柔韌等運動素質做準備,專項體能訓練的目的是使運動員已獲得的體能直接為提高運動成績服務。一般體能訓練是為專項體能訓練服務的,專項體能則訓練直接為提高運動員整體競技水平服務。隨著賽期的接近,專項的體能訓練所占的比重也就越大。在高水平騎行技術基礎上的專項力量、專項速度與專項耐力都是運動員必須進行的專項體能訓練。良好的體能是決定運動成績的重要因素,是正常發揮技戰術水平的基礎,是保證運動員能夠承受高強度、大負荷訓練和比賽的條件。力量素質是完成訓練與比賽,取得優異成績的前提與保證。
一、運動訓練項目內容和方法
1、一般體能運動。顧名思義,一般體能就是一般的訓練,而不是針對比賽進行專項的訓練計劃。這時候一般體能訓練的目的就是盡力提高自身的體質和各項運動能力。對于發展運動員的力量,訓練內容主要以負重訓練為主。隨著訓練的進度而慢慢增加負重。當然,在訓練前不要忘記提前熱身。按訓練的順序,先對腿部和上身進行鍛煉。建議采用周期式訓練,以組為目標訓練至肌肉暫時無力為最佳效果。每組動作之間有短暫的停頓,給予運動員適應的時間,讓運動員的身體跟上訓練的節奏,遮掩那個才能達到訓練的最終目的:有效提升身體的力量素質。跟隨階段的進行而改變組數、次數、休息間隙以及負重,慢慢接近運動員的身體極限甚至是打破其身體極限。耐力訓練也分一般耐力和專項耐力兩種,這里為讀者講解一般耐力訓練,專項耐力訓練的知識將在下節提到。運動員的一般耐力訓練就是準備期的常項訓練。這時的計劃是進行“小強度”的一般越野跑、變速跑、爬山、跳繩等內容。越野跑注意路程的長短,變速跑注意不同速度所跑的距離,掌握變速跑的速度變換時間間隔。作為娛樂項目,也可以進行球類比賽,例如籃球、排球等團體比賽,既鍛煉了運動員的耐力也鍛煉了他們的靈敏度。在以上訓練的過程中注意根據運動員的身體素質安排訓練進度,因人而異,不可操之過急,否則物極必反。通過一般體能訓練,提高運動員的身體健康水平,為下階段的專項體能訓練做好準備。
2、專項體能運動。專項體能訓練包括專項力量、專項速度和專項耐力。總所周知,無論是在哪種自行車比賽中,下肢力量都是最重要的。在短距離的比賽中,要求運動員的下肢力量爆發,快速地蹬動自行車,因此短距離的比賽訓練以快速動作為基礎。而在長距離的比賽中則是要求運動員的下肢力量具有耐力的發揮,保持持久力。根據國內對自行車運動員的身體素質研究表明,我國自行車運動員下肢膝關節的屈伸肌力量偏低,因此提高運動員股四頭肌與小腿三頭肌的力量是專項力量訓練的主要內容。改變齒輪變速的不同組合,在坡道上進行力量訓練是常見的專項力量訓練。專項速度的訓練是根據不同項目的訓練重點,采用短時間高強度的訓練方法,訓練運動員的爆發力。從科學的角度講,這種接近身體極限的高強度訓練改善了有氧和無氧的能量儲備,同時也提高了運動員在比賽時釋放和消耗儲備的乳酸鹽的能力,為運動員保持清醒的頭腦進行到比賽結束提供了保障。速度訓練保持在15-50分鐘的時間段內,同樣按組完成規定的任務,組與組之間可有短暫的休息。專項耐力采用變速法進行訓練。所謂變速法是不同段落的騎行速度根據地形變換。此時訓練場地的地形設計變化的幅度盡可能大,同時鍛煉了運動員的應變能力。
二、輔助體能運動的項目
1、騎行技術的相關訓練。在保證自行車的質量和靈活度的基礎下,對運動員的身體姿勢和踏蹬技術進行規范化訓練,糾正車手無意識的錯誤姿勢,這對于比賽的取勝也是十分重要的。正確的身體姿勢是:身體前傾,腰部稍屈曲,頭部要不過分伸出,兩臂屈曲,肘關節略向左右兩側分開,兩側膝關節略屈。正確的騎行姿勢有助于參賽者消除緊張感和不適感,而正確的蹬踏技術能夠使運動員更加放便、輕松自如的操縱車子。在取得一定的體能訓練效果的前提下,提高自身的騎行技術是取勝的關鍵點。畢竟體能是基礎,而技術則是引導者。
2、應用專項訓練器械訓練、由于傳統的自行車訓練一般是在室外進行,遇到下雨天等壞天氣的情況下,運動員的訓練就不得不停止了。所以研究人員根據室內運動的器材獲得靈感,為自行車運動員設計了自行車專項訓練器材,通過增加或減小阻力模擬自行車騎動時受到的空氣阻力和環境因素,讓運動員在與真實的處境差異較小的情況下進行虛擬訓練。這種專項器材將運動員的下肢力量和踏頻訓練有機結合起來,就算在室內也可以有效提高自行車運動員的專項體能,保證了賽前的不中斷訓練。
三、結語
所謂天道酬勤,就是說付出必有回報。自行車運動員在進行了專項體能訓練,也就是高水平騎行技術基礎上的專項力量、專項速度及專項耐力三方面的訓練內容,再加上獨特的騎行技術,體能與技術相互影響相互配合,為取勝提供了保障。專項化的訓練方法不僅有助于運動員針對自身不足而加強訓練方法,同時也提高訓練質量以及參與的熱情。但是在訓練過程注意自身的安全,同時在訓練中注意對運動員的心理特征進行觀察,及時對運動員進行心理疏導。
參考文獻
[1] 李之俊,馬國強,茍波,等.自行車運動員專項體能研究進展[J].體育科研,2005,26(5):53-58.
[2] 夏春曉.發展短中距離自行車運動員專項力量素質的探討[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04,22(3):103-107.
[3] 劉瑞娟.自行車項目運動員的專項體能與特征的研究[J]. 運動訓練學,2013年,3(11):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