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進一步加強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管理,提高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民主化程度和水平,增強村級財務管理的透明度,規范村級組織資金運行方式,促進農村經濟和各項事業的健康發展,維護農村社會的和諧穩定,現就村集體經濟組織實行財務預決算制度提出如下建議。
關鍵詞:農村;集體經濟;財務管理
中圖分類號: F302.6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6.23.035
1開展村級財務預決算工作的重要意義
1.1避免村級財務開支的隨意性
財務預決算是村級財務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做好全年財務預算可以保障各項重點支出的可行性,從而實現村級組織資金使用的計劃性。因此,開展村級財務預決算工作能夠有效避免村級財務開支的隨意性,達到規范村級資金運行的目的。
1.2有助于落實經濟責任,提高經濟效益
開展村級財務預決算工作不僅要求村級組織在進行各項開支時要嚴格按照執行標準進行,盡量做到厲行節約。同時還能杜絕開支隨意性的現象,使資金真正運用到農村工作中去,發揮其最大效益。
1.3有助于增強村級民主,維護社會穩定
村級預算的制定要經村社員(村民)大會或社員(村民)代表大會討論通過,方可形成決議實行;村級預算的落實情況,要接受村級民主理財小組和村社員(村民)會議或社員(村民)代表會議的監督;年終村級決算,也要經過一個民主過程。無論預算的制定、落實,還是年終決算的結果,都要進行張榜公布,接受群眾的監督。因此,實行村級財務預決算制度,可以提高村級民主決策、民主管理的科學性,提升村級民主理財的質量,增加村級財務管理的透明度,最終達到維護農村社會和諧穩定的作用。
2農村財務預決算的基本程序
2.1預算
預算外追加項目也要嚴格履行程序。首先由村集體經濟組織提出追加項目方案,經村級“三委”班子、村民主理財小組審核后,由社員(村民)會議或社員(村民)代表會議討論通過,并報鄉(鎮)、街道備案。
2.2決算的基本程序
摸清底數。對村集體組織經濟運行情況進行全面清賬、查庫,核實資產,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并如實調整賬目;核實收支。對于全年的各項收入和支出,必須嚴格按規定進行全面的查對核實;清理往來。對結算資金進行全面清理,應收的款項要積極組織催收,應付的款項及時歸還,為年終分配作好資金準備;收支決算。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收支成果是通過收支相抵的結算來反映。村集體經濟組織通過收集各項收入,在抵扣各項支出后的剩余總額就是當年度收支的結余額,如果負差額則是超支總額;決算報告。將全年決算結果如實向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報告,并經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討論通過。
3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預決算的范圍
3.1收入預算項目
生產經營收入;承包、租賃收入;企業上交收入;土地補償費;財政補貼;上級撥款;一事一議籌資收入;其他收入等。
3.2支出預算項目
生產經營支出;生產建設性支出;公益福利性支出;管理費用;分配支出;土地補償費支出;專項支出;一事一議籌資支出;其他支出等。
4如何開展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實行財務預決算
4.1加強領導,認真落實
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預決算辦法是農村財務管理的一項重要舉措。各鄉(鎮)、街道要高度重視,切實加強領導,要保證做到領導到位、工作到位,切實將此項工作落到實處。鄉(鎮)、街道會計服務中心要擔負起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預決算工作的指導和監督職責,指導預算的落實,監督預算的執行。村級領導要按照程序認真貫徹執行預決算管理辦法,做到精心準備、周密計劃,確保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預決算辦法的順利實施,使村級財務管理工作更加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
4.2發揚民主,強化透明
實行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預決算制度,必須充分發揮村民主理財小組、社員(村民)會議或社員(村民)代表會議的監督管理作用。村民主理財小組要把好審核關,對日常開支,根據預算情況進行審核,超計劃開支應予以制止,對重大項目的支出,一定要堅持限額控制。社員(村民)會議或社員(村民)代表會議要定期檢查村預算執行情況,發現問題及時糾正。要讓村級組織成員積極參與村級財務預決算的制定和實施,年初預算、年終決算以及預算執行情況要定期公開,充分發揚民主,增加透明度,促使財務預算規范化、科學化。
4.3明確責任,確保實效
為貫徹和落實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收支預決算辦法,進一步加強農村財務管理,防范財務風險,各鄉(鎮)、街道要建立村級財務預決算責任追究制度,明確村級領導的責任,預算內資金實行責任人限額審批,限額以上資金實行集體審批,嚴格控制無預算資金支出。鄉(鎮)、街道主管部門要充分發揮會計服務中心的職能,對所屬村的預算編制、執行、分析、考核等環節進行實時監控,定期審計各村的預算執行情況,發現問題,堅決糾正,遇到重大問題要及時向鄉(鎮)、街道主要領導匯報,確保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收支預決算辦法順利實施取得實效。
作者簡介:劉樹國,大專學歷,榆樹市農村集體資產管理總站,經濟師,研究方向:農業經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