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學蘭
摘要:教師善于啟發誘導,絲絲人扣,讓學生動手實驗主動探究,發現物理規律,當實驗探索發現伴隨著學生的學習過程時,學習將會充滿樂趣,將會產生強大的學習動力。
關鍵詞:中學物理;教學藝術;美學
羅丹有一句名言:“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發現。問物理教學同樣如此,但物理本身并不是美學,要想使物理教程從枯燥的鉛字變成閃爍美的光彩的科學詩篇,關鍵在于我們教師平常教學中是否認真發掘物理科學美,是否去展示其美學特征,是否去創設美的意境,讓學生潛移默化受到物理科學美的陶冶,這就是教學的藝術。下面僅就課堂教學談中學物理教學藝術的表現。
一、激發求知欲望
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認為:“教育者的藝術表現在使學生能夠透徹地、迅速地、愉快地學習知識技能。”教學的技巧和藝術就要使學生渴望獲得知識和不斷追求真理,并帶有強烈的情緒色彩去探索、認識客觀世界,所以教學過程必須遵循這一真理,要精心設計教學程序,以啟迪學生的心靈,點燃其思維的火花,來激發學生的情感、興趣和意志,使學生的認識活動成為一種樂趣,成為精神上的需要。物理教學藝術的表現,首先在于能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
1、激起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發揮主體作用的主動性。物理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科技愈發展、愈顯示物理是人類自下而上發展的核心學科。中學物理教育,不僅要為培養物理學家,造就物理學專門人才打基礎,更多的還是要培養學生的基本物理素質,提高公民的科學素養。教師從一開始要注意結合教學內容向學生進行“為什么要學習物理”的教育,讓學生從學習用的筆、墨、紙、文具盒及各種生活、生產用品中驚奇地發現:物理與工農業生產、國防建設、能源資源、環境保護、人類的衣、食、住、行等息息相關;讓學生從認識到“幾乎處處是物理的世界”而激發出“我要學好物理”的積極性。在學習物理知識同時也提高人的思維能力和思維品質,使思維更敏捷,更嚴密。讓學生在學習中逐步感悟到學習物理的必要性。
2、指導學生“實驗探索”,體會學習的樂趣。密度是初中力學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也是個教學難點。本節課可以用實驗——探索貫穿全課。首先教師提出問題,教師拿出兩塊大小不同涂上顏色的金屬塊,問學生能否很有把握的判定它們是否屬于同種物質?當學生感到困難時,教師指出:鑒別物質可以根據物質的特性來鑒別,只憑氣味、顏色、軟硬等這些物質的明顯特性來鑒別是不夠的,我們還必須探索物質的一種更隱蔽的特性,這種特性可以從物質的質量和體積的關系中發現。要求學生分組討論,設計出研究幾種物質的質量與體積關系的實驗方案。接著讓學生分組設計實驗,開展全班討論,確定出最佳實驗方案,讓學生自選器材,分組實驗,得出數據,引導學生分析數據,對于同種物質體積越大,質量越大,讓學生猜想,它們之間可能存在什么關系,估計學生會說:質量與體積成正比。教師指出:質量與體積究竟是不是成正比關系,必須通過數據處理才能下結論。當學生發現同種物質質量與體積比值是一個恒量(成正比),不同種物質其比值不同,便可找出物質隱蔽著的重要特性m/v,其大小是由物質種類所決定的,反映了物質種類的一種特性,物理學上把物質具有這種特性叫做密度,這樣緊緊圍繞密度這個概念,創設情景置疑,讓學生大膽猜想,并設計實驗驗證猜想,教師善于啟發誘導,絲絲人扣,讓學生動手實驗主動探究,發現物理規律,當實驗探索發現伴隨著學生的學習過程時,學習將會充滿樂趣,將會產生強大的學習動力。
二、展示物理自然美
中學物理中,涉及聲、熱、光、力、電、磁等各種物理現象。例如,熱學中的物態之間的相互轉化,光學中斗轉星移、日夜輪回;電學中的萬家燈火。它們因有序而變得更美;光的反射、折射、水中倒影、海市蜃樓、光的色散與日全食和月全食都有其奇異的自然之美。人類在研究物質結構方面創造的輝煌成果,如盧瑟福的原子核式結構模型圖就是美的精品(如圖所示)。蒸汽機、電燈、電話、激光武器、人造地球衛星的發明,項項改進了人類生活,促進了人類生產、社會進步。“阿波羅”號首次登月成功,使人類千年的夢想“嫦娥奔月”變成了現實美談,“神舟系列”、“天宮系列”飛船的成功巡天則實現了華夏兒女暢游太空的飛天夢。自然之美還包括物體的運動美,如直線運動所表現的剛性美、曲線運動的柔性美等自然之美。
三、物理學發展過程中的精神之美
由于人類對真理的不懈追求,在物理學發展過程中,涌現出一大批可歌可泣的卓越的物理學家。16世紀初,哥白尼與教會進行了堅持不懈的斗爭,徹底的否定了托勒玫的“地心說”,在哥白尼臨終前出版的《天體運行論》向世人描繪了一個全新的宇宙觀,即以太陽為中心的“日心說”。正是由于哥白尼堅韌不拔的精神和對科學知識的執著追求,即使面臨極端困難的生存環境,他也不退縮,潛心研究了三十多年,終于建立了傳世之作“日心說”。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里,由于受到哥白尼的“日心說”的影響,讓開普勒深切感受到“日心說”的美,毅然拋棄了從他的導師第谷·布拉赫那里接受的“地心說”的觀點。他說,他從靈魂的最深處,證明“日心說”是對的、真實的。再如,意大利天文學 家布魯諾,他為了捍衛和發展哥白尼的“日心說”,與當時處于統治地位的經院哲學 和神學理論進行了爭鋒相對的斗爭,在他的努力下,太陽中心說,這一嶄新的理論很快在整個歐洲傳播開來,也逐漸被人們所接受。也正是由于他批判、反對“地心說”和“神學思想”,1952年他不幸被捕入獄,最后被宗教以“異端”這一罪名,燒死在羅馬廣場。面對熊熊烈火,他毫不畏懼,拒不退步,用響徹云宇的宣言“火并不能把我征服”,向世人宣告了神學的毀滅和真理的永生。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像布魯諾這樣的科學家,還有很多。正是由于他們為真理奮斗終生的精神之美,成為我們人生道路上的榜樣,也是我們教育教學工作中培養學生高尚情操的經典范例。
四、讓學生體會成功的美麗
一個人成功的那個剎那,心中的感覺是很美妙的,所以,在學生研究過程中取得每一個進步應當及時給予其表揚及獎勵,以讓其認識到自己的成功。之后教師再給予適當的幫助。當學生解決了面臨的問題后,便獲得成功的滿足:如對一般學生可用:“書寫認真”“解法巧妙”“見解獨解”。對已獲成功的基礎較好的學生可進一步用言語刺激:“你還有其他方法嗎?”“你還有更巧的方法嗎?”這樣會使全班興趣高昂,切忌給學生以反復失敗的刺激,這樣才可使興趣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