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丙熙(武漢體育學院湖北武漢430079)
優秀網球運動微信公眾號構成特征研究
□曾丙熙(武漢體育學院湖北武漢430079)
在微信公眾平臺使用群日益增長的今天,如何利用此類平臺,服務于網球運動發展,具有一定的研究價值。本文通過文獻查閱、調查訪問、數理統計等手段對幾個知名度較大的網球公眾號相關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總結出優秀公眾號的相關特征,得出了優秀公眾號推送條目種類豐富、分布合理,內容質量高等特點。希望對網球公眾號開發者提出一些建議,并為廣大網球愛好者對網球類公眾號選擇上作出一些理論指導。
網球微信公眾號特征
自2011年微信作為即時通訊服務應用程序出現以后,短短五年里儼然已經成為生活中重要移動信息傳播渠道。截止2016年6月30日,微信活躍用戶達到8.06億,并且數量以每年30%多的速度增長。另外一方面微信廣告收入達36.97億元,還擁有巨大的可挖掘市場。微信公眾號作為微信推出的一種互動營銷方式,開發者可以通過公眾號與目標群體用各類信息傳播方式進行溝通。其擁有成本低廉、定位準確、方式多元直觀等眾多優點。
網球作為世界第二大球類運動,風靡全球。隨著中國部分女子網球運動員在世界級賽場取得優異成績后,更加帶動了國內網球市場的快速發展。目前大中型城市網球運動已經得到了大面積普及,擁有者龐大的網球愛好者。這一受眾群體都為微信公眾平臺的潛在用戶,如何利用現存的優良信息平臺,對網球運動發展擁有一定研究價值。本文意在通過長期調查統計分析能為網球愛好者與網球公眾號開發者雙方提出可行性意見,推進網球運動在國內的更好發展。
1.1、研究對象
本文的研究對象是關于網球運動相關的公眾微信平臺,數據統計樣本從網球微信公眾號中選取的較為有代表性的《網球派》、《好動網球》、《網球大師》、《樂視網球》四個公眾號作為詳細研究對象,以達到所需研究目的。
1.2、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以“體育”或“運動”加“公眾號”為關鍵詞,在百度、知網、萬方等各大搜索網站進行查詢相關資料。并于武漢體育學院圖書館查閱相關內容。將本文的理論基調中各方面所需的碎片知識歸納成整體,進而完成研究前期準備工作目的。
(2)問卷調查法。
根據查閱的大量文獻資料,將本文所要統計的數據條目設計成問卷向武漢體育學院在讀學生、社會網球愛好者投放共計50份《網球運動微信公眾平臺調查》,內容包括受調查者年齡、球齡、運動等級,以及公眾號推薦、訂閱該公眾號目的等問題。目的在于篩選出合適并具有代表性、受眾性、知名度的優秀公眾號,并了解網球愛好者對于網球公眾號的使用習慣、各類推送喜好等信息。
(3)數理分析法。
將問卷調查結果、調查代表性公眾號的閱讀量等數理結果,利用spss18.0軟件進行t檢驗,再針對所得數據進行歸納、總結分析,得出本文所做研究的調查結果。
2.1、網球運動相關公眾號推送內容分類研究
通過調查研究發現,網球運動的公眾號類型重要分為以下幾個類型。將公眾號作為第一媒介的網球論壇類型,這類公眾號一般為網球愛好者建立、文章內容豐富、每日推送量較大等特點,主要用于愛好者經驗分享,網球運動微信推廣等方面作用。第二種是將公眾號作為輔助媒介進行推送的類型,這類公眾號一般為雜志、體育視頻網站、重大網球賽事、各規模網球俱樂部、網球周邊銷售等網球主行業的輔助信息平臺,用于主行業相關的消息公開、廣告推廣等用途。
為突出本文研究目的,通過問卷調查結果在兩種類型中,根據微信閱讀量多少選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四個網球公眾號,非別為《網球派》、《好動網球》、《網球大師》、《樂視網球》。選取其自2016年8月4日至9月4日,為時一個月中推送文章進行統計。
根據研究,將優秀公眾號的主要推送內容分為以下幾類:(1)賽事相關介紹:主要包括各個時期主要賽事(四大滿貫,積分賽,奧運會等)中,賽事硬件更新,賽前球員名單、預測、宣傳,賽事比賽實時結果報道等,此類信息在賽事舉行的前期與后期占有總信息條目的一半以上篇幅;(2)網球技術教學:此類信息條目主要內容包含網球技術教學的各個方面細節,也包括技術相關的實戰戰術、體能理論教學和訓練方法,注重內容的實用性;(3)廣告商品推銷:此類信息條目為公眾號推出的網球相關周邊商品、賽事比賽、培訓項目。在公眾號每個信息條目的最后都含有商品的推廣廣告、此類廣告不在統計之內;(4)網球周邊器械知識普及:應部分愛好者有關于網球運動相關器械知識的了解欲望,例如球拍具體數據對擊球影響,不同網球品牌區別異同,最新球拍、球鞋介紹等;(5)球員現狀新聞:主要內容為當紅網球球星、網球運動員在場上、場下所發生的各類新聞、競技情況變化等;(6)網球文化:與網球運動有關的文化、精神勵志類文章;(7)網球歷史:包括歷史經典比賽回顧、退役球員新聞、網球運動進化史等。
2.2、優秀網球公眾號各類推送數量統計結果分析
在對一個月內各類型推送信息條目進行統計歸納后得到數據。從數據分布中可以得出以下結果,社區類公眾號在推送總數量上要多于網球新聞輔助類公眾號,且內容豐富幾乎包含各個推送類型。在各個分項的推送上可以看出,在社區類公眾號含有技術教學類推送,并且數量占據很大比例,網球輔助類公眾號不含此類推送條目。網球新聞輔助類公眾號主要內容集中在球員相關新聞上。賽事報道類信息條目是所有公眾號都必不可少的類型。統計的四只公眾號除了兩到三個該類型主要推送的內容外其他項目內容條目數量均較少。
2.3、優秀網球公眾號各類推送平均閱讀量統計結果分析
對于每一類型的信息條目,用閱讀量數目進行統計,由于計算量龐大,故每個條目只隨機抽選10條推送的閱讀量作為統計,取其平均數作為該類型推送的具體統計數量。
表1 優秀網球公眾號各類推送平均閱讀量統計表
從表格中可以看出所取的兩個網球社區類公眾號每個條目的閱讀量均達到四位數,熱門條目的閱讀量可以達到一萬以上。閱讀量平均總數好動網球多于《網球派》遠多于《網球大師》。《網球派》閱讀量較多的條目為網球技術教學、網球文化這兩項。《好動網球》閱讀量較多的條目為技術教學、賽事相關報道、網球文化。《網球大師》閱讀量較多的為網球歷史、賽事與球員新聞。廣告類推送在三個公眾號中所占內容均為最少。網球周邊器械知識類推送在兩個社區類公眾號里保有較高的閱讀量,在網球輔助類公眾號里閱讀量較少。
3.1、不同類型優秀網球公眾號推送數量分析
經過四個公眾號各類條目所統計出來的數量對比可以發現。由于開發者對微信公眾號的用處和重視程度不同,社區類網球公眾號每日推送量較多,日均推送量可以達到3-7條,而輔助類公眾號的日推送量只有1-3條,導致了總體內容較少。經過統計發現,推送總量與整個公眾號的平均閱讀量成正比,推送總量的缺失直接影響了平均閱讀量的多少,這就導致了輔助類網球公眾號的總體量閱讀量較少,只達到了社區類網球公眾號的一半。網球技術類教學推送是吸引網球愛好者關注的重要內容,缺少了此項直接導致了輔助類網球公眾號的受眾程度偏低。并且此類型公眾號廣告推送較多,而此類推送的閱讀量非常低,浪費了大量版面。
3.2、同類型優秀網球優秀公眾號閱讀量對比
將同一類型中的閱讀量進行對比可以發現。雖然同為一個類型的公眾號,兩只公眾號在相同條目的平均推送閱讀量還是存在很大差異的,說明用戶對推送內容有著一定的挑剔性,并不只是被推送類型所吸引。同為社區類網球公眾號的《網球派》和《好動網球》相比,在賽事推廣與球員介紹類條目推送數量所占比例相差只有10%,但平均推送閱讀量相差甚遠,如果能做好此兩項內容推送,很利于《網球派》公眾號的受眾程度與閱讀量的提高。這兩只公眾號在其他各類型項目的推送數目與閱讀量比較上無明顯差異。《網球大師》與《樂視網球》兩個輔助類公眾號相比,雖然在推送總量上《樂事網球》較多,但各個分類推送的平均閱讀量上遠低于《網球大師》,并且每一種推送類型平均閱讀量所占總閱讀量的比例并無差距。說明《樂事網球》公眾號在內容吸引度、受眾性和推廣方面還需要作出進一步的改進,并且該公眾號推送種類也比其他三只公眾號少,廣告所占比例高但幾乎無人閱讀,這些都是造成閱讀量低下的原因。
3.3、優秀網球公眾號各類條目推送數量分析
在各個分項條目統計上顯示出,較受歡迎的有網球技術教學類和網球文化類。廣告類推送在各類公眾號中均無太多閱讀量,網球文化類在網球社區類公眾號里閱讀量遠遠高于在輔助類公眾號,并且數量較大,但文章推送數量很少。《好動網球》的賽事介紹類和球員新聞這兩個條目擁有大量閱讀量,并且除廣告外每一項條目閱讀量都在5000以上。經過數據對比發現,推送量與閱讀量并不成正比,例如《網球派》的賽事相關介紹推送所占比例達到了22%,但閱讀量不到3000。該公眾號網球文化類推送數量只占總數的15%,但平均閱讀數是該公眾號所有條目里最高的,平均閱讀量將近達到10000。如何合理安排各個分類推送量發揮相應公眾號類型優勢是與度量提升的關鍵。
(1)網球運動微信公眾號一般分為兩個類型,分別為社區類網球公眾號、輔助類網球公眾號。其中輔助類公眾號所站立比較高;
(2)優秀的網球公眾號推送類型豐富多樣,總推送量較大,這些都是保證閱讀點擊量的重要因素;
(3)內容優質是保證公眾號閱讀量的基本保證,網球公眾號開發者可重點研究優勢推送種類以保證閱讀量的提升。
[1]狄嘉辰.后李娜時代中國女子網球發展策略研究[D].鄭州大學,2016.
[2]張小樂.迪卡儂(中國)微信公眾號推送內容研究[J].新聞研究導刊,2015,13.
[3]黃晶.體育媒體微信公眾平臺的現狀與發展策略研究[D].武漢體育學院,2015.
[4]龔卓,譚騰飛.體育舞蹈行業使用微信公眾平臺的現狀及問題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6,07.
[5]魏永,胡靜,王曉東.中國職業籃球聯賽官方微信平臺傳播研究[J].新聞戰線,2014,10.
G845
1006-8902-(2016)-12-SY
曾丙熙(1992-),男,河南,最高學歷:研究生;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