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金才
在我的手機里,珍藏著一張照片,那是兩張依偎著的小臉,一個小男孩的臉親昵地依偎在一個嬰兒的粉嫩的臉上,一臉的幸福。那個嬰兒,是他剛出生不久的妹妹。
小男孩叫思奇,一看見這張照片,我就會想起他在我校讀書的情景來。那年我剛好送走一個畢業班,新接手一個四年級班級。新學期開學的第一天,和往常一樣,家長紛紛送子女來上學,其中不乏外來務工人員子女。上課鈴響后,我正在教室給學生發新課本,教室門口怯怯傳來一聲“報告”。循聲望去,只見一位年輕的父親領著一個小男孩站在門口,年輕父親的臉上掛著謙卑的笑容。我知道又有一位外來工子女轉到我校來讀書了,連忙把孩子領進教室,安排好座位,發好課本。下課后我走出教室門口,年輕父親立即趕了上來,原來他一直在教室外走廊等著。小男孩的父親向我介紹孩子的情況,他們老家是四川的,孩子一直在老家讀書,由爺爺奶奶照料著,自己和妻子在這邊打工。孩子慢慢大了,擔心總是由老人照料,對他的成長不利,于是接到身邊來了。小男孩父親說,孩子有點淘氣任性,麻煩老師多費點心。我對他說,放心吧,老師對每個學生都會負責的。
也許是由于從老家剛來到這完全陌生的環境的緣故,思奇有些拘謹,課內外安安靜靜的。他很聰慧,知識一學就懂,字寫得端正工整。對新環境慢慢熟悉后,他的一些問題也漸漸顯露了出來。下課后他不太和同學一起玩,一個人鉆到圍墻角下、花草叢里玩耍,獨自沉迷在自己的世界里,今天找一個蝸牛,明天捉一只毛毛蟲,拿到教室里來玩,有時故意去逗女生,嚇得女生大聲尖叫,紛紛逃避。隔三岔五,總會有女生來向我告狀。有一天,他又從學校的花壇里捉來一條蚯蚓,放在一位女同學的桌子上,把那位女同學嚇哭了。我把他叫來,心想要好好教育他了,想不到他說:“老師,我們班的女同學太嬌氣了,這有什么呀?一驚一乍的,在我們老家,那些女同學還自己去抓來玩呢!”這小家伙,做錯了事還不認錯,居然還振振有詞,嘴里一套一套的!我又好氣又好笑,不過想想他說得也有道理,自己小的時候,生活在農村的小伙伴哪個不是和大自然親密接觸痛痛快快瘋玩的呢?我不禁想起沈從文在一篇文章里描述的他小時候在家鄉湘西的生活情景,他對一切是那么好奇,就是看見路邊一堆狗屎,也要湊上去聞一聞。這小家伙一下課就去花草叢中抓昆蟲,也許是他熱愛家鄉生活的一種延續,在那些小動物身上,說不定寄托著他對家鄉的思念。我似乎看到了他在家鄉生活的情景,自由徜徉、奔跑在田野間,享受著鄉村生活的寧靜、簡單與快樂……我對他說:“每個地方情況不一樣,你在家鄉這樣做,也許沒有錯,沒人責備你,但在這兒這樣做不行。女同學膽子小,你用這些東西嚇唬她們,肯定受不了。再說,把這些東西拿到教室里來,也不衛生,你說是不是?”他很專注地聽我說,眨巴著眼睛,眼睛里清澈如水。“該不該向女同學道個歉,認個錯呢?”我說。他點了點頭,說:“知道了,老師。”說完高興地跑去向女同學道歉了。后來,再也沒有人來投訴他了。
一天傍晚,夜色已降臨,到處一片燈火輝煌。我正在家里吃晚飯,突然接到思奇媽媽打來的電話,她在電話里焦急地問:“老師,思奇還在學校嗎?”我說:“沒有啊,放學后他們就離校了。”她立刻帶著哭腔說:“他還沒有回來,不知到哪去了?”我連忙放下飯碗,安慰她說:“別急,不會有事的!”我立即趕了過去,他們租住在一間老舊的民房里,房內簡陋得除一張床,一張桌子,一個灶臺外,幾乎沒有其他東西了。夫妻倆一臉焦急惶恐,他們剛下班回來,不見兒子在家里,兒子剛從老家來,人生地不熟的,會去哪兒呢?聽他們說完情況,我估計他不會走遠,帶著他們一處處尋找,但找了很多地方,不見他的蹤影。到哪去了呢?我心里不禁冒出可怕的念頭:自己走迷路了?被人拐走了?或遇到其他情況了?……我不敢多想,帶著他們繼續尋找,直到九點多,終于在一條街道上看到他了,只見他一邊溜達,一邊東看看,西瞧瞧,津津有味地欣賞街道的夜景。問他放學后為什么不回家,他說一個人呆在家里,冷冷清清的,沒意思。孩子找到了,我們懸著的一顆心總算放了下來,他父母緊緊拉著我的手,不知說什么好。
就這樣思奇在這兒讀了一年,讀五年級時,他又隨父母轉到北京去了,父母在大興區一家工廠打工,他進了當地一所民辦學校學習。他經常給我打電話報告他的情況,包括哪次考試考了多少分,什么時候獲了什么獎,什么時候當上了班長……聲音里透出他越來越自信。聽著他的聲音,感覺仿佛他還在自己班上讀書,并沒有離開,他還是我的學生,我還是他的老師。一天,他又給我打來電話,他在電話里興奮地嚷道:“老師,告訴您一個好消息,我有妹妹了!”“啊?”我一時沒有反應過來,不知他說的什么意思。“我媽媽給我生個妹妹了,我好開心!”他說。隨即給我發來微信,傳來他和妹妹的照片。我打開微信,只見他的小臉緊緊依偎著妹妹的小臉,面對鏡頭拍下了自己的幸福。我看了,一股暖意立刻充滿了心頭,為照片里的那份溫馨,為他對妹妹的那份溫情。我很感動,我被孩子當成了最親近的人,只有最親近的人才能有資格分享這樣的喜悅,我的心里充滿了一種被信賴的幸福感!一個教師,被學生和家長信賴到被當做親人,還有什么比這更能引以為榮的呢?他們給的這份殊榮,我沒有理由拒絕。我立即給他回電話,衷心向他祝福,也衷心向他表示感謝,感謝他給我報告這一消息,發來微信,讓我分享他的喜悅和幸福。
教育是什么?教育是愛心和責任,沒有愛心和責任就沒有教育。每當新學期開始,家長信任地把孩子交到我手上,我總是誠惶誠恐,惟恐辜負了家長的囑托和期望。每天面對幾十張孩子純真的臉,我不敢懈怠,滿懷激情地在教壇揮灑著汗水,唯有如此,才不負為人師者肩負的職責和義務。愛因斯坦曾說過:“使學生對教師尊敬的惟一源泉在于教師的德和才。”我想,只要你嚴格地要求自己,讓自己成為一位合格的教師,學生和家長自然就會信賴你。
我的手機拍過無數的照片,也刪掉過無數照片,唯獨這張照片我一直珍藏著。我珍藏的不僅是一張照片,而是自己曾經教過的一位學生對老師的一份沉甸甸的情意,更是一種鞭策和激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