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梅則,秦樓月
(1.長治學院師范分院,山西長治046000;2.長治學院法律與經濟系,山西長治046000)
長治市創意旅游農業發展探索
鮑梅則1,秦樓月2
(1.長治學院師范分院,山西長治046000;2.長治學院法律與經濟系,山西長治046000)
長治市自然條件優越,農耕歷史悠久,農業資源豐富,交通便利,具有發展創意旅游農業的突出優勢?;跅l件分析,探索了農家樂、農園觀光、耕讀休閑、村鎮旅游等創意旅游農業開發模式,并提出了創意旅游農業應該規模發展、突出特色、提高服務水平、多元開發等發展建議。
創意旅游農業;發展探索;長治市
創意旅游農業是以農村的“生產、生活、生態”資源為基礎,通過創意理念、文化、技術的提升,使其具有旅游吸引力從而帶來農業和旅游業雙重收益的農業新業態[1]。發展創意旅游農業,有助于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和豐富農業功能;有助于延伸農業產業鏈,拓展農民就業空間;有助于促進農村基礎設施的改善,加快新農村建設;有助于三產融合發展,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有助于豐富旅游產品體系,培育新型消費業態。長治農耕文化歷史悠久,現代化農業發展迅速,旅游資源豐富,發展創意旅游農業是進行全新農業文明建設的重要途徑。
本研究分析了長治市農業發展的自然和社會經濟條件,提出創意旅游農業開發模式和發展建議,旨在對長治市現代農業文明建設提供幫助。
1.1 自然條件基礎
長治市整體位于黃土高原的東南緣,東接河北邯鄲和河南安陽,南鄰晉城,西通臨汾,北達晉中,總面積13 896 km2,總人口335.36萬人,現轄13個市區縣和1個高新技術開發區[2],境內平均海拔在1 000 m左右,在高原地形的基礎上,盆地、山地、丘陵縱橫交錯,甚為復雜。長治市屬于暖溫帶季風氣候,夏無酷暑,冬無嚴寒,空氣濕潤,氣溫適中,四季分明,年均氣溫8.60~10.05℃,年降水量537.4~656.7 mm,有“宜居之地”、“無扇之城”之稱。濁漳河、淘清河、衛河、沁水、丹河等河流蜿蜒流經境內,屬海河和黃河流域,是華北富水地區之一。該區土壤有山地草甸土、棕壤、淋溶褐土、褐土等,以草甸、針葉林、闊葉林、灌木類植被為主[2],全市森林覆蓋率30.97%,城市綠化覆蓋率達48%,曾榮獲“國家園林城市”稱號[3]。
1.2 社會經濟基礎
1.2.1 農業旅游資源 長治市屬我國半濕潤地區,年日照時數2 616 h,無霜期189 d,土壤pH值6.5左右,土壤有機質含量2.1%[4],光、熱、水、土等自然條件優越,適合農作物生長,主要種植小麥、玉米、谷子、薯類、豆類等,主要養殖豬、牛、羊、驢、雞等,農產品資源豐富(表1)。

表1 長治市主要農業旅游資源
1.2.2 交通運輸 長治市公路、鐵路、民航線路地空結合,初步成網,交通便捷。境內主要有長太(長治—太原)、長晉(長治—晉城)、長安(長治—安陽)、長邯(長治—邯鄲)、長臨(長治—臨汾)和環城高速公路;邯長(邯鄲—長治)、太焦(太原—焦作)、中南鐵路(山西呂梁市瓦塘鎮—山東日照港)。207,208,209國道穿境而過;青蘭(青島—蘭州)、二廣(二連浩特—廣州)高速公路交匯于長治;公路客運線620條,公交線路103條,村村通油路;長治飛機場開通了北京、上海、廣州、天津、重慶、西安、大同等12條民航線路[5],綜合立體交通運輸網絡連接,方便了地域聯系,促進了地區的經濟發展。
1.2.3 生態環境 長治市是“國家園林城市”,境內雄山秀水,地綠天藍,林茂氣新,田園如畫。全市13個縣區市中有11個榮獲“山西省生態縣城”,或“全國綠化模范縣”、“國家園林縣城”、“全國綠化模范單位”稱號[6]。目前,全市園林面積達49萬hm2,森林覆蓋率達30.97%,濕地面積11 560.39 hm2,形成了全省最大規模的生態綠化區,現有沁源靈空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沁源漳河源頭省級自然保護區、中央山省級自然保護區,長治國家城市濕地公園、長子精衛湖省級濕地公園、沁縣千泉湖國家濕地公園、平順太行水鄉省級濕地公園、屯留絳河省級濕地公園,老頂山國家森林公園、太岳國家森林公園、黃崖洞國家森林公園、太行山大峽谷國家森林公園、沁縣玉華山省級森林公園、屯留老爺山省級森林公園等多處生態建設基地,水林相依,山林相連,游園、公園、庭園、路邊、水邊、田邊、農村、城市、企業綠化全覆蓋,綠色文化景觀突出,為長治發展創意旅游農業奠定了生態基礎。
1.2.4 農業經濟 長治市是全國第一個“農業綜合標準化示范市”,近年來農業生產的標準化程度、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逐年提高,產業鏈不斷延伸,規?;粩鄶U大,經濟效益大幅度提高,生態環境明顯改善,推動了傳統農業向現代化農業轉變。目前,有億元以上農業龍頭企業35家,千萬元以上的農業產業化項目66個,國家級農業標準化園區42個,各類農戶公司2 000多家,農業特色產業帶20個[7],獲國家綠色食品認證的農產品111個,無公害農產品114個,國家地理標志性農產品7個,其中,沁州黃小米榮獲“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全市已形成了“一村一品”專業村400余個,“一鄉一業”專業鄉鎮40個,省級“一縣一業”示范地4個,吸納從業農民10萬戶,從業人員30余萬人,專業村農民人均純收入比當地平均水平高20%,村品經濟收入占到70%以上[7],正逐步形成現代化農業產業格局,農業經濟馳入了快車道。
2.1 多元功能組合型“農家樂”模式
“農家樂”是指在城市的郊區、景區邊緣、老少邊貧地區,利用純樸自然的田園風光,宜人的生產生活環境,以家庭為主要經營單位,以城市居民為主要目標市場,為人們提供休閑、娛樂、體驗、餐飲、住宿、購物等旅游形式[8]。長治“農家樂”主要有城郊“農家樂”和景區“農家樂”2種形式。長治郊區東依老頂山森林公園,西臨長治濕地公園,處于城鄉結合部,具有自然生態和地理位置優勢,孕育了一大批“農家樂”,目前已達300多家?!稗r家樂”持續健康發展是當地人的迫切訴求,應充分利用當地的農耕文化、山水生態、炎帝文化、民俗文化等,創意“農家樂”經營模式、景觀模式、活動模式,向景觀服務人文化、衛生安全化、質量標準化、飲食本土化、器具統一化方向發展,可嘗試多元功能組合型“農家樂”發展模式,例如:長治郊區東北部可以老頂山鎮和開發區為中心,利用干果經濟林種植、花卉苗木種植、商貿物流園、高科技產業、森林公園景區,發展田園休閑“農家樂”、農事體驗“農家樂”、休閑度假“農家樂”、城市觀光“農家樂”等;郊區西部以濕地公園和漳澤水庫為中心,利用生態農業、漁業養殖、濕地風光、民俗文化等發展農業觀光“農家樂”、教育休閑“農家樂”、民俗文化“農家樂”、環湖觀賞垂釣“農家樂”等。各片區“農家樂”要互補經營、團結協作、創意發展,推動農家樂規?;⑵放苹a業化、市場化發展。另外,長治地區的武鄉、平順、壺關等旅游景區的“農家樂”也應因地制宜、創意發展,形成規模經濟。
2.2 產業融合型農園觀光模式
產業融合型農園觀光模式,是在農村經濟基礎較好的種植基地、養殖基地、漁業基地或農業科技園等,以規模化農業產業為依托,以市場需求為目標,對農業旅游項目進行開發的模式。長治是全國第1個農業綜合標準化示范市,農業的現代化發展水平位居省內前列,農業示范園眾多,農園創意旅游資源優勢突出。如長子縣方興現代農業園區,主要有種苗生產、有機蔬菜種植、花卉培育、生豬養殖、科教培訓、農資銷售、物流配送等功能區,是國家級龍頭產業園區。園區要進一步發展,產業拓展和產業融合是一個重要方向,可在生產銷售的基礎上,增加農產品加工、農業旅游功能,同時生產加工線要與體驗旅游密切結合;擴大種植規模,如可設置稀有植物種植區、親子農場;打造創意生態食品、生態餐廳、生態農舍;加強環境設施和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推出春季賞花、夏季采摘、秋季品嘗、冬季尋綠全年旅游活動,形成集種苗生產、蔬菜種植、產品展示、產品加工、產品銷售、農業科普、休閑旅游為一體的綜合性生態園區。長治縣韓店鎮水泉莊百畝薰衣草種植基地,是一項現代新型旅游農業項目,主要種植薰衣草、鼠尾草、二月蘭等,花海艷麗、芬芳,吸引了不少年輕人前來觀光旅游,目前已經完成了第1個生態綠色觀光旅游項目。在第2期開發中,可擴大花草種植面積,積極引進適宜當地栽植的多種花卉,如紫蘇、非洲菊、洋甘菊等,根據花草花期不同、高矮差異和顏色不同,創新種植形式,在景區內可發展香草觀光、藝術創作、婚禮攝影、戀人種植、精油美容、特色餐飲、主題婚禮、蜜月度假等旅游活動,將其打造成遠近聞名的既有田園創意又富有浪漫氣息的愛情主題公園。
2.3 特色鄉村型耕讀休閑模式
特色鄉村型耕讀休閑模式,可以長治地區具有特色的古村落、古鎮、新農村為依托進行開發。如長治縣振興新區以煤碳為依托,走出了一條“興企并村,興業富村,多元發展,和諧共建”的農村城鎮化道路。短短幾年內三村并一區,擴大了耕地面積,實現了土地流轉,大力發展現代農業項目:千畝滴灌工程、千畝藥林基地、千畝干果林基地、百畝智能無土栽培大棚觀光基地、五百畝日光大棚蔬菜種植基地,建設和諧小區、休閑山莊、文體活動中心、中國北方民族文化產業園、垃圾處理廠等,舉辦了“我們的節日——重陽節”百姓根祖文化節、中華祈福節、“愛在雄山,情定花海”七夕主題活動等,土地變成產業、農民變成工人、農村就地城鎮化,形成了設施農業、花卉觀賞、休閑度假、觀光購物、節慶會典、實地考察等多種形式的旅游活動,構成振興新區的新興產業。又如平順縣、潞城市的濁漳河兩岸,大量的古村落、古建筑散落其間,留下眾多文明遺跡,沿濁漳河谷有:潞城王曲村天谷庵、辛安村原起寺,平順實會村大云院、東當村佛頭寺、候壁村回龍寺、陽高村淳化寺、源頭村龍門寺等多處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一處處千年歷史的縮影[9],可利用太行水鄉、古寺廟宇、佛教文化、民俗文化、古會民情,民間藝術等旅游資源,發展民俗體驗、古建考察、竹筏漂流、特色飲食、康體養生、休閑度假等多種形式的特色鄉村耕讀休閑旅游。
2.4 景區帶動型村鎮旅游模式
長治市以重點景區為依托,可利用資源互補的方式,進行創意旅游農業的開發,帶動景區村鎮旅游發展。長治市武鄉縣磚壁村為八路軍總部所在地,是與延安、井岡山等齊名的革命圣地,又是太行山深處三面環山交通不便的貧困村,為了促進老區經濟發展,可以紅色文化為優勢,在積極引進大集團大公司投資的基礎上,村企結合,把這里的一村、一山、一溝、一屋開發成旅游景點。如利用山體進一步擴大八路軍游擊戰體驗園的建設規模,滿足游客對多種戰事的體驗需求;利用溝谷恢復重建抗戰時期的軍用設施,再現當年八路軍總部的真實景象;大力發展小雜糧、核桃、中藥材、日光溫室大棚蔬菜種植和水果采摘園等特色高效農業;發展以八路軍文化為主題的“農家樂”特色餐飲;舉辦“八路軍文化節”、“賞花節”、“采摘節”,形成融紅色旅游、賞花觀景、采摘體驗、特色飲食、武鄉琴書說唱為一體的旅游模式,當一天八路軍,吃一天農家飯,打一場游擊戰,帶一回土特產,成為游客們的深刻記憶,景區旅游帶動了村鎮轉型發展。長治市有太行山大峽谷、黃崖洞、太行水鄉、仙堂山等重點景區,周圍村鎮可依托景區旅游資源優勢,發展創意農業,使景區文化、農業文化形成可觀可賞可感可消費的產品。
3.1 重點優先,梯級開發,推動創意旅游農業規模發展
長治地區自然條件得天獨厚,農業生產基礎良好,發展創意旅游農業優勢突出。隨著長治地區農業標準化示范區的推進與發展,目前基本形成了優質玉米種植片區,旱地西紅柿和大青椒為主的設施蔬菜種植片區,核桃、花椒及干鮮果種植片區、食用菌種植片區,小雜糧種植片區,優質畜禽養殖片區,共六大農業板塊。但是各片區內農民和小農企業,投入大、收益低、生產積極性不高,成為農業現代化發展的瓶頸。長治市各級政府應推出一系列獎勵、貼息、補貼、減稅的強農惠農政策;依法構筑廣泛的國家、集體、企業等多渠道投資融資平臺;創建綠色安全的良好農業生態環境;對內鼓勵資金雄厚的資源型企業加盟農業產業,對外積極展開招商引資活動,結合地區資源優勢、區位優勢、經濟基礎,科技與創新齊頭并進,進行區域創意定位、功能創意定位,建設一批創意種植、養殖、加工、生態、旅游等相結合的地域特色顯著的現代農業園區,重點培養一批農業龍頭企業。例如,應積極推動長子縣的方興萬畝高效生態農業示范園、屯留縣的仙都農業生態園等農業龍頭企業建設,有效進行一二三產業融合,使農產品生產向農產品深加工轉變,產品生產型向市場經營型轉變[10]。
同時,應積極加強農村通信、保險、信貸等服務體系建設,以農民為主體,維護農民權益,一方面鼓勵農民適度規模經營;另一方面進行土地有序流轉和優化配置,培養一批規模經營的種植基地,養殖基地,促進傳統農業向標準化、集約化、創意化方向轉變。市場牽引龍頭、龍頭帶動基地、基地連接農戶,重點優先,梯級開發,形成規模生產、連片發展新態勢,大大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使農業向著生產現代化、農田景區化方向發展,真正打造優質、高效、高產、生態、安全的“中國玉米良種之鄉”、“中國名米之鄉”、“中國大青椒之鄉”、“中國旱地番茄之鄉”、“中國大紅袍花椒之鄉”等相結合的“中國創意旅游農業之鄉”。
3.2 加強管理,完善設施,提高創意旅游農業服務水平
長治創意旅游農業的發展需加強農業生產和農村環境管理,完善基礎配套設施,保護生態,營建良好的農業生產與旅游環境。要加強管理,需要合理利用土地,保護基本農田,加強耕地質量建設;禁止使用過量的化肥農藥,鼓勵使用有機肥料、生物農藥、高效低毒農藥;禁止工業廢水、生活污水進入農業生產環節;將規模養殖產生的糞污轉化成沼氣生物燃料;加快農作物秸稈、農膜、農藥包裝袋的利用回收;進行農村環境衛生整治,清潔家園、水源、田園,搞好造林綠化工作;樹立低碳理念,淘汰高能耗老舊農機,使用現代化農機具;推廣利用沼氣能、太陽能、水能、風能等可再生清潔能源等。要完善設施,需要加強各鄉鎮的道路、橋涵、機耕道路的改造和建設;加強農村信息網絡建設,建立包括農業生產經營、銷售及旅游服務的綜合信息平臺;完善村鎮街道、住戶、養殖基地、種植基地及農業生態園等的標識標牌設施,提高可進入性;加強農村飲用水源、餐飲衛生、住宿衛生的監督檢測工作;發展“農家樂”、生態旅游,積極開展生態綠色餐飲;建立自駕車營地、生態停車場,完善步行游覽道路;設置安全警示標志,定期檢查消防設施、旅游設施,完善安全救援體系建設等。設施建設與農業生產要因地制宜、保護生態、人地協調,形成良好的農業生產與旅游環境。
3.3 培養人才,村企合作,突出創意旅游農業特色
創意旅游農業以文化和創意為智力支撐,創新了農產品和旅游產品,發展了農業文化體驗經濟,完善了農業生產發展體系,可提升農村地區的整體價值。要加速創意人才培養,提高從業人員素質,需對不同層次的人員進行技術培養和分級培訓,如農閑季節,可采取集中或分散式,對農業標準化基地帶頭人和農村技術推廣人員,進行村、鄉、縣級的標準化生產技術培訓;對農業生產技術骨干和綜合管理人員,進行縣、市、省級的標準化農業知識和創意農業知識的定期定點培訓,突出創意能力,地區特色,管理能力。同時農業園區和農業基地可與山西農業院校、科研院所、農技推廣機構、旅游開發公司、城市創意公司等合作,結成利益共同體,對從業人員實地輔導和培訓,提升創意意識和創意技巧,確實提高創意旅游農業發展實力。目前,村企合作進行特色旅游開發,可作為長治市創意旅游農業重點發展模式。如長治縣八義鎮南薩姆葡萄酒莊,利用酒莊+專家+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計劃種植葡萄樹133.3hm2,每年可生產優質葡萄酒3 000 t,目前處于初期培育階段,將來可建成酒莊、酒廠、酒堡,還可考慮推出葡萄采摘、葡萄酒品鑒、葡萄酒主題餐飲、個性體驗定制、整桶訂購、期酒認領、旅游觀光為一體的新型產業結構模式[11],規?;a,產業化經營,形成具有區域特色的創意旅游酒莊。
3.4 多元開發,樹立品牌,構建全新農業文明
長治各縣域農業資源豐富,亮點別具,應立足當地資源優勢,根據市場需求,創意思維,充分挖掘創意元素,多元開發農業旅游項目,突出產品的延伸性、異質性、豐富性,健全旅游產品體系。如長治古村落、古鎮、古廟會、民間文藝等物質與非物質文化資源豐富,可發展文化傳承型和民俗文化體驗型農業旅游產品。長治有眾多的林業基地、水庫、河流,可推出生態觀光、運動康體保健旅游產品。長治市郊區依托東山西水優美的環境、便捷的交通、厚重的炎帝神農文化,可結合養生理念,為城市居民打造健康、娛樂、休閑、養生、養老場所,發展以市場為主導的都市創意休閑旅游農業產品。利用眾多種植基地、養殖基地,圍繞果蔬采摘、租種農園、領養動物等農事活動,打造農事農趣體驗為主的專業農場旅游產品等等。多元理念、多元開發,不斷豐富農業旅游產品內容,擴大旅游市場的范圍。
樹立創意農業品牌,首先要把長治地區現有的名優特農產品,進行注冊、保護、宣傳,提高其文化感召力,同時對其進行創意規劃、創意培育,創意塑造、創意旅游的建設,吸引消費者,拓展旅游消費市場。其次要對本區域新的產品品牌、農業區域品牌、農業企業品牌進行廣泛宣傳營銷,有效提升知名度和整體形象,以創意農業帶動旅游業的發展,以旅游業促進創意農業發展??傊?,創意旅游農業將鄉村自然生態、傳統鄉土文化、現代流行文化、現代科技文化、現代旅游文化相結合,創建新的生產模式、生活模式、旅游模式,可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和鄉土文化結構,使農業得以增效、農民得以增收,農民經濟狀況、生活狀況發生巨大變遷,城鄉統籌發展得以實現,從而構建現代農業文明。
創意旅游農業以農村的“三生”資源為載體,以創意產業思維方式和現代化農業科技為手段,將農業生產與休閑旅游相結合,創新農業發展模式,開啟了農業現代化、個性化、高效化發展時代,推進了農業經濟、農業文明發展。長治市農業旅游資源豐富,面對市場需求,將創意旅游農業從起步階段推向有廣度、有深度的成熟階段,需要不斷開拓發展模式,積極調整發展對策,因此,創意旅游農業是長治市今后農業發展的重要任務和方向之一。
[1]盧云亭,李同德,周盈.創意旅游農業開發模式初探[J].農產品加工·創新版,2010(1):36.
[2]上官慧軍,鮑梅則.長治旅游資源與開發研究[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4:32-169.
[3]楊天聞,王一平.英雄的城市,輝煌的歷程:寫在長治市建市70周年之際[N].山西日報,2015-10-23(A2).
[4]長治綠色農網采編組.長治農業[EB/OL].[2015-5-18].http://ww w.czlsnw.gov.cn/article.asp?id=404.
[5]鮑梅則.長治國家城市濕地公園生態旅游發展分析 [J].長治學院學報,2014(4):31.
[6]長治市人民政府.長治市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專題[EB/OL]. [2013-8-06].http://www.changzhi.gov.cn/info/news/2011/nry/25734 6.htm.
[7]山西省農牧業信息中心.長治市農業轉型跨越發展之路[EB/OL]. [2012-2-21].http://www.agri.cn/V20/ZX/qgxxlb_1/qg/201202/t201 20220_2484786.htm.
[8]上官慧軍.長治市休閑農業旅游開發分析 [J].菏澤學院學報,2014(5):89.
[9]宋文強,秦書源.淺析濁漳谷地古建筑群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可行性與必要性[J].滄桑,2011(2):38.
[10]張銳,張炯雪.推進高原特色農業發展由生產型向市場型經營轉變[N].云南日報,2013-04-18.
[11]管恩樺,齊蕓芳,馬紅梅,等.創意果業及其生產[J].中國果菜,2012(2):20.
Exploration on Development of Creative Tourism Agriculture in Changzhi City
BAOMeize1,QINLouyue2
(1.Normal School,Changzhi College,Changzhi 046000,China;2.Department ofLawand Economics,Changzhi College,Changzhi 046000,China)
Changzhi city has the outstanding advantages of developing creative tourism agriculture for its superior natural conditions,historical agriculture,abundant agricultural resources,convenient transportation.Based on conditional analysis,the article explores the development mode ofcreative tourism agriculture,such as happy farmhouse,agricultural garden tourism,leisure reading,villages and towns tourism.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strategies that development ofcreative tourismagriculture should be prominent feature,expand the scale ofdevelopment,raise the level ofservice and establish diversified forms ofdevelopment.
creative tourismagriculture;development and exploration;Changzhi city
F592.7;F327
A
1002-2481(2016)06-0874-05
10.3969/j.issn.1002-2481.2016.06.39
2016-03-24
山西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項目(2014347)
鮑梅則(1969-),女,山西長治人,講師,主要從事農業旅游資源開發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