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道江鎮新立村位于白山市區西北部,總面積36平方公里,距離渾江區25公里。轄4個社,總戶數278戶,總人口920人,集體林地面積547公頃,耕地面積2003畝,人均耕地3.4畝。全村社會總產值469萬元,農民人均收入10680元,村“三委”干部共有7人,全村共有黨員23名。2013年被列為省級新農村建設示范村和美麗鄉村建設示范村,2015年被授予省級美麗鄉村稱號。
一、以美麗鄉村建設為契機,強化基礎設施建設
新立村在幫扶部門省政法委以及市區政法委的幫助下,在區農業局、住建局及包保部門的支持下,大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一是充分尊重村民的意愿,采取政府投入,農民集資的方法,2014年投入資金160多萬元,實施了人居環境整體改造,改造農民住房129戶,面積10900多平方米。新建圍墻850米,邊溝1200米,如今的新立村實現了房屋顏色統一、房屋門窗統一、外墻保溫統一、房屋用瓦統一、圍墻顏色統一、邊溝修建統一的“六個統一”。通過整體改造,新立村的人居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二是建設了農民文化活動廣場和健身廣場。2014在村委會大院建農民文化活動廣場1600平方米,2015年在村大門口建設農民健身廣場600平方米,并安裝了籃球架、乒乓球臺和其他健身器材,為村民購置秧歌服60余套,極大地豐富了村民的業余文化生活,解決了村民休閑娛樂健身的問題。三是2015年新修了水泥巷道800延長米,為了解決村民生活用電安全問題,又為全村居民180戶更換了照明銅塑線,解決了村民行路和用電安全問題。爭取水利資金1000萬元修建了河堤3公里、水泥板橋1座,投資31萬元安裝太陽能路燈60盞。
二、抓環境衛生整治,改善人居環境
為改善新立村的衛生環境,增強村民的環境衛生意識,妥善處理農村生產生活垃圾,提高廣大村民的生活質量,村委會大力進行環境整治。一是以開展農村環境整治為重點,堅持因地制宜,講求實效的原則,宣傳發動村民形成衛生清掃保潔習慣。生產生活垃圾采取戶集、村清理、村運的方式,投資2萬元修建了垃圾池8座,村委會購買了鏟車1臺、農用翻斗車1臺,將全村的生產、生活垃圾運到指定地點統一填埋,解決了亂扔亂倒垃圾問題。改善了村民的人居環境。二是采取村“三委”分片包保和村民門前“三包”的方法,將環境衛生整治落實到人、落實到戶,從而建立環境衛生保潔長效機制。三是投資8萬元,栽種榆葉梅3000株,梧桐1000棵,種草3000平方米,栽花4萬余棵,全村的綠化、美化情況明顯改善。
三、整合各類資源,實現村集體增收村民致富
無論是新農村建設,還是美麗鄉村建設,沒有集體經濟的壯大和發展都是空話,沒有百姓的富裕都不算成功。在開展美麗鄉村建設同時,村“三委”班子積極探索,努力打造新立村集體經濟長遠之路。在鎮黨委的支持下,引進了中天集團,在村租用1000畝土地開展大田種植人參項目,每畝土地村民有700元純收入,村集體可得到10萬元管理費,村民還可以就近到公司打工。不僅解決了村民的就業問題,還增加了集體收入,是一舉三得的大好事。
農村發展之路必然要走特色農業的道路。只有讓村民看到實實在在的效果,村民才會轉變觀念。村里組織了20多戶村民發展了苗圃種植,村里出土地,村民自籌資金20多萬元,成立新利苗圃專業合作社。目前合作社辦得有聲有色,不少村民也有了參加合作社的念頭。村“三委”班子幫扶村民劉柏洲新建白山市渾江區柏洲肉牛繁育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計劃總投資500萬元,占地面積6000平方米,帶動村民20戶,每戶年增收1.8萬元。在新立村有這樣一句話“自己不會富,不會當干部;富了不帶富,不是好干部;大家共同富,才是真的富!”
2016年,在鎮黨委、區民族宗教局幫助下,新立村正在興建標準化的養雞場,年出欄肉雞15.2萬只,年純收入60萬元左右。村集體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又新建了一座標準化養牛場,達到年存欄300頭左右。2017年開始利用2~3年內打造完成新立村農家樂鄉村旅游項目,開發漂流、農家樂等旅游項目,以春季山野菜采摘、夏季漂流、農家樂、秋季野生菌類采摘、觀賞楓葉,冬季的滑雪、滑冰等項目,以產業化帶動集體經濟,以開發綠色產業帶領村民共同致富,村“三委”班子有決心、有信心,把新立村的村民打造成服務型的新型農民。
(省新農村辦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