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彥宇
【摘 要】 當下我國網絡金融行業已處于全面快速發展階段,它引發了改變我們生活方式的技術革命,對于這一新興業態,我們當然是持鼓勵創新的態度。但是,如何提升網絡金融的安全性和規范性,確保整個網絡金融行業平穩有序前進已經成為擺在監管當局面前的迫切使命。而我國現存的法律規章制度以及其監管體系存在著或多或少的不足之處,對此,本文從全方面探討了我國網絡金融監管狀況并且對于某些缺陷提出了相對應的防范措施。
【關鍵詞】 網絡金融 監管狀況 防范措施
一、研究背景
當下我國網絡金融行業已處于全面快速發展階段,它引發了改變我們生活方式的技術革命,對于這一新興業態,我們當然是持鼓勵創新的態度。但是,如何提升網絡金融的安全性和規范性,確保整個網絡金融行業平穩有序前進已經成為擺在監管當局面前的迫切使命。2016年8月4-7日,第二屆中國國際互聯網+金融博覽會在中國國際展覽中心開幕,這是互聯網金融行業展示和交流的重要平臺,他包含網絡金融博覽會和高峰論壇會兩部分。此次在供給側改革下的網絡金融發展的高峰論壇,邀請到了政府主管機構、知名媒體、財經專家、行業企業人等相關行內人士,共同討論供給側改革下的網絡金融的發展,以及在全新的監管環境下,網絡金融公司的生存與進步之法。新華網常務副總裁魏紫川在開幕致辭中表示,浙江省網絡金融產業排名數一數二,杭州也因此成為全國網絡金融的三大中心之一,在這樣一個對網絡金融敞開懷抱的地區舉辦這樣一個論壇,展現了網絡金融蓬勃的生機,但是由于過快的發展,隨之而來的定是各個方面存在的矛盾與問題,監管制度落后,風險難以控制等種種缺陷成為了當下網絡金融業發展的絆腳石。
其實早在2015年,網絡金融行業就在國內呈現指數式的增長。2016年8月,《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頒布,對平臺之前常見的一些缺陷不足都做了詳細的規定,鼓勵發展守法公正的企業,強烈打擊違規營私企業。聚寶珠市場總監在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表示,網絡金融行業仍在快速發展中,即使是在越來越規范的監管保障下,金融平臺也要約束自身,規范行為,這一點毋庸置疑。而我國現存的法律規章制度以及其監管體系存在著或多或少的不足之處,對此,本文從全方面探討了我國網絡金融監管狀況并且對于某些缺陷提出了相對應的防范措施。
二、現狀分析
本文認為,我國網絡金融監管的現狀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網絡金融監管的法制體系亟待完善與規范;網絡金融在一定程度上監管過度;網絡金融監管面臨前所未有的復雜局面。
(一)網絡金融監管的法制體系亟待完善與規范
我國的網絡金融行業各式各樣,但是它的立法工作又比較落后,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對監管的決策產生影響。第一,我國還未出臺特地針對網絡金融管制的法律條令,現行的《公司法》、《物權法》、《擔保法》、《合同法》等均對像P2P及眾籌等網絡業務設計的相關領域有所約束與禁止,但是現有的這些法律并沒有針對網絡金融的執行標準。第二,網絡金融確立的是分類監管,而我國的《商業銀行法》、《證券法》、《保險法》、《票據法》等金融法律條令未對網絡信用風險管理、市場交易主體、網絡金融的交易邊界、主體的準入退出等做出相應法律規章,這就使得在現實的網絡金融監管操作中缺少應有的明文條款。第三,我國金融安全監管立法主要是質量較低的條例或者規章以下的文件,高等級的立法十分少,一些重要領域不符合要求,金融安全面臨巨大挑戰;一些立法質量不高,制定后完全無法使用,更有甚者立法完全是一個擺設;一些立法更多在意的是如何維護秩序、管理等方面,未能它的監管給予同等考慮,不利于提升國家整體,不利于構建新型網絡金融;一些法律擬定周期較長,耗費時間大,大部分明顯已經不適應網絡社會快速發展的現實;金融安全監管執法部門職責權限邊界模糊,普遍看中事發前的審查與審批工作、輕視事件當中的監管,隨意濫用現存社會管理方法,擁有的權利過大,而其制約能力匱乏,大大增加了守法成本,執法威嚴及有效性不足,違法犯罪行為難以及時遏制;對于金融安全監管有關爭議以及各種新劣勢,現存法律制度在實施上面臨條文制約,法律條文主體功能得不到重視。
(二)網絡金融在一定程度上監管過度
監管當局面臨的一個十分具有考驗性的難題在于如何控制好網絡金融監管和改革創新之間的相互關系?!兑庖姟访鞔_了不同類管理的基本結構,確定了適度監管的基礎,但從目前央行、保監會最新制定的相關法制體系來看,它僅僅拘泥于監管,為了監管而監管,以至于我國網絡金融圈在某些方面監管過于嚴格。就拿第三方支付來說,7月31日,央行發布《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從開設賬戶、限額規定、密碼驗證,密碼修改等方面全盤否定了之前第三方支付程序,轉賬的條件過分嚴格,金額更是加上了限制條件。而這,在我看來,在一定程度上會損害網絡金融改革創新,更有可能影響整個網絡金融業的前程。
(三)網絡金融監管面臨前所未有的復雜局面
網絡金融帶來的新型技術為監管當局現行的監管手段帶來了巨大的難題,其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網絡金融在現有的交易程序設計、交易產品設計等方面實際具有較高的技術,現有的監管體系很難進行的從真正意義上下手監管。其次是網絡金融以網絡作為交易的平臺,一般是是遠程式和虛擬化交易,這就使得監管當局在獲取證據方面面臨技術性窘境。再次,網絡金融實質上形成的是混合經營的模式,而目前對于網絡金融的監管仍舊是單獨監管的體系,因而上形成了監管模式與經營模式的不協調,無法相互配合,監管難度大大增加。此外,在網絡金融熱中,互聯網公司利用平臺優勢對消費者進行地毯式宣傳,宣傳時金融產品的風險向來被減弱甚至是遺忘。一位消費者談到,互聯網公司擅長饑餓營銷,在這種狀況下,大部分消費者已經不關心不在乎購買的產品是否具有風險,而是只要擁有了就好。例如,前段時間百度和華夏基金合作發行的百發,其盈利額遠高于其他理財產品,而且還高呼其只賺不賠。不用說無疑是百度公司自掏腰包對消費者的補貼,而這恰是法律所禁止的。然而在現有的監管法令下,證監會監測該類理財產品銷售的環節均由銷售公司完成,網絡公司只負責流量導入,認為該理財產品的銷售并未出現違規行為。交銀施羅德副總經理謝衛表示,目前存在非常多的網絡金融公司嚴重缺乏網絡金融風險管理意識,在宣傳時隱藏風險、違規虛增收益,通過紅包、補貼、返現等方式虛增收益,或采取抽獎、送實物等形式誘導消費者,擾亂了市場的秩序,引發無序競爭。而通過這種打擦邊球的方式,網絡金融產品避開了監管,并且線上線下統一規則不同。
三、防范措施
在防范措施方面,我國可以借鑒其他國家的一些監管方法。譬如美國,他們根據網絡銀行的特點,補充了新的法律條令,使得原有的監管規則適用于網絡化的電子環境。在執照申請、監管政策以及金融消費者保護的方面,網絡金融與傳統的金融規則相似,但在監管措施方面采取審慎寬松的政策,強調網絡和交易安全,維護網絡金融經營穩健和對銀行客戶的保護。對此,本文提出以下幾點建議:盡快建立健全互聯網金融監管的法制體系;優化互聯網金融交易環境;開拓創新監管手段,與信息技術融為一體;把握監管力度同時提升消費者的安全意識。
(一)盡快建立健全互聯網金融監管的法制體系
(1)加快制定網絡金融監管基本法律的步伐。從整個網絡金融系統的規章制度建設上入手,加快制定相關的法律條文,實現和其他各行業一樣的有法可依。同時,加速對現存不適用于網絡金融發展的法制體系的修改與廢止,建立高等級的網絡金融法立法,結合網絡金融的不透明以及不存在實物交易的特點,積極啟動相關的立法工作,明確網絡金融的主要行為,推動網絡金融立法的不斷完善。與此同時,更要加快對網絡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的立法工作,建立一套完整的保護機制,從根本上保障消費者應有的利益。
(2)優化網絡金融執法體制與機制。改革與完善網絡金融執法體制,建立專門從事以及專門管理防范信息化犯罪的相關隊伍,落實相應的特別組織機構。對于現存的網絡安全管理制度進行全盤的更改,建立健全各項網絡安全監管制度;完善各類業務的實施流程;加強要害部門的管理,健全內部制約機制。有效利用市場各種各樣的執法方式,提高執法效果;最重要的是形成網絡金融使用者自覺自律等社會治理機制,開創網絡社會多種治理格局。調整執法程序,使其規范化,明確裁量準則,強化執法監督監管,并通過嚴格的行政執法責任追究,切實解決執法不公等現象。
(二)優化網絡金融交易環境
由于網絡金融交易極易出現信用缺失和道德風險,因此,必須優化互聯網金融交易環境。一是監管當局要重視整個網絡金融的市場誠信建設,在其系統內要形成自覺守法經營的交易環境;二是要依靠大數據技術建立和健全個人以及企業的信用體系,為互聯網金融交易的雙方提供信息及技術支持,確保交易的可信度;三是要依照法律大力打擊網絡金融的欺詐犯罪行為,建造一個良好的、透明的網絡金融交易的環境。
(三)開拓創新監管手段,與信息技術融為一體
從某種意義上講,網絡金融在監管層面上應該充分發揮現代網絡技術優勢,充分發揮網絡技術在監管層面所具有的作用。一是運用大數據、云處理等網絡技術整個跟蹤互聯網金融系統發展的新趨勢、新特點以及新風險,并建立特別的與之相關的金融管理體系;二是要逐步建立和健全網絡金融產品評估體系,監管部門現應深挖和分析網絡金融數據,針對網絡金融產品使用者的信用形成特有的信用評價體系,并針對產品本身的風險性和不確定性,建立預防機制,充分保護網絡金融消費者的權益;三是要逐步解決現存的"內憂外患"問題,設置糾紛解決前期程序、投訴處理制度,一定要做好賠償和善后工作。同時也要優化個人征信體系、個人信用體系、電子簽名等相關領域的基礎法律,加快互聯網金融技術部門規章和國家標準制定,如支付技術、客戶識別技術、身份驗證技術等,為網絡金融系統的使用者提供指導以及為網絡金融監管提供技術支持。加強現有法律在網絡化環境下的實用效果,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充分利用好現存立法資源;通過執法方式的改革與技術創新,建立實時監測,推動過程的監管,加強部門與部門之間的合作交流,做到里應外合。
(四)把握監管力度同時提升消費者的安全意識
銀監會、保監會、央行等相關的監管部門在出臺相關的監管細則時,建議牢牢把握適度監管的原則,并且我認為應該著重達到以下幾點目標:一是支持和鼓勵互聯網企業利用互聯網技術和理念開展各種各樣滿足人們需求,并且依法合法的金融創新活動,充分發揮人人受惠的益處,激發整個網絡金融市場活力;二是要防范高風險,完善信息披露,建立健全自律組織,充分發揮好市場主體自治、行業自律、社會監督的作用,并堅決打擊以網絡金融為名的非法集資等違法違規行為;三是應加強消費者權益保護,特別注重保護消費者的金錢以及資料安全。同時,加強網絡社會自覺守法意識的宣傳與教育。以多種形式開展信息化法律宣傳教育,提倡誠信上網、文明上網、合法經營、規范執法,規避選擇性執法現象。最后,應該要盡快啟動制定《網絡安全與信息化法制建設實施綱要》這個條文。網絡金融安全法制的建設覆蓋范圍廣、涉及部門多、相關問題復雜,需要看重大局,細致規劃,適應時代發展的需求,一步一步實施,切不可急求結果。
【參考文獻】
[1] 賴娟.我國金融系統性風險及其防范研究[D].江西財經大學,2011.
[2] 商瑾.金融風險及防范對策研究[D].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2012.
[3] 李響玲.論新趨勢下的證券交易所自律監管[D].華東政法大學,2012.
[4] 文洪武.金融宏觀與微觀審慎監管協調機制研究[D].天津財經大學,2012.
[5] 劉志陽,黃可鴻.梯若爾金融規制理論和中國互聯網金融監管思路[J].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15,02:6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