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翰
摘 要:在十九世紀后期的歐洲文化中心巴黎,受到“文學的象征主義和印象主義繪畫”影響,一個新的音樂流派——印象派音樂誕生了。在法國最具有代表性的印象主義作曲家是克勞德·德彪西和莫里斯·拉威爾。本文通過對拉威爾的《水的嬉戲》和德彪西的《水中倒影》的比較分析,進一步了解印象派音樂和這兩首樂曲對水的描寫呈現出的不同特點。
關鍵詞:印象派音樂;拉威爾;德彪西;《水的嬉戲》;《水中倒影》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16)11C-0096-01
自古以來,大自然的題材是藝術家們喜愛的,而對“水”的描寫更是作曲家們靈感的來源,他們喜歡用對“水”的描寫抒發自己的情感,表達自己的心情。拉威爾和德彪西都是印象派音樂的代表人物,他們都有對水的描寫的作品。德彪西的《水中倒影》是1905年創作的,對于這首《水中倒影》德彪西本人是這樣評價的:“這部音樂體現了和聲組織、變化方面的新發現。”而《水的嬉戲》是拉威爾在1901年創作的,它秉承傳統,發展傳統的作曲技法,用拉威爾自己的話說:“我的作品只是一場進化,不是一場革命。”
一、情感表達上的相同點
這兩首作品都是描繪性的作品,標題很鮮明,給人很多視覺性,對人們理解作品起到提示。兩首作品都是通過音樂向人們展示水的美麗景象,這就是印象主義音樂的特征。
二、情感表達上的不同點
(一)從色彩方面來看
《水中倒影》這個作品中,好像是作曲家在這池清水旁,通過光的反射,池子里的水產生無數的變化,映射出無數美麗的景象。德彪西把光的色彩和光線的感覺瞬間抓住,表現了水與光之間變化莫測的感覺,此曲融入詩的美感、畫面的感覺和音樂的思想。德彪西用對比的手法將水面的光與景用輕柔的和弦琶音表現出來。
《水的嬉戲》則夾雜著火熱并且奇異的感情,波濤洶涌的情感和細膩的表情相結合。與《水中倒影》相比,它更加傾向于視覺效果的描寫,把對畫面的感覺用音樂的形式再次浮現在人們眼前,更加注重描繪性,而不是抒情性。
(二 )從曲式結構方面來看
《水中倒影》在整曲曲式上采用三段體式,第一段是主題的呈示部分,由兩個樂句構成,第1~8小節為第一個樂句,其中分成兩個小部分,四小節為一個部分,和聲的用法是一致的。第9~17小節是第二個樂句,加入新的內容,和前面的樂句相比更有活力。從第18小節開始,作曲家運用了類似華彩的效果,在速度上和音色上產生了變化。在第25個小節,左手的旋律變得柔和,抒情起來,好像是要娓娓訴說一個故事,讓人深陷其中。從第36個小節開始。旋律變得更加的流動。到了第45個小節,樂曲進入了一個過渡段,變得更具有張力。第49小節,由三連音的奏法變成了雙手交替演奏四個為一組的音符,使曲子變得更加具有運動感和速度感,從第51小節開始引出了一個優美的旋律,仿佛有一種魔力,讓人深陷其中,然后由兩個主旋律線條的和弦,使一切恢復平靜,整首曲子在仿佛水滴聲的和弦音上結束。
《水的嬉戲》采用了框架相對來說比較嚴格的單樂章奏鳴曲式結構,拉威爾用不同的織體表達對不一樣事物的印象。呈示部在第1小節到第37小節,第一主題出現在第1~18小節,右手是流動的分解和弦,左手的五度音程,這首曲子并沒有出現其他作品中常見的旋律線條體現樂曲的色彩,而是使用了若有若無的音響效果營造樂曲的氛圍。在呈示部中第二個主題第19小節到第37小節,用兩個小節左手的八度似連非連的彈奏將旋律引出后,轉到右手的八度和弦中。再次出現這一主題的時候,八度的平行進行也出現在左手中,右手在節奏的變化下保持著不變的音型,仍然保持統一的主題形象,將旋律變得更加具有律動性。第38~61小節為展開部,用右手小拇指的高音把旋律線條勾勒出來。第62~84小節為再現部,結構劃分清晰明了。
(三)從和聲方面來看
德彪西的《水中倒影》在運用和聲方面,不墨守成規,而是大膽創新,在吸取前人的優秀成果同時,以獨特的和聲語言,開創嶄新局面。
拉威爾的《水的嬉戲》在運用和聲方面采用了自然調式,全音音階,四度及五度和弦還有二度和弦,以純熟的和聲技巧,向我們展示了源于大自然的“水”發出的神奇聲音。《水的嬉戲》在抒情性上是比較隱秘的,主題之間的對比并不是很強烈。
總之,這兩首對水描寫的作品具有鮮明的印象主義風格特征,這兩位作者將自己對“水”這一自然事物的情感在作品中淋漓盡致體現出來,又在一定方面展示出德彪西和拉威爾在創作理念和藝術追求上的差異。在進行二度創作之前(演奏),我們要更好地了解作品的背景和特征,這樣才能使我們的鋼琴表演更加貼近作曲家的原意,演奏出更加貼切的音樂作品。
參考文獻:
[1]江燕.三首鋼琴“水樂”造型性與抒情性研究[D].上海音樂學院,2011.
[2]時江月.德彪西《水中倒影》的視覺印象淺析[J].交響,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