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咀村,大別山余脈南端山腳下的一個極其普通的村莊,少有人關注,非常的寧靜,從未出過大老板、大干部、大學者,也佐證了蔡咀并非地杰人靈的地方。與相鄰的湖北黃岡市相比,這里可能不算太窮,但在大武漢范疇,蔡咀村就不能算富裕了,精準地說,蔡咀還是武漢市新洲區眾多的貧困村之一。人均不足 2 畝地,大部分村民被逼著“一把泥刀闖天下”,進城討生活。全村共有500多畝地長期閑置成為荒地。
童金海,蔡咀村6組人,青少年時期外出打工,從事汽車修理,后回新洲邾城開了自己的汽修經銷公司。2010年童金海回鄉投資60萬元,成立了武漢市金沙河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流轉荒地進行農業綜合開發。受其影響和帶動,2014年蔡錦鵬兄弟也投入40萬元,2015年村民邵仁海等30余人也以實物、現金作股投入金沙河公司50余萬元。
經過挨家挨戶的做工作,金沙河公司流轉到村子北邊坡地和西邊洼地500余畝,聘用勞工10人,開始了農、林、漁、牧、禽等多種經營,遠期規劃發展農業生態休閑旅游。
2016年的春天,臭水塘改造工程圓滿完工,破牛欄也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小型文化活動場所,兼作停車場。在倡導綠色環保的全中國,這是微不足道的小小工程,但在蔡咀村,它卻有著極大的意義,因為它是蔡咀人自發組織、自籌資金、自我治理家鄉的新開端。
公司實行所有權、經營權和監督權分立行使。在所有權上,公司由全體股東所有,享有發展決策權。經5名以上股東聯名要求,可召開股東大會,由公司負責召集和主持股東會議。
股東大會主要討論確定重大決策事項,制定種、養殖等主要經營管理制度。股東有權隨時了解、查詢財務狀況,或者現場了解經營狀況,但必須通過公司提出有關經營、管理的意見。
在經營權上,統一以公司的名義對外經營,具體委任邵仁海為種、養殖負責人,負責日常經營管理。公司強調,經營活動要盡量照顧股東以外的本村村民共同利益。
在監督權上,由專門的會計和出納負責管理,實行獨立記賬和獨立核算。金沙河公司管錢的人不用錢,不能獨自決定任何開支項目。會計每半年向股東發布一次財務報表。
由邵仁海決定銷售和支出項目,但用錢不管錢,一般情況下由金沙河公司的出納經手日常的現金收入和支出,當日記入出納賬,及時將收支票據報送會計記賬。
任何股東或其同意擔保的親友,釣魚、購買、摘果等活動,均由該股東承擔經濟責任,不能白拿,但可以掛賬,年終必須結清。股東本人或本村村民釣魚、購買、摘果等,可以優惠10%。
從事農業生產,風險有很多,一是天災,二是市場疲軟,三是人為因素等。今年南方洪澇災害,給了股東們重重一擊。就連雇工的工資也要股東再籌了。盡管如此,股東們仍然對繼續干下去充滿了信心,今年不行,不代表年年不行。
金沙河剛剛成立,收益還不充沛,但公司的運營有以下方面值得借鑒,這正是時下從事農業所稀缺的。
一是以陽光積極的初心入股
大家有實力,不指望農業一夜暴利,心態平和,不會竭澤而漁。除了經營性項目,公司栽樹苗、治臭水、拆牛欄、建舞臺,收益主要用于鄉村建設,有利于促進鄉村文明和諧發展。
二是借力自然、統籌發展 比如經濟實用水系的建設,不僅較好地挖掘了資源潛力,而且克服了大集體水系“最后一公里”用水難題,夢圓了單家獨戶想干而干不成的事。
三是充分尊重農業發展規律
農業投入大、見效慢,急不得,也等不得,公司目前還預留了一些土地,等想好了再從長計議。以蝦換魚,體現了敬畏自然和尊重市場規律。
四是公司化管理、市場化經營撐起了共識 金沙河公司決策權、經營權、監督權分立,財務制度健全,收支項目清楚,杜絕了權力濫用和唯利是圖,良好的管理取信了股東和村民。
五是體現了生態循環發展 少量的畜禽養殖,污染可控,金沙河的養殖,不污染土壤和下游水體,促進了資源循環利用,堅持生態有機種養,為發展農家樂奠基了基礎。
六是多方共贏有利于可持續發展 通過土地流轉,股東有回報,村民有地租和打工收益,公司擬定,除股東回報之外,收益主要用于鄉村建設、困難救助,各方的共贏有利于金沙河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