洮南市萬寶鎮新豐村位于洮南市北部半山區,具體方位在鎮政府西南2公里處,全村現有2個自然屯,4個社。總人口2812人,778戶,其中農業人口1957人,農戶578戶。全村幅員面積4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700公頃,林地面積150公頃。2012年全村總收入4200萬元,人均純收入1.5萬元。村有黨支部1個,黨員30人,“三委”班子健全。幾年來,村“兩委”班子帶領全村干部群眾堅持科學發展觀,大力發展集體經濟,努力培育主導產業,不斷加強“五個文明”建設,使全村經濟和社會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2010年被確定為“吉林省新農村建設示范村”、“2010年度洮南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先進村”、“2011年度洮南市新農村建設先進村”、“2011年度吉林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先進村”、“2012年度洮南市新農村建設先進村”、 “2013年被國家農業部授予“美麗鄉村稱號”、2015年度被省農委授予“美麗鄉村”等一系列榮譽和稱號。
一、抓經濟發展、努力增加農民收入
一是產業形態。全村中小產業主要以種植玉米和養殖為主,其中玉米種植面積630公頃,年均產量950萬公斤,年可創產值1900萬元,養殖業主要以小尾寒羊為主,年存欄13000只。另外庭院經濟發展強勢,畜禽存欄豬4000頭,黑山羊500只,雞15000只,鵝25000只,食用菌生產10萬公斤,庭院蔬菜種植面積30公頃(蔬菜純收入200萬元),庭院所產畜禽、蔬菜80%供應萬寶鎮居民。在“三品一標”分類方面,黑山羊、豬、雞、鵝、食用菌、蔬菜等均為無公害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農產品。在主導產業方面,玉米種植和養殖業兩項純收入人均達1.2萬元。
二是生產方式。2011年開始全村土地實行了集約化經營,全村成立7個種植生產合作社,1個農業機械生產合作社,現有經紀人31人,所有700公頃耕地已經80%實現了種植收獲機械化。全村所有耕地機電井全覆蓋,田間防護林成網、田間道路45延長公里全部為砂石路,并有過水橋3處,其中40%耕地為高光效農田,所有農田基本形成田成方、林成帶、路成網。
三是資源利用。土地高光效農田達到40%,膜下滴灌達到50%,所有農田按測土配方施肥,土地流轉總量達210公頃,土地產出率比傳統耕作方式增產30%,秸稈全部用于畜禽飼料,人畜糞便用于沼氣池,實行生態化處理,轉化后的殘渣用做農田糞肥,農膜回收率達到100%,對病疫畜禽按照牧業防疫標準嚴格遵守技術規程,建立兩個焚化爐,使因病死亡的畜禽100%做到無害處理。
四是經營服務。農業經營主體全部實現合作社生產經營,主要生產經營服務由7個種植合作社和1個機械化合作社,3個專業養殖合作社提供全程服務。三類合作社銷售經紀人達50人,搭建了一個比較完整的集政策、農資、科技、金融、市場信息及服務技術為一體的平臺。這個平臺為現代農業發展方向提供了有力保障。
五是經濟寬裕。新豐村現有辦公場所600 平方米,辦公設備齊備,“三委”班子健全,工作能力強,經驗豐富。村集體平均年收入達50萬元,農民收入水平連續三年領先本市農民純收入,每年每人遞增3000元。村農民收入和村集體收入連年遞增,為項目的爭取和落實創選條件,具備了配套資金的投入能力。近3年,村集體和農戶為各類項目投入資金累計達4100萬元。
二、抓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一是基礎設施建設。村現有60平方米的農家書屋,各類藏書1.5萬冊,有2000平方米的集娛樂、健身、休閑為一體的廣場1處。全村2個自然屯中,現已完成1個自然屯的整體規劃設計,其中,修建巷道9.8公里為砂石路,主要街道修建4公里的水泥路,圍墻和大門統一標準,主街兩側為鐵藝圍欄,公路兩側修建6.5公里排水溝,植樹造林,綠化街路樹木4000株,流經本村過境的那金河兩岸修建固堤防沙,栽植楊柳樹木35萬株。全村生活垃圾已經實現定點投放,統一處理,環境衛生實現了包保責任制,對各戶責任區實行三包制。人畜飲用供水已全面實現自動化,安全達標。
二是居住條件。住宅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目前磚瓦化率已達到80%(2015年底達到100%)。人均居住面積500平方米,室內設有衛生間的已達到30%,電冰箱、電飯鍋、液化氣灶入戶率已達90%以上,有線電視入戶率實現全覆蓋,電腦入戶率達到70%,手機和固定電話全面普及,沼氣池和太陽能入戶率達到30%,改廁規劃位置完成350戶。
三是綜合服務。全村現有理發店1個,歌廳2個,超市6個,農用電低壓改造已全部完成。交通道路已經形成網絡,“村村通”全部實現,村集體為各農戶發放了便民卡,有利于各戶溝通聯絡。
三、抓好美麗鄉村創建,開創美麗鄉村建設新局面
一是村莊規劃。新豐村根據本村自然條件、資源稟賦、經濟發展水平、民俗文化差異,差別性制定出了本村的創建目標,統籌編制美麗鄉村建設規劃,形成本村的美麗鄉村建設新格局。
二是文化傳承。新豐村定期聘請上級農業種植養殖技術人員到村培訓講座,每年培訓達到5000人次。每年開展一次文明戶評選活動,評選出文明示范戶5戶,廣泛開展普法教育活動,4個秧歌隊逐漸發展壯大,每年都有計劃地開展秧歌、拔河、籃球賽事等文化娛樂活動,把精神文明建設寓于各項文化活動之中。
自從開展美麗鄉村建設以來,新豐村人真正過上了幸福生活,成為生產發展、生活富裕、村容整潔、鄉風文明、管理民主的新農村,“物的新農村”與“人的新農村”建設同步推進。全村干部群眾精神面貌和物質生活水平有了質的飛躍,特別是在村屯建設、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美麗鄉村創建方面有了新的突破,在培育打造生態宜居、生產高效、生活美好、人文和諧的示范典型方面有了初步探索,整體推進和豐富了新農村建設的內涵。
(省新農村辦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