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雷雷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6)11-021-01
摘 要 跳繩是一門簡單易學且能很好發展下肢爆發力和身體協調性的全身運動項目。進行跳繩教學只要一根繩子和一塊空地就可以了,所以也有利于我們小學老師的有效教學和安全管理。
關鍵詞 跳繩 速度與耐力 單元教學計劃
一、前言
根據要求,余杭區中小學2013年實施《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有關工作通知,并明確規定:小學一、二年級測試項目為身高、體重、視力、肺活量、坐位體前屈、50米跑、1分鐘跳繩七項。細心的閱讀了《標準》后肯定會發現2013年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速度、靈巧項目1—6年級都是跳繩的測試。《標準》對跳繩的如此重視,肯定有它的實用價值。
二、具體實踐
(一)認真閱讀教材文本,為制定單元教學計劃打好基礎
單元教學計劃是介于學期教學計劃與課時教學計劃之間的教學計劃,它的安排設計與否,直接影響到技能教學的合理性與科學性。因此,在設計單元教學之前,首先要研讀教材,分析二年級學生的身心特點及跳繩的技能要求等,從而為單元教學設計奠定基礎,同時這也是單元教學設計的前期工作,只有對這些因素進行充分地了解、分析,才能對單元教學做到有的放矢,使技能教學在整個單元教學中形成系統。
(二)實施單元教學,體現教學特色
通過對教材文本的分析及單元教學計劃的制定,我們很清楚:要想達成單元的教學目標,學生必須了解以下三方面的練習要求,在學習、改進、鞏固與提高跳繩動作數量和有針對性的反復(有梯度)練習的基礎上才能完成教學任務,達成目標。
1.動作方法要恰當,練習次數要循序漸進。對于初次學習跳繩的學生來說,由于肌肉收縮能力較薄弱,耐力差,易產生疲勞,所以在教學中,先嘗試原地無繩的擺臂手腕練習和雙腳并腳跳練習;當適應了或體能改善后,便可以進行有繩練習;最后亦可以嘗試標準的挑松,而且開始練習的次數和組數不要太多。一般二年級學生可控制在每組30-60次,練習2-3組。
2.呼吸方法要正確,呼吸與動作協調配合。跳繩時由于運動收縮的肌肉主要集中在腿部,而腿部的肌肉對能量和氧氣的需求量也隨之增大,如呼吸方法錯誤,缺少節奏,很容易造成腿的肌肉提前處于疲勞狀態,而影響到練習的效果。因此,正確的呼吸方法很重要。
3.動作要有節奏,動作速度與體力合理分配。經觀察,大部分學生在完成跳繩時,一般都表現為體力分配不恰當,剛開始動作較快,后面便逐漸慢了下來,動作缺少節奏,結果是腿肌肉易疲勞,對腿部肌肉的鍛煉收效甚微。通過認真分析得知,動作過快、過猛,不僅不能有效的發展力量,弄不好會使腿部肌肉拉傷,降低練習的效果。
(三)課堂實踐,提高教學的實效性
1.實施分層,體會成功的快樂。體育與健康課程強調要充分關注學生之間的差異,努力使每一位學生都能接受基本的體育與健康教育,促進學生不斷進步和發展。充分發揮這些學生的閃光點,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使其獲得成功和愉快的情感體驗,樹立信心,不斷進步,通過及格線,原有基礎上實現自我超越,逐步達到教學最基本的目標。
2.游戲誘導,激發學生的興趣。跳繩動作簡單,如果教學中機械重復,會使學生感到枯燥、易疲勞、倦怠,練習興趣不高,主動性不強。結合二年級學生的身心特點,采用了以“游戲誘導”的活動形式來組織教學活動,將教學寓于娛樂之中,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
3.手段多樣,提高練習的積極性。二年級這個年齡的孩子興趣很難持久,對他們喜歡的事、積極性高,不感興趣的事避而遠之。所以,在教學中要針對跳繩項目的特點,選擇的練習方法要有針對性和實效性。
三、教學建議
(一)要符合學生的生理特點,保證練習的科學性
教師在安排學生進行跳繩練習時,要遵循三點:一是要循序漸進,避免多次長時間的練習;二是在動作速度與動作數量同步練習時,每次練習先練速度,后練次數;三是節奏感練習同步進行,保證呼吸和節奏同步提高。
(二)要不斷反思教學,確保練習的有效性
在跳繩的練習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提醒學生跳繩時,注意雙腳跳,不要出現腳一前一后或者雙跳現象,特別是剛學習的時候,體育教師要認真觀察,提醒學生,發現問題立即制止或糾正,避免長期形成固定動作。
(三)巧用家校合力,共同指導、提高
每位家長都很關心孩子在校的表現,希望自己的孩子出色。筆者抓住家長的這一心理,通過家校平臺向學生家長宣傳《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并以家庭作業的形式,告知跳繩是本學期測試項目之一,是加分項目,所有項目中最重要的一個項目。與家長形成有效的合力,全面提高學生的跳繩成績。
四、結束語
跳繩是一個需要長期練習與鞏固的體育項目,對于有困難的學生需要每天一點一滴的積累才能有所提高;對于做得好的學生也需要天天堅持練習才能保持優異的成績,只靠體育課的時間來提高學生跳繩整體水平有一定的難度。但我們應該相信,通過你我的共同努力,肯定會想出更多的辦法來幫助學生提高這方面的技能。
參考文獻:
[1]《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解讀》編委會編著.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解讀[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 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組織編寫.浙江省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必學內容教師用書(水平一)[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10.
[3] 湯書翔.小學教育學[M].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