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欣海
中圖分類號:G843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6)11-021-01
摘 要 隨著教育理念的不斷革新,普通高校更加重視學生素質的培養工作。足球作為一項既能夠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又能夠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的活動項目,在培養學生素質上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本文主要從研究的方法、研究的結果、結果分析、小結四個方面加以展開。
關鍵詞 普通高校 足球技術 考核項目
一、研究方法
(一)文獻方法
通過對足球技術標準化相關資料的查詢,找到標準化的理論支撐,進而為研究活動,提供一定的理論活動。文獻方法,主要是通過在圖書館查詢等方法,找到相關的參考資料。
(二)篩選的辦法
這種方法,主要是通過教師對足球技術進行一定的篩選,進而找到考核的要點,進而提高其的標準化,使其能夠更好的為學生服務。這些教師一般都是一些有經驗的足球教師,或者足球教練,他們熟悉足球的相關技術特征,并且通過這些技術特征,能夠很好地總結其標準化的問題。
(三)測試的辦法
本文主要采用的就是這種方法,通過對不同高校的足球技術進行一定的測試的辦法,從實踐中找到技術標準化的相關問題。這種方法,能夠較為概括的反映出標準化問題,而且測試的結果有大量的數據作為支撐,因此這種方法運用的較為廣泛。本文就將湖北身某一高校的足球班的50名同學,分成不同的組別,通過成績測量等辦法,得出一定的考核標準。
二、研究的結果
通過對50名學生的測試,得出了結果:傳球、接球、射門、繞桿四個方面可以作為足球技術的標準。測試的過程中,主要對這項技術做出了效度、難度等測試,結果得出這四項技術能夠較為全面的體現足球技術的標準化問題。表1就是此次測試結果的示意圖:
三、對結果的分析
(一)效度分析
效度主要是指整體的有效果率,試驗過程中的效度必須要滿足一定的標準,即試驗的接受信度一般范圍為0.75-0.94這個范圍內,如果在這個范圍內,這說明此次試驗可靠性。本文的測試的接受信度,在這個范圍之內,所以此次測試項目具有可靠性。而且相關的專家也對本次試驗做了一定的探討,表明測試符合考核標準。同時,對水平較高的團隊,與水平較低的團隊進行了一定的T值比較,發現兩者的P<0.01,具有較為明顯的差異性。
(二)難度的分析
傳球、射門等都具有一定的難度,此次試驗的難度主要以百分比的方式來進行一定的評比。如果難度P值越大,這樣一來,則表示其鑒別的力度較低,及測試未通過相關的考核;反之,如果難度值小,則表明通過相關的考核;即難度值與鑒別了呈現正比的關系。本文選取的測試,難度值均較小,符合考核的標準。例如,本次試驗的難度比在0.58~0.74之間,表明本次試驗達到了標準化的程度。通過對試驗難度比的分析,能夠較為清楚看出試驗的標準化是否符合相應的標準范圍。
(三)學期的考核安排
傳球、接球、射門、繞桿這四項考核的項目,都達到了難度、效度的標準范圍內,在此基礎上要對這四個項目進行一定的學期安排,這里需要注意的是,要依據每一個考核項目的難度的不同,進行不同的安排,提高測試的科學性。例如,本測試中,傳球和接球的考核難度最小,所以要安排在第四學期,進行一定的考核。射門的難度系數也較小,而且與接球有著一定的相關性,因此可以安排在第四學期的期末,進行相關的考核。繞桿,難度較大,而且與接球的差異性較大,因此可以將此項考核項目安排在第五學期。通過這樣的安排,不僅能夠將考核項目進行合理的分配,對于學生本身足球技術的提升也是有著一定的作用。
四、小結
學生大量的實踐活動,能夠較快的掌握足球相關技術,因此,本次測試的通過率較高,標明此次考核項目的設置標準,符合足球的教學特點,能夠達到提高學生足球技術水平的目的。本次試驗從方法、結果、結果分析三個部分加以介紹。試驗的方法,除了分組進行測試的方法外,也應該結合文獻參考的方式,擴充本實驗的理論構建,另外,試驗的過程中,將學生分成不同的組,成績競賽等方式進行一定的考核。本次試驗選出四項考核的標準,分別為傳球、接球、射門、繞桿四個項目,這四個項目能夠較為清楚的反映出學生們的足球技術,能夠作為其考核的標準。在結果分析中,重點分析了這四個項目的效度、難度,并且本次試驗的效度、難度都在一定的標準范圍內,因此這四項考核項目能夠表示,足球的標準化問題。
同時,需要注意的是,對足球技術的相關研究問題,只是一個剛剛起步的階段,還需要繼續的進行一定的探討。時代的不斷進步,教育理念也在不斷的革新,培養新型教育人才。因此,對于足球技術標準化問題還需要,不斷地進行探索,以便能夠適應高校的發展。最后,也希望本次試驗能夠為足球標準化問題相關探討,貢獻一定的力量。
參考文獻:
[1] 薛鵬.普通高校足球課教學現狀與對策研究[J].才智.2014,27:13+15.
[2] 李斌.普通高校足球選項課教學現狀及改革方向探討[J].泰山學院學報.2015,03:118-122.
[3] 余子義.普通高校足球課程設置的實踐研究[J].高教學刊.2015,20:225-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