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燕
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通過客戶端閱讀和購物已為許多人所習慣,不法分子也發現了“商機”,開始仿造客戶端斂財。此類詐騙手段翻新,更具迷惑性。結合近期在本地發生的此類案件提醒廣大手機用戶,下載客戶端應謹慎。
“客戶端投票”詐騙陷阱
2016年2月初,惠民縣李莊鎮李女士12歲的兒子報名參加了一個評選活動,活動需要網上投票,于是李女士每天都邀請親友為兒子投票。到了2月23日李女士收到短信:“您的孩子已入圍,請下載官方客戶端,下載網址www.770245.com。”李女士安裝了“插件”和客戶端,手機屏幕上果然出現了投票、查詢、活動介紹等操作界面。當李女士點擊“投票”后,手機突然“卡”住了。第二天李女士接到了銀行卡被轉走8000元的提示短信。
[案件分析]利用“山寨客戶端”實施詐騙,犯罪分子通過各種渠道掌握受害人的重要信息資料,再運用釣魚網站、假冒網站、木馬病毒、欺詐電話等手段進行詐騙。帶木馬病毒的客戶端或網絡鏈接一旦被點擊安裝,受害人手機或電腦的相關支付短信就會被竊取,不僅是短信驗證碼,就連銀行的消費通知也可能被自動屏蔽。因為受害人無法及時接收短信,手機綁定的銀行卡會被詐騙分子通過消費、轉賬方式盜刷。
[警方支招]為了防止被騙,一要防范“山寨客戶端”傳播的慣用套路。如果要下載手機軟件,一定要從安全可靠的渠道下載應用。不掃描、不安裝、不點擊陌生人發來的二維碼、應用和鏈接,也可以避免安裝“山寨客戶端”。二是要定期對手機進行例行檢測。不要下載來歷不明的手機軟件和客戶端,一旦懷疑手機中毒或安裝“山寨客戶端”,可在備份手機重要信息后恢復出廠設置,并及時修改手機綁定的銀行卡密碼或解除綁定。一旦發現被騙,應該及時報警、尋求幫助。
“公檢法查案”升級版
2015年11月27日,惠民縣姜樓鎮的劉先生接到一個自稱“廈門市公安局湖里分局的楊警官”的電話,對方準確地報出劉先生的身份證號碼和姓名,說他涉嫌一起“洗錢案”,并要求劉先生下載安裝一款名為“公安部案件查詢系統”的客戶端。在這個客戶端里,劉先生輸入對方給的案件號,就跳出了他的照片和身份信息及“檢察院凍結管收執行命令”。內心慌亂的劉先生趕緊按照對方指令,在客戶端的“賬戶自清系統”輸入了自己的銀行卡卡號、密碼和身份證號碼、交易密碼、手機號碼等個人信息。
操作完成后劉先生心里踏實了不少,直到晚上才感覺不太對,用手機銀行查詢,發現銀行卡里1.8萬元已被轉走。
[案件分析]劉先生遭遇的是“公檢法查案”騙局的升級版,其他詐騙手段相同,惟獨在匯款環節,騙子利用所謂“公安部案件查詢系統”,讓劉先生信以為真地提供自己的相關信息,然后轉走銀行卡里的錢款。
[警方支招]警方沒有“公安部案件查詢系統”的客戶端,內部警務系統也不會開放給社會大眾使用。民警嘗試著在手機上下載這款騙子偽造的客戶端,手機殺毒軟件立即提示有病毒。因此,在手機里安裝殺毒軟件,能防范這類含有病毒的假客戶端。
銀行卡“莫名其妙”被轉賬
2016年7月3日,惠民縣孫武辦事處的牛先生報警,稱自己銀行卡里的2.3萬元被轉走,綁定的手機上也沒收到任何提示信息。民警檢查后發現,牛先生手機內所下載的某知名視頻軟件安裝包里存在著一個不明文件,解析后發現是被包裝后的木馬病毒。據牛先生回憶,前幾天為看一部熱播劇,特意下載了此款視頻軟件。由于習慣使然,牛先生直接在瀏覽器中搜索了該軟件名稱,并點開最上方的鏈接進行了下載,并未通過官方網站和軟件商城進行下載。案發后警方成立專案組對此案進行偵查,8月26日抓獲2名嫌疑人落網。
[案件分析]牛先生下載的視頻軟件中一個APK文件內有嵌入式的木馬病毒,嫌疑人則利用視頻軟件作為“遮擋”,將木馬程序悄悄嵌入手機并對牛先生進行遠程監控,同時竊取手機內的銀行卡信息。嫌疑人還利用該木馬程序,攔截了銀行發來的短信通知。民警發現,該木馬安裝后,手機桌面上會出現一個不能被點開空殼圖標。
[警方支招]這種隱藏在正規軟件中的木馬“定制詐騙”升級快,要從源頭上避免手機中毒。一是在下載軟件時一定要去官方的軟件商城或是官網下載,千萬不要隨便點擊一個網頁就開始下載,更不要點擊短信中的鏈接去下載軟件;二是暗藏木馬病毒的短信偽裝性越來越強,甚至帶上了姓名和落款,更具迷惑性,如有一些與生活相關的單位、個人發來的短信。建議在此情況下一定要打電話向對方核實;三是如果連續一段時間內收不到任何短信,應檢查手機是否已經中毒。如果發現異常,當及時報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