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廣華+楊福燕
農業科技以“培養新農民、服務新農村”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以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加快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為目標,以農業產業化發展為導向,以傳播農業新技術和農業科技信息為重點,進一步增強培訓針對性和實效性,全面推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產品競爭力增強,為加快吉林省長白縣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的步伐,提供強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近年來,涌現出許多種植養殖的能手,十二道溝鄉船臥子村的梁永財就是很典型的例子。
十二道溝鄉船臥子村的梁永財,2015年他參加長白縣縣農科總站組織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生產經營型培訓班,很受啟發,于是就在自己村里建立了食用菌生產基地。他巧妙地利用冬天農閑勞動力賦閑在家居多的有利條件生產食用菌。自從成立合作社起,經過多年的不斷探索、改良、創新,現有榆黃蘑、平菇、黑木耳等十幾個品種。每年生產約20~30萬棒,毛收入80萬元左右,最多時可解決30多人的勞動就業問題,自己致富的同時也帶動周邊各村發展食用菌生產50多戶,并在2016年10月份申請注冊商標成功。
梁永財說:“科技就是致富的最好助力。以往我們老百姓總是土里刨食,一年收入屈指可數,如若遇上個大事、難事都會令當事人一籌莫展,甚至負債累累,從而導致年輕勞動力外流。現在好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人們的意識也在不斷的轉變中。”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的這種培育思路和方式,不但解決了“誰來種地”、“如何種好地”的問題,并成為了繁榮當地農業農村經濟、加快現代農業發展的新引擎,深受廣大農民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