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喬 卉
營改增后建筑業增值稅納稅籌劃風險探析
文/喬卉
什么是營改增,這是我國在稅制改革方面的重要環節,此改革主要針對對企業重復征稅問題進行有效的降低。但對于建筑行業來說,在實行營改增政策后,增加了稅收的負擔率。這對于我國經濟的支柱產業來講,是一個巨大的壓力。如何在實施此項改革后,減少建筑行業的稅收支出,實現政策追求的稅收只減不增,成為了建筑企業首要解決的問題之一。本文對改革前后企業納稅情況進行對比,從而對建筑行業增值稅納稅進行籌劃分析。
營改增;籌劃;風險;納稅
自從今年六月份,將建筑行業納入營改增范圍后,給建筑行業帶來的不僅僅是機遇,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實施此項改革后,建筑行業納稅的籌劃空間得以增大,但是,隨之而來的更加復雜因素與影響,也使風險的增加。由此,建筑企業針對其自身特點,分析在營改增后建筑業納稅籌劃存在的風險,從而進行適當的規避,是建筑企業當前抓住機遇,改善管理的重點。
根據我國新時期經濟形勢變化,建筑企業投資也隨之發生了改變,由以往的全方位投資轉變成現階段的集中投資和單項投資。也由自由行較強的經營逐漸向依法經營轉變。由于建筑企業在我國經濟中占有的主要地位,營改增對建筑行業的影響也勢必影響我國經濟行業的相關發展。針對建筑行業自身特點進行分析,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第一,企業具有流動性大且運行周期長的特點。由于建筑施工周期長,所用工種較多,涉及人員數量巨大,在資金核算方面會占用大跨度的時間,為資金計算的準確性帶來一定困難。除此之外由于建筑行業實際原因影響,建筑人員及工具具有極大的流動性。第二,建筑行業消耗巨大,各部門關系復雜。基于建筑本身的要求,建筑行業對各材料的需求量較大,且數目不固定,為材料核算帶來一定難度。且在建筑施工過程中,需要大量企業的配合,各部門協作關系較復雜。第三,資金投入量大,且流轉不迅速。建筑行業巨大的前期投入,和長時間的資金流轉,導致很多建筑企業需要大量的負債,增加投入成本,導致財務存在風險,資金管理難度加大。
在納稅改革前后建筑行業的納稅種類以及納稅方式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首要的就是納稅主體的變化,由原本的總承包人為納稅主體變為一般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兩種。其次是納稅稅率的變化,有營改增之前的3%到改革之后的根據納稅人身份不同業務不同差別納稅。三是繳稅的計算方法改變,由改革之前的簡單直觀的全額納稅到改革之后的不含銷售額的納稅還有針對小規模納稅人和一般納稅人來說的其他的納稅區分等。第四,納稅地點的改變,在營改增之前,建筑企業根據其服務特點,向相應的稅務機關進行申報納稅。但是在營改增之后,納稅機關分為固定業戶建筑企業和跨縣市納稅兩種方式。最后應該算是稅負的變化了,在營改增之前,根據有關部門的計算,我國建筑企業的稅負都在3.3%左右。但是隨著營改增的實施,對于建筑企業的小規模納稅人的流轉稅稅負會隨之下降,但是對于管理不夠規范的建筑企業,部分稅務負稅還是會有所上升。
對于適應傳統納稅模式的建筑企業來說,在營改增之后由于納稅模式的改變對與調整,使得很多建筑企業產生不適應的情況,同時增加了更多的風險。我國許多建筑企業存在很多落后的觀念,更多的是對工作的注重從而輕視管理,在稅務改革后的籌劃不夠仔細從而增加企業風險。除此之外建筑企業的工作性質也決定了其經營模式的復雜性,從而造成了多重增值稅征收的狀況。在營改增之后企業間存在的稅務的管理問題如果不與理順將會給增值稅的籌劃增加難度,從而產生甚至是觸犯法律等問題。除去以上兩點,建筑企業在發票的管理、合同管理還有賬務處理等方面都存在著較大的問題。在企業發票管理上,由于建筑行業大量的購進材料,發票多而且繁雜,由于企業對發票管理的不重視,將會在企業增值稅稅收方面帶來較大的影響。而對于建筑企業來說,其合同種類設計也比較多,有建設合同、用工合同、購銷合同等,但往往由于合同簽訂時的不專業,使得營改增后的很多稅務條例不能實現抵扣造成企業負稅增大。在賬目處理方面,傳統的粗略核算已經不適用營改增后建筑業的稅收核算,賬目計算的不精細使得企業稅收偏差,從而引發企業財務核算不合格等情況。企業在營改增后應針對上述問題進行針對性的整頓,從而更好體會的營改增帶來的好處。
總而言之,隨著建筑企業納入營改增的范圍,其政策的執行將會給現代建筑企業的增值稅納稅帶來諸多挑戰,對資金鏈本就復雜且脆弱的建筑企業帶來極大的影響。企業應針對自身業務特點,改變企業相應的管理模式,分析營改增后增值稅納稅特點,在加強企業管理的同時,做到更好地對增值稅納稅過程中的風險的規避。
[1]余美玲.營改增后建筑業增值稅納稅籌劃風險及其規避[J].福建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6,03:58-62.
[2]馮寬.“營改增”后建筑企業增值稅納稅籌劃[J].中國總會計師,2016,08:36-39.
[3]吳雙,李亞星.我國建筑企業增值稅納稅籌劃探析[J].中國商論,2016,21:125-126.
(作者單位:山西三晉地方鐵路開發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