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松松
(解放軍第180醫院骨一科,福建 泉州 362000)
?
·康復護理·
延伸性護理對斷指再植手功能康復的效果觀察
何松松
(解放軍第180醫院骨一科,福建 泉州 362000)
目的 探討延伸性護理對斷指再植患者手功能康復的臨床療效。方法 選取2013-2015年我科收治的100例斷指再植,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0例,對照組在患者出院后進行常規的隨訪和觀察,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進行延伸性護理,6個月后對兩組患者的再植指體手功能康復療效進行記錄分析。結果 觀察組再植手指關節活動度及手功能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1),觀察組患者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1),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結論 斷指再植術后采用延伸性護理能夠明顯提高手功能康復療效,有利于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提升患者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
延伸性護理; 斷指再植; 手功能
Extended nursing; Replantation of severed fingers; Hand function
延伸性護理是利用信息化工具,如電子郵件、QQ群、微信、電話、家庭探訪等,在護士和患者乃至家庭成員間建立有目的的互動,為病人提供及時持續的醫療、康復指導,以促進和維護病人健康,是一種醫院走向社區且可以節省人力資源的延伸訪視[1]。斷指再植是采用顯微外科技術,將完全或不完全離斷的指體重新縫合到原位,使其完全存活并恢復大部分功能,是一項高精細度和準確性的手術,對恢復患者手功能具有重要意義[2-3]。相關文獻[4]指出,術后循序漸進的精心護理及功能鍛煉是最大限度恢復再植指體功能的關鍵。 以往僅為病人進行常規出院宣教及定期門診隨訪、復查,對病人的康復過程缺少持續良好的監督管理。為了更好地恢復再植指體手功能,提升患者滿意度,2013-2015年我科將延伸性護理應用于斷指再植術后患者,取得了滿意的臨床療效,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0月-2015年9月在本科行斷指再植術患者100例,納入標準:患者神志清楚,理解能力正常,能夠配合治療護理,手指為完全性離斷,既往手指活動正常。將符合入選標準的100例患者按入院次序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50例,男性32例,女性18例,年齡16~63歲,平均年齡38.9歲;觀察組50例,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齡18~65歲,平均年齡35.2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情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對照組按照常規護理方法實施出院宣教及隨訪等。
1.2.2 觀察組 觀察組實施延伸性護理,具體干預措施如下。
1.2.2.1 培訓隨訪護士 隨訪護士必須是具有5年以上骨科臨床護理經驗的護士,培訓內容包括延伸性護理的理念、斷指再植康復鍛煉的內容、溝通技巧、規范化語言和電話禮儀,以及現在流行的QQ群或微信溝通等方式,培訓結束后進行現場模擬考試[5]。
1.2.2.2 建立延伸護理小組 由經過培訓的護士擔任組長。建立每位患者的健康檔案,收集并詳細記錄患者復查結果、隨訪中出現的問題,為下一步護理干預及健康指導提供可靠依據[6]。
1.2.2.3 出院前教會患者或家屬判斷及測量再植手指被動及主動彎曲的程度 一般使用關節活動度ROM檢查,包括手指被動運動彎曲度數及主動運動手指彎曲度數,用量角器測量,正常手指屈曲100~120°,伸展0°。
1.2.2.4 隨訪形式及周期 一般采用電話隨訪及微信兩種形式,電話隨訪一般一周一次,微信則實行隨問隨答的形式,及時解決患者提出的問題,給予正確指導。
1.2.2.5 康復鍛煉 一般術后兩周左右患者出院,術后四周左右門診復查并給予拔除內固定克氏針,此時為延伸性護理的開始,主要教會患者在家進行再植手指的被動鍛煉到主動鍛煉的過程,應在無痛范圍內,幅度由小到大,次數由少到多;可采用從輕到重的分級抗阻訓練,通過手指捏、揉、按、夾、分撥豆類及分離橡皮泥、拉彈力帶等鍛煉方法增強手指肌力、耐力及改善手指靈活性,協調動作等[7];其他日常生活中的鍛煉方法主要包括感應鈍性物體、握彈力球、撿乒乓球、執筷、執筆、穿針縫衣服及繪畫等。
1.2.2.6 定期復查、記錄 患者出院后及時提醒其按要求鍛煉,了解心理需求,指導自我調節不良情緒,幫助監督定期測量手功能康復程度;定期將患者手功能康復程度記錄在健康檔案內,分析手指活動的變化。電話提醒患者來院復查,拍片檢查骨折愈合情況,檢查手功能康復情況,并做面對面康復指導。
1.3 評價方法 在病人出院后6個月左右比較兩組患者 :(1)再植手指主動及被動指關節活動度(ROM檢查),一般用角度計進行[8],分為四級:Ⅰ級,手指彎曲0°~30°;Ⅱ級,手指彎曲30°~60°;Ⅲ級,手指彎曲60°~90°;Ⅳ級,手指彎曲>90°。(2)根據斷指再植功能評定標準[9](中華醫學手外科學會2 000)評分,分4級:優100~80分;良79~60分;差59~40分;劣小于40分。(3)使用出院后隨訪調查表記錄兩組出院患者滿意度情況,并進行比較。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2.0 軟件包進行兩組數據比較的秩和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術后6個月左右兩組患者手指主動、被動彎曲度數及再植指功能評分和患者滿意度比較,見表1。

表1 術后兩組患者手指主動、被動彎曲度數及術后再植指功能評分比較 例
3.1 延伸性護理的優勢 延伸性護理是一種新型護理模式和人性化護理服務理念,是對院內護理的拓展,其本質是一種健康管理模式[10]。護士利用自身的專業知識通過電話隨訪、微信隨訪等形式幫助病人解決院外康復治療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以便及時指導和糾正不良的康復鍛煉方式,從而提高對疾病相關知識的掌握度,提高治療的依從性,提高自我監測與管理能力[11]。
3.2 延伸性護理促進斷指再植手功能康復 表1、2顯示,觀察組指間關節活動度及手功能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1),說明延伸性護理對出院后患者再植手指手功能康復有明顯的促進作用。護理人員以電話或微信與病人或家屬保持聯系,能及時了解到病人出院后的遵醫行為及康復鍛煉狀況,對于隨時出現的問題能夠給予及時的幫助和解決,使患者正確領會和掌握規范的訓練方法,最大程度地恢復再植手指的功能,提高生活質量。
3.3 延伸性護理能提高患者滿意度 表2顯示,觀察組患者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1),說明延伸性護理能夠有效提高出院后患者滿意度。延伸性護理真正體現了“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服務理念,不僅在病人住院時給予合理有效的護理和治療,在出院后以電話、微信等形式進行交流提供的耐心解釋、及時鼓勵、心理輔導等,有利于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提高滿意度[12]。
綜上所述,斷指再植的目的,不僅是手術存活,更重要的是最大程度恢復手功能[4],這對專科護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延伸性護理的本質是將院內優質護理拓展到院外,安排經過嚴格培訓的護理人員,按時間節點有計劃、有規律、有目的地消除病人在家庭康復過程中的誤區及盲點,給予正確指導并幫助其最大程度恢復手指功能。總之,斷指再植患者采用延伸性護理,既能夠明顯提高患者手功能康復療效,又有利于增加患者的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
[1] 吉云蘭,崔秋霞,單君,等.個性化延伸性護理對改善高血壓患者生存質量的效果[J].護士進修雜志,2012,27(15):1401-1403.
[2] 張曉軍,王詩穎,蘇秀英,等.48例斷指再植術后護理體會[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05,13(4):317-318.
[3] 呂青,王愛蘭,丁自海.現代創傷顯微外科護理學[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1:259-270.
[4] 宋艷麗,郭俐宏,陳德森.護理干預對斷指再植存活及功能恢復的相關性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16):1492-1494.
[5] 李素霞,鄧偉英.延伸性護理服務在創建癌痛規范化病房中的作用觀察[J].護理管理.2014,11(18):105-107.
[6] 李海燕.延伸護理服務在護理領域的應用[J].中國療養醫學,2013,22(1):86-87.
[7] 陸廷仁.手外傷的康復[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572-610.
[8] 李曉.斷指再植術后的康復護理[J].中國實用醫藥,2010,5(7):201-202.
[9] 潘達德.中華醫學會手外科學會上肢部分功能評定試用標準[J].中華手外科雜志,2000,16(3):130-135.
[10] 戴愛紅,陳靜,王曉倩.高血壓患者治療的依從性與延伸性護理[J].中國現代醫生,2010,48(16):65-66.
[11] 熊年秀,周若時,馮桂蘭,等.出院延伸服務對糖尿病患者血糖監控與遵醫行為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學,2009,10(4):25-26.
[12] 夏宏鐘.延伸性護理和康復鍛煉對全髖關節置換術后預后的影響分析[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2,24(1):164-164.
何松松( 1987-),女,江西南昌,本科,主管護師,護士長,從事臨床護理管理工作
R473.6
B
10.16821/j.cnki.hsjx.2016.13.024
2016-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