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國新
摘 要:同一個集體中的學生的知識基礎、經驗儲備、學習能力、學習習慣等等都是存在差異的,在教學中我們要充分考慮到這樣的客觀因素,尊重學生的差異,設計符合各個層次學生學習的教學預案,讓“人人習得必需的數學”,讓每一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有所得,有所悟,從而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尊重差異; 針對性教學; 因人而異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16)12C-0075-01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充分尊重每一個孩子,使得人人習得必需的數學”。這樣的要求是建立在學生個體學習差異之上的,面對千差萬別的學生,如果我們搞“一刀切”,那么學生學習起來將參差不齊,出現“好的學生吃不飽,差的學生吃不了”的現象。從這個角度看待課堂教學,步調整齊是不利于學生的個性發展的,教學中我們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認知差異,進行合理的分層教學,這樣各個擊破能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一、找準學生認知起點,為其獨家打造學習內容
在進入新授課堂之前,學生有不同的生活經歷,有不同的知識基礎,我們的課堂教學不能“一視同仁”,將學生圈定在我們的假想中。教學的時候,我們可以通過課前練習、課堂交流等方式為學生“把脈”,找準他們的認知起點,針對學生不同的知識盲區獨家打造教學內容。
例如,在《認識倒數》的教學中,我首先通過導學單安排學生的課前自學,然后在課前練習中反饋學生的認知水平,在課前練習中安排這樣幾個問題:(1)找出下面幾個數的倒數:、、、。(2)判斷:所有的數都有倒數。(3)在2和中,2是倒數,也是倒數。通過收集學生的練習情況,我發現學生對于找分數的倒數掌握得較好,但是隨后的幾個練習暴露出學生的一些認知誤區,很多學生對于倒數的認知局限在分數的范圍,有的學生從字面上理解倒數,認為倒數就是一種數。針對這樣的情況,我在課前根據學生存在的認知誤區分組,每組安排幾個自學得比較好的學生,讓他們在課堂伊始的小組交流中著重討論自學中存在的幾個問題,這樣學生在第一時間就將原本比較模糊的概念清晰化了,給他們進一步探索與倒數相關的知識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這個教學案例中,學生通過自學得到了基于自身認識的收獲,同時在練習中凸顯出自學中存在的認知誤區,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將有相同問題的學生編排在一起,學生在交流的時候就有側重點,更容易引發共鳴。在巡視學生活動的時候,教師因為了解每個小組學生的實際情況,所以能游刃有余地掌控學生的自主探究,給出建設性的意見,這樣的各個擊破顯然是有利于解決學生認識上問題。
二、針對學生學習能力,為其合理安排學習角色
除了知識基礎的差異,學生在性格上、能力上、習慣上都存在差異,針對這樣的情況,教師就要做到知人善任,根據學生的特點安排學生的學習角色,像基礎比較薄弱的學生,在小組交流中要優先發言,有領導力的學生可以安排組織的工作,比較靈動的學生可以作為小組的發言人。
例如,《梯形的面積》教學中,學生首先在小組中交流了探索過程,初步形成了統一的意見。到了全班交流的時候,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有序展示小組的研究成果,在展示的過程中,學生自覺進行了分工,當小組發言人介紹一種方法的時候,其余成員有的配合進行操作,有的負責監督提醒,當其余小組的學生產生疑問的時候,小組成員聚在一起商量對策,一起組織語言。這樣通過幾個小組的展示和全體學生的互動,學生找到了幾種思路:有的將兩個一模一樣的梯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有的將梯形分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和一個三角形,有的將梯形分成一個長方形和兩個三角形。在隨后的交流中,學生將從幾種角度出發推導的梯形面積公式統一起來。
在這樣的課堂活動中,每一位學生都參與進來,將自己的智慧散發出來,有了這些豐富的經歷,學生對于梯形面積的認識就更加深刻,對于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也有更多的體驗,這對于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幫助。
三、基于學生認知高度,為其量身定做鞏固練習
不同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產生不同程度的認識,有不同水平的領悟,基于學生的實際發展水平,我們要為學生量身定做鞏固練習,讓每一個層次的學生都得到鍛煉。
在《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教學中,除了常規練習,我還給學生提供了這樣一個實踐性練習(選做):一塊橡皮的長是4厘米,寬2厘米,高1厘米,現在要將6塊這樣的橡皮裝在一個盒子中,盒子的長、寬、高分別是多少?你能找到幾種方案,將不同的設計方案填寫在表格中。這樣的問題有一定的難度,對于學生的思維拓展有較大的鍛煉價值,但是毫無疑問,不同的學生在面對這樣的問題時會有不同的反應,能找到的方案也有差別,所以在設計練習的時候我給了學生很大的彈性,只要求有興趣的學生可以自己動手做一做,想一想,畫一畫,然后給其余學生一定的時間,經過后面的學習再約定一個時間讓大家親手做一做,深入交流。
總之,建立在充分尊重學生認識差異的基礎上我們就能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這樣有的放矢會讓每一個層次的學生受益,讓每一位學生受益,課堂效率也會因此提升。
參考文獻:
[1]嚴家麗.小學數學高效率教學行為特點探究[D].天津師范大學,2011.
[2]王慧.小班化條件下高中數學因材施教的對策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