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思潔
科學課是現在在小學推廣的科學課程,以培養小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與原自然課相比,科學課在教學活動類型與設計方面,有許多顯著的特點。
一、關于具體目標中行為動詞定義的擴展
小學自然課的教學目的旨在知道學生活動一些淺顯的自然科學基礎知識,培養學生的科學志趣及學科學、用科學的能力,使學生收到自然觀、科學態度的教育。大綱中,對知識部分的教學要求主要有了結、知道、理解三個層次,觀察實驗操作部分的教學要求有初步學會、學會兩個層次。
科學課程的總目標則強調了以下幾點:注重與周圍常見事物有關的淺顯的科學知識及其在生活中的應用;強調了結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豐富科學態度的內涵,除尊重證據外,還強調大膽想象敢于創新;強調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為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提供了依據。
根據這些目標,具體行為動詞有了更豐富的詮釋:
1、涉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具體目標,其行為動詞主要有“體驗”和“意識。體驗指學生在參與科學學習與探究的活動中獲得情結緒感受,并融入自身的經驗之中。它強調學生的親身經歷過程,伴有情緒反應,并對原有經驗發生影響;意識指學生知道某一些概念及其價值,并把它納入判別標準,用于規范自己的行為。
2、涉及科學探究能力的具體目標,其行為動詞主要用“會”、“能夠”。
這里主要指學生知道掌握規則,方法或程序,勝任操作。
3、涉及知識的具體目標,其行為動詞主要用“知道”、“認識”、“理解”。“知道”指學生能說出,寫出或識別所學的內容;“認識”指學生在經歷認知過程的基礎上,對所學的內容有一定程度的反應;“理解”指學生懂得或領會所學的內容,往往表現為可以舉例、類比、解釋、概括或應用。
二、科學課教學活動的類型與設計的擴展
自然課的基本教法除講授外有觀察、實驗、考察、討論等,而科學課還增加了搜集信息,專題研究、情境模擬、科學小制作、討論辯論、種植養殖、科學游戲、信息發布會、報告會、交流會、競賽、科學欣賞、家庭科技活動、角色扮演、科學幻想等。本文重點分析這些新增加的活動類型,分別討論如下。
搜集信息是學生學會自主學習,拓展知識,進行判斷、推理和論證和必不可少的學習過程和方式。由教師指定或學生一起確定一個他們感興趣和主題,例如汽車或自行車的史料及科學原理,然后指導學生用各種手段去搜集與主題相關的資料,再用各種表達方式匯報他們的成果,這對提高學生的能力,適應網絡信息時代有明顯而易見的重要影響。
科學小制作原是科技活動課中的活動類型,一般結合某個研究專題進行,鼓勵學生有所創新。比如同樣的內容用不同的材料做,同樣的材料可以做成不同的東西等。科學小制作是對學生成績考核的重要內容。
討論辯論是學生日常學習活動中常見的方式,納入科學課程有助于教師結合某些專題研究活動,培養學生敢于發表自己看法又善于傾聽別人意見的意識。討論可以是小組的也可以是全班的,辯論一般是在持不同觀點的正反兩個方面之間進行。教師的職責不是做裁判,而是要因勢利導,指導學生學會提問,學生參與討論。討論的辯論都要有明確的主題,教師要指導學生充分準備,在辯論中適當控制與主題無關的話題,以防跑題。
信息發布會、報告會、交流會,是讓學生根據主題搜集整理資料,寫出報告文稿,在全體學生面前表達自己的研究發現。與搜集信息活動不同的是,其選題范圍廣,可由學生個人選擇感興趣而又關注的科學話題,可以是少數學生講給大家聽,也可是多數同學的交流活動。在民主科學的交流氛圍中,學生嘗試、體驗科學交流活動的精神享受與樂趣。
科學課將現場考察與參觀訪問區別開,前者是把學生帶到某現場,從參觀者的角度考察現場的情景,給學生提供親身體驗的機會,并嘗試寫出考察報告;后者是把學生帶出教室走向大自然和社會,充分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培養學生實踐能力。二者相同之處是都有參觀活動,教師要在參觀前做好準備工作,了解參觀地點、訪問人物的情況及其教育價值,向學生提出必要的要求。
競賽是學生樂于參與的活動形式,將其有計劃地組織在課堂教學中,不是三天打漁兩天曬網,其意義顯而易見。競賽可以是知識性競賽,也可以是技能性競賽,還可以開成“頭腦運動會”。教師可以把教學內容組織成競賽活動,由學生自己準備,以小組為單位推舉代表參加競賽。
科學課欣賞是由師生共同搜集某一科學專題的故事、詩歌、散文、繪畫、攝影、電影、電視、多媒體等作品,大家共同欣賞,進行評議。科學欣賞的內容可以是課堂教學內容的延續,如珍稀動植物、美麗的雪花、地形地貌、星空、航空航海、納米技術、基因等。
社區科學活動是科學、技術、社會相結合的最好活動方式之一。如社區的衛生防疫宣傳活動以及人口普查、治理環境污染、植樹造林、試種農業新品種、推廣農業新技術、滅“四害”、防治果木病蟲害等。組織學生參加社區科學與技術活動可以成為學生的學習內容,也可以是學生的課外科技活動內容。
家庭科技活動是學生在家里從事的科學技術活動也可以是家庭經濟活動的一部分。科學課將其作為獨特的一項活動內容,可以使教師有目的地知道學生充分利用家庭的條件,豐富科技知識,提高能力。除了自然課已提出的中、長期觀察活動(如月相、種養植等)、科技小發明、小制作和為上課所作的準備活動外,還提出鼓勵學生參與居室裝修設計、電路設計、美化居室設計等,其中包括指導學生的個人興趣性活動和探究性活動,如制作飛機、艦船、車輛、建筑模型和學習無線電技術、電腦等。
科學幻想是給學生以發揮豐富的想象、進行某一專題的科學創造的機會,可以是科學設計、科學童話、科學想象畫等不同形式。如未來的月球世界、未來的城市、太空旅行、未來的交通、未來的醫學、未來的生物工程等。
綜上可以看出,科學課程更注重學在社會生活中的應用、更注重學生綜合知識的獲得和分析能力的提高,更注重學生的探究能力、創新能力、想象能力的培養,這將使科學教育更有趣、更豐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