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靈
“民以食為天”,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在節日前后,都可以稱得上是“舌尖”的歡樂派對,在品嘗美味之余,你是否了解我們如何感知味覺?俗話說“唇齒相依、唇亡齒寒”,唇齒為何如此“親密”?小小的舌頭又有哪些奧秘?它為何能品嘗不同的味道?帶著這些疑問,開啟我們的雞年五味人生體驗吧!
牙齒
我們想要在雞年歡樂的氣氛中吃得開心,牙齒的功勞可不小,牙齒是我們最堅硬的器官,小小的牙齒不但可以咀嚼食物,還幫助我們發音,沒有了牙齒,說話可是“漏風”的哦,此外牙齒還是健康和美麗的標志。

嘴唇
在參與飲食方面,嘴唇可謂功勞不小。想象一下,假如我們沒有嘴唇,我們吃飯的時候會不會就只能小口吃飯,只要嚼動食物,口中的食物還會掉出來,這樣的感受,從我們有時候潰爛的嘴唇中就能體會出來。關于嘴唇,如果我們留意,就會發現這樣一種現象:嘴唇是紅色的。那么,為什么嘴唇是紅色的,和皮膚顏色不一樣?原來,嘴唇表面屬于黏膜,表皮很薄、非常柔軟,而且嘴唇上的毛細血管特別多。
知識鏈接:
俗話說“唇齒相依、唇亡齒寒”,唇齒為何如此“親密”?
嘴唇與牙齒共同構成了口、面部的主要功能結構單元,二者在生理功能上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牙齒對嘴唇起支持、支撐的作用,有了牙齒的支撐,嘴唇才會顯得豐滿。嘴唇對牙齒有著保護作用,同時,嘴唇對牙齒有一個向內的抗力,而舌頭對牙齒有一個向外的推力,這兩個力相平衡,從而保證我們的牙列始終處于一個正常良好的位置。如果失去了唇的支持,牙齒就會向外傾斜,因此,唇的功能活動直接影響牙頜結構的發育,反之亦然。

舌頭
在新年的歡樂派對上,能讓我們吃的有滋有味,舌頭功不可沒。舌頭可以起到感受味覺和輔助進食、幫助吞咽等功能。舌頭上面滿布的味蕾能讓我們感受到食物的酸甜苦辣。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看看,感受酸甜苦辣的舌頭都有哪些秘密。
1. 舌尖上的滋味是如何產生的?
舌頭表面,密集著許多形同乳頭的小突起,醫學上稱為“舌乳頭”,在每個舌乳頭上,長著許多像花蕾一樣的東西,這就是味覺感受器,即味蕾。味蕾一般有40~150個味覺細胞構成,10~14天更換一次,味覺細胞表面有許多味覺感受分子,不同物質能與不同的味覺感受分子結合而呈現不同的味道。
不同的味覺對人的生命活動起著信號的作用:甜味是需要補充熱量的信號;酸味是新陳代謝加速和食物變質的信號;咸味是幫助保持體液平衡的信號;苦味是保護人體不受有害物質危害的信號;而鮮味則是蛋白質來源的信號。味蕾中有許多受體,這些受體對不同的味道具有特異性,比如苦味受體只接受苦味配體。除了味蕾以外,舌和口腔還有大量的觸覺和溫度感覺細胞,當受體與相應的配體結合后,便產生了興奮性沖動,此沖動通過神經傳入中樞神經,在中樞神經內,把感覺綜合起來,我們就感受到了味道。
2. 舌頭各處的味覺一樣嗎?
舌頭上的味蕾可以感覺到各種味道,只是不同的區域有不同的敏感度。舌頭不同區域的舌乳頭,所含味蕾數目不一致。其中,舌尖、舌側及舌體后部等這些部位所含的味蕾數目較多,而舌體中部味蕾數目較少,味覺感受較為遲鈍,因此,舌頭各部分的味覺是有區別的。舌尖主要品嘗甜味,酸味則通過舌兩側,舌尖兩側對咸味敏感,而感受我們最不喜歡的苦味的部位在舌根部。
味蕾還和年齡相關,在兒童時期,味蕾在舌頭上的分布較為廣泛,而老年人的味蕾分布則因萎縮而減少。此外味蕾對各種不同味道的敏感程度也不同。人類分辨苦味的本領最高,其次為酸味,再次為咸味,而對甜味的分辨則是最差的。舌頭上味蕾的功能不僅在于辨認不同的味道,而且與營養的攝取和機體健康的調節也有關系。

3.動物有味覺嗎?
其實動物和人類一樣,也是有味覺的,但是人類和動物的味覺有著非常大的差異。動物類的味覺差異總的來講,脊椎動物的味覺要比無脊椎動物的味覺豐富很多。不同的動物類味覺感受方式也是各不相同,人類是靠舌和鼻共同感覺味道,而動物往往通過鼻子聞氣味作為食物的信號,還有些動物味覺感受方式并非由舌頭產生。比如蚯蚓是通過身體表面感覺到味道;蒼蠅用腳上密布的細毛品嘗味道;蜜蜂味覺分析器在足部下節體中;魚的味蕾不僅散布在口腔里,在口腔外部也常有味覺感覺器官;鯉科或小鯨魚的味覺器官在頭部或整個身體表面上。
知識鏈接:
味覺地圖真的存在嗎?
分辨各種味覺的細胞存在于每一個味蕾內,而味蕾在舌頭的表面都有分布,也就是說,舌頭上有味蕾的區域都能對酸、甜、苦、咸、鮮五種基本味道進行分辨,只是靈敏度不同罷了,因此,傳言中的味覺地圖其實是不存在的。每個舌乳頭中有一個到上百個味蕾,而每個味蕾中有50~150個味受體細胞,味受體細胞識別不同的味覺刺激并編碼形成神經電信號,這些信號承載的味覺信息通過特殊的感覺神經被傳送到大腦皮層,最終變成味覺感覺。
知識鏈接:
鮮甜二味有關嗎?
在烹飪的過程當中,我們會經常說,放少量的糖來提鮮。那么甜和鮮這兩種感覺究竟有什么關聯呢?
甜味是某些碳水化合物產生的刺激,而鮮味則是某些游離氨基酸產生的刺激。甜味和鮮味之間存在某種關聯,它們都可以激活一些受體,而其中有一個受體是它們共用的,它們還可以同時激活同一個離子通道蛋白,這也許就是甜味和鮮味具有某種聯系的根本原因。
知識鏈接:
辣味是否為味覺?
準確來說,辣味并不是一種味覺,而是一種痛覺。 辣味是由辣椒中的辣椒素產生的,辣椒素能刺激我們的辣椒素受體,這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受體,它可以在我們接觸到43攝氏度以上溫度的時候產生一種灼痛感,這是一種痛覺,不是味覺。
知識鏈接:
味道的相互作用有哪些?
A 味的對比現象
指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呈味物質,適當調配,可使某中呈味物質的味覺更加突出的現象。如在10%的蔗糖中添加0.15%氯化鈉,會使蔗糖的甜味更加突出;在味精中添加氯化鈉會使鮮味更加突出。
B 味的相乘作用
指兩種具有相同味感的物質進入口腔時,其味覺強度超過兩者單獨使用的味覺強度之和,又稱為味的協同效應。如甘草銨本身的甜度是蔗糖的50倍。但與蔗糖共同使用時末期甜度可達到蔗糖的100倍。
C 味的消殺作用
指一種呈味物質能夠減弱另外一種呈味物質味覺強度的現象,又稱為味的拮抗作用。如蔗糖與硫酸奎寧之間的相互作用。
D 味的變調作用
指兩種呈味物質相互影響而導致其味感發生改變的現象。剛吃過苦味的東西,喝一口水就覺得水是甜的;刷過牙后吃酸的東西有苦味產生。
E 味的疲勞作用
當長期受到某種呈味物質的刺激后,就感覺刺激量或刺激強度減小的現象。這種現象我們生活中經常遇到。
酸甜苦辣,舌頭說話。在新年的眾多聚會中,我們可不能只想著吃喲,還要想想我們怎樣吃得有滋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