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我國是豬肉生產大國同時也是消費大國,豬肉在我國的生產生活當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位置。前些年,豬肉價格有著較大幅度的變化,超出一定范圍的價格波動影響著豬肉行業的穩固發展,同時也對百姓生活帶來了影響。本文將從我國的豬肉生產情況及價格的波動現象出發,解釋其價格波動的原因,并提出相關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 價格波動 成本 壟斷 合作社
一、我國豬肉生產現狀及價格波動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豬肉生產國和消費國,在第十二屆中國豬業發展大會上面提出:經過20多年的發展,我國養豬業已經進入成熟穩定期,我國人均豬肉擁有量已經超出世界平均水準,該產業已由快速增長趨于平穩發展。截止2013年底,全國生豬存欄數已達47411萬,同比下降0.38%,生豬出欄數達71557萬,連續6年保持增長,同比增加2.8%,而且超過7億頭。
近幾年來我國的豬肉價格有了幾次較大的波動。2004年之前豬肉價格一直都很平穩,波動極小,沒有太大的起伏。2004年之后豬肉價格略有上浮,隨后價格回穩,2006年的價格跌入谷底,隨后2007年豬肉價格強勢走高,漲幅很大,之后價格又逐漸回穩,但是到2010年上半年豬肉的價格又經歷了一次大幅度的上漲,達到了新世紀以來的最高點,之后豬肉的價格一直在震蕩并且處于正常水平。總的來說,2006年是豬肉價格的一個分水嶺,前后穩定時期豬肉的價格差距較大。
二、我國豬肉價格波動因素分析
(一)生產成本變動引起價格波動
按照價格產生機理,生產成本是價格的首要組成因素,是確定價格的根據與經濟范圍。豬肉生產成本的是豬肉價格周期性變化的首要因素,生產成本的變化與價格的變化息息相關,生產成本增加將推高價格,生產成本降低將拉低價格。對豬肉養殖業來說,豬肉生產成本主要由飼料成本、仔豬采購費用、人工勞務費、醫療防疫費這幾部分組成。
(二)國家補貼政策引起的價格波動
2006年之前的豬肉價格波動幅度較小, 2007年自國務院頒發了《關于促進生豬生產發展穩定市場供應的意見》一系列的補貼政策之后,豬肉的價格就經歷了一次大幅度上漲。補貼主要有生豬良種補貼、能繁母豬補貼等等,這些都是主要用于大型生豬養殖基地,但在市場中占有很大比例的小養殖戶卻被排除在外。
其次,雙匯、雨潤這些豬肉生產商為了拿到更多的補貼,不斷的保育能生產的母豬。經過一定的生長周期以后, 2009年大量小豬上市,到了2010年上半年豬肉價格跌至了谷底,從1月的17.34元/千克迅速下跌為5月的13.84元/千克,很多養殖戶出現了虧損。但是國家的補貼卻沒有真真正正的到達養殖戶的手中。一方面因為國家的補貼需要一系列煩人的手續,小養殖場也就沒有各種功夫去應付;另一方面,很多補貼停留在出欄環節,很多小養殖戶沒有屠宰權,他們養的豬只能被大企業所收購,所以很多補貼進入了雙匯這些大廠商的腰包,沒有實實在在到達農民的手中。
而2011 年發生的“瘦肉精”事件恰恰說明,雙匯已經完全有能力控制豬肉的市場價格。3·15晚會將雙匯“瘦肉精”事件曝光后,隨后雙匯的屠宰量和銷售量下跌了不少,僅僅過了3個月,2011年6月份的豬肉價格就開始漲到了峰頂,政府一點兒辦法沒有。隨著瘦肉精的風波逐步平息之后,到2012年的4月份,豬肉的價格才恢復到之前的水平,每公斤22元左右。這一輪豬肉價格的上漲,就是由于雙匯已經具有了壟斷勢力并減少市場供應造成的。
三、穩定豬肉價格波動的對策
在養殖生產豬肉方面,可以實行農民合作社模式。
(一)農民合作社的介紹
農民合作社是同類農產品的生產經營者或者同類農業生產經營服務的提供者、使用者在農村家庭聯產承包經營的基礎上,自主結合、合作經營的原則下成立的互助共贏性經濟組織。農民合作社的主要服務對象是參與的成員,并為他們提供農業生產資料的購買,農產品的加工、運輸貯藏、銷售以及農業生產經營相關的技術信息等服務。
對于合作社,農民也是很愿意加入的。農民普遍處于農業生產的中間環節,生產既需要向市場采購種子、飼料、化肥、農藥乃至農用器具等必須的生產資料,也可能會需要暫時的資金援助和適時的技術幫助,而在生產完成之后則需要面臨銷售、加工等產業鏈下游的問題,因而個體生產者直接面臨市場的波動會有不小的危害,并很可能由于討價還價的能力不夠,被上下游的公司所剝削。農民參加合作社的最大優點便是能夠轉變單個農戶的劣勢地位,使他們聚在一起抗衡市場風險以及壟斷企業,并同時共享合作社提供的不同種惠農服務,如技能幫助,同享信息等。
(二)國家支持農民合作社
國家對農民合作社也是大力支持的。在2014年后半年,農業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等九部門聯合發布《關于引導和促進農民合作社規范發展的意見》,而2013年中央1號文件和2014年中央1號文件均明確鼓勵發展多種形式的農民合作社,并給予相關的政策支持。農民合作社已由過去的重扶持、重發展階段走向發展與規范并重的階段。而《農民專業合作社年度報告公示暫行辦法》的出臺,表明自2014年10月1日起,農民專業合作社將開始向工商管理部門上報年報,并向社會公示將農民合作社作為國家涉農項目的重要承擔主體。這會是我國創新財政支農方式提高財政支農效率的改革方向,同時農民合作社發展的核心是讓農民繼續受益。
【參考文獻】
[1] 賈巧玲.我國生豬價格波動的原因及對策研究[D].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4.
[2] 王彥炯.我國豬肉價格波動及政策調控研究[D].北京:中國農業科學院,2010.
作者簡介:王振東(1993-),男,漢族,山西晉城人,山西財經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西方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