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旭
不會寫書的歌手不是好演員
從小在軍營里長大的石微雨深受作家父親的影響,文學寫作已經成為生命中的一部分,早已變的侵入骨血。東北女孩性格豪爽,干什么事總是有一股不服輸的勁頭,出書亦是。近期在北京發布了新書《微雨飄飄》的石微雨接受了我們的專訪,采訪中除了聊聊書,也聊到她不常與人提及的在公益慈善方面的堅持。《微雨飄飄》是根據她自己成長歷程、奮斗往事寫成的散文隨筆集,不僅邀來舒乙作序,書中更是大談與演員佟大為、劉燁的點滴過往。
P:什么樣的機緣讓您想要出一本書?
石微雨:文學是戲劇表演之外我的另外一個專業,編劇、歌詞創作、散文詩歌是我日常生活中一直的堅持,藝術讓我變得綜合,我愿意為藝術而生。我有一位當作家的父親,從小看他在案臺上一稿一稿的手寫作品,我的家中書房、臥室、客廳,甚至是廁所都充滿了書,這讓我從小就很熱愛閱讀和寫作。我是一個愿意去傾訴、去表達的女孩,在我心中,書可以傳遞思想、交流感情、啟迪心靈,在做演員的這幾年,我一直在堅持寫作,出一本書是我十年前給自己設立的目標,也是我一直以來的夢想。
P:是什么讓你堅持了這個夢想?
石微雨:鋼琴練習完全實打實的,練習一小時和一天的效果差異很大。考音樂學院附中之前每天都在加緊練習,小時候家中沒有空調,夏天用冰冰著腳練,小區停電摸著黑也練。記得父親有次外出回來一進門就說,他是世界上最幸福的男人,別人拖著疲憊的腳步回家是看到家中燈光感受到溫暖的期盼,而我是聽著女兒的琴聲回來的。練琴讓我成為一個懂得堅持、愿意付出、勤懇的女孩,而父母的支持和愛,也讓我覺得自己是一個有福氣的人,或許每個人都有階段性的目標,而我天生是個行動派,一有目標就想要去實現它。
P:書名有什么特別的意義嗎?
石微雨:我的名字和書都有“微雨”兩字,微雨總給我重生的感覺,雨后散發著泥土的芳香,靜謐而深入。在解放軍藝術學院我做的是海軍,藍天白云賦予我一種胸懷,也成為我最喜歡的兩個顏色,我覺得藍色代表著夢,白色代表著情,這是一種情結,也影響著我。
P:一直熱衷于公益事業,而這次出書也已經組織了多場公益捐贈活動,如何看待慈善和公益事業?
石微雨:東北的深冬很冷,父母在晚上下班回家后沒有看到我就沿著路找我,發現我竟然為了一只手套在小學的門口等了一整天。我做慈善義工八年了,有一次到山區學校講戲劇表演課的時候,遇到了我最初支教那幾年的學生,她拍拍我的肩膀說,老師我曾經是您的學生,您的課讓我看到了不一樣的世界,我現在是北大的學生,也成為了一名義工。對于大山的孩子來說,可能沒有機會和師資去支持他們學習音樂、美術、體育這樣的課程,戲劇表演是我的專業,我希望用這樣的課讓零基礎的孩子可以嘗試舞臺,敞開封閉的心,釋放感情,打破生活的沉悶,發現真誠、愛、熱情、表演天賦。這次,我也將自己的書捐給很多學校的學生,希望通過這樣的形式,讓他們去了解這個世界。
P:在這個過程中,有哪些讓您難忘的經歷?
石微雨:我曾經遇到過一個孩子,很多收養的家庭因為負擔不起他昂貴的手術費,被國際綠色通道退回來三次,我為他做過一次慈善晚會,在完成了人工耳蝸手術之后,他終于遇到一對美國夫婦的領養,找到了一個歸屬。你知道當這樣一個先天障礙的孩子從聽不見到聽見、到說出媽媽喊出爸爸時候,給人的喜悅和感動是特別溫暖的。在做慈善的過程中,我可以感受到他們需要我、愛我,而這也是我回饋社會的機會。
P:可以講講目前從事的事情和未來的規劃嗎?
石微雨:我今年投資了兩部女性題材的舞臺劇,在這個社會女性需要倍加呵護和關懷。除了開設繪畫教育機構,我希望加入戲劇教育的推廣,寫作是我一直堅持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