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青
語言是人類交際的工具,語言表達就是人們思維的翅膀。每個人在表達自己感受的過程中,會獲得更多的經驗積累和知識的累加,其綜合素質也會得到更好的發展。科學研究發現,3~7歲是幼兒語言發展的關鍵期。重視對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就能促進他主動與成人、同齡人交往,能用語言進行溝通和交流,使幼兒的交往范圍不斷擴大,交流的能力也不斷提高。因此,我們必須抓住這個時機,豐富幼兒的詞匯,發展幼兒的思維能力和提高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要達到這一目標,必須抓住幼兒的身心特點,開展好、利用好各種活動,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精益求精,讓教學活動通俗易懂
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兒童的認識結構有不斷形成和發展的過程,無論是動作的發展還是新概念的形式都要依賴于兒童與環境的交互作用。”因此,為兒童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環境,讓日常教學通俗易懂,這有助于調動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并使之很快學習之中。
在教學中,老師可以根據學校和學生實際,和季節的變化等來選擇教學內容,使教學內容與環境想適應。例如春天到了,可以選擇散文詩《春天的秘密》進行欣賞教學。還可以帶幼兒到野外尋找感覺春天的氣息。我們也可根據教學內容,創設春天的活動環境,如在活動室擺上春天開放的花、發芽的柳樹枝條、秧苗等,并根據其內容畫上背景圖放置在活動室,讓幼兒觀察參觀,使幼兒身臨其境。
另外,老師還可以運用多媒體渲染欣賞氣氛,培養幼兒對語言的感知力。運用課件,則能以文字、聲音、動畫三結合的方式,有效地烘托、渲染語言欣賞的氛圍,促使幼兒入情、入境。例如:在學習詩歌《搖籃》時,幼兒對搖籃的變化理解不到,老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向幼兒呈現這樣一幅畫面,隨著優美動聽的藝術語言:天空是搖籃,搖著星寶寶,白云輕輕飄,星寶寶睡著了。大海是搖籃,搖著魚寶寶,浪花輕輕翻,魚寶寶睡著了等……富有動態的畫面,讓孩子們宛如身臨其境,置身于溫馨的搖籃中,感受搖籃帶來的快樂,絢麗多彩的畫面,突破了時空的限制,幫助幼兒感受和理解詩歌內容。由此可見,在多媒體的幫助下,幼兒能淺易清晰理解語言所表達的意義,能結合語言和畫面進行動感的想象,能在誦讀中察覺到情感的流動和語音韻律的美。
二、精心謀劃,讓體驗活動喜聞樂見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專家孫云曉指出:“習慣決定孩子的命運。”幼兒時期是培養良好習慣的最佳時期。我們可以開展一些孩子們喜聞樂見的游戲活動,以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如,我們園蒙氏大班開展了一個主題活動——《找春天》。老師先收集展示了了一些資料,然后讓家長帶孩子出去踏青,凌云山、桂博園、紅巖子電站、南部中學等都留下了家長和孩子的足跡。回來后將收集到的各種植物做出標本在班上展示,孩子們通過觀察、討論,對春天有了自己的認識,感受到春天的美麗,在快樂中還動手畫了春天,認讀了春天和一些其他相關的字詞,制作了一些砂子拼音和筆畫,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還有就是開展“原生態”游戲。農村的原生態游戲不知有多少,一般不需要準備什么道具,三五成群,一個兩個,什么地方都可以玩一玩,這些游戲益體又益智,孩子在玩的時候不知有多高興,總是前仰后翻,笑聲震天。除我們大家熟知的“老鷹捉小雞”、“丟手絹”外,還有五六十年代以前農村孩子玩的“丁丁拐拐”、“炒黃豆”、“翻叉”、“捉土匪”、 “擠油渣”、“打槍”等等。還有一些簡單的玩具,比如“滾鐵環”,“打地牛”等。在這些喜聞樂見的游戲中,孩子們語言表達能力得以發展提高。
三、精雕細琢,讓區角活動學以致用
區角活動,是幼兒一種重要的自主活動形式。它是以快樂和滿足為目的,以操作、擺弄為途徑的自主性學習活動。它是幼兒主動地尋求解決問題的一種獨特方式,充分體現了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可滿足幼兒活動和游戲的需要,更好地促進幼兒自然、自由、快樂、健康地成長,促使他們去游戲、去追求、去探索,以達到對現實生活的體驗和感悟,消除緊張,滿足好奇心。
區角活動的設置是自由的,開放的,孩子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相應的區角進行活動,豐富的環境為孩子提供了探索、求知、交往、合作的機會,使孩子的欲望得到滿足。孩子們在區域活動中扮演著各種角色,孩子們在反映社會生活的同時,也反映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他們通過不同角色的扮演,學習不同角色的交往方式,想象表現并體會不同的情感,在照顧娃娃時想象表現并體驗父母對孩子的呵護;做醫生時細心照顧病人,做服務員時耐心熱情地接待顧客,做爸爸時禮貌接待客人,學習做菜打掃衛生等等,這些區角活動中角色扮演無形中使孩子增強了自我意識和群體意識。
現在的獨生子女都是家里的掌上明珠,在家里說一不二,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所以對孩子進行協商、合作教育十分重要,在幼兒園的集體教育中,教師雖然比較注重對孩子這方面的培養,但針對性不強,而區角活動的特殊性恰恰彌補了集體教育的不足。如在理發店游戲中,有三個孩子都想當理發師,可是理發師只能有兩個,怎么辦呢?孩子們只好自己商量,或者改變角色,當理發師的小助手等;或者采用輪流的方法解決矛盾,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學會了等待,學會了合作,學會了相互協調。再如,我們班的豆豆小朋友是奶奶的心肝寶貝,家里的小皇帝,自理能力相當差,老師有意識地引導他去做娃娃家的爸爸,在娃娃家給娃娃穿衣服,穿鞋子,喂娃娃喝水、吃飯,通過一次次的嘗試,豆豆變得能干了,自己的事情自己搶著做,奶奶笑得樂開了花,這不能不說這是區角活動的功勞。
總之,時代的發展需要培養新世紀的人才,良好的個性發展是孩子成才的基礎,早期教育,任重道遠,作為幼兒教師,應思考如何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讓孩子健康成長,成為新世紀的人才,讓幼兒園成為孩子成長的真正的搖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