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旭
摘要:在市場經濟體系逐步完善的背景下,營業稅的計征日漸暴露出其固有的弊端,而增值稅與營業稅并軌的局面終將結束。另外,在國家的統一部署下,我國已初步完成“營改增”改革。據此,本文筆者從事業單位的角度出發,淺析“營改增”改革對其的主要影響,并在分析的基礎上,提出行之有效的應對措施。
關鍵詞:營改增;交通運輸行業;稅負
營改增是營業稅改增值稅的全稱,其實質是擴寬增值稅征收的范圍。“營改增”試點方案由國家稅務總局和財政部于2011年正式公布,同時通過頒布一系列的文件政策來推動這一改革試點工作的開展。無可否認,這一舉措在優化稅制結構、實現結構性減稅及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通過調研發現,部分事業單位在稅負上存在上漲的現象。據此,本文筆者以交通運輸行業為例,淺析營改增的主要影響及其應對措施。
一、“營改增”對我國事業單位的主要影響
數據顯示,目前全世界已經征收增值稅的國家超過170個,且增值稅幾乎覆蓋了全部的勞務和貨物。經過多年的實踐表明,在事業單位中施行“營改增”具有如下意義:杜絕了重復納稅的現象;實現了結構性減稅;增強了國家的控稅功能。可見,從整體上來講,“營改增”對我國事業單位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但“營改增”對所有事業單位的影響并非都是積極性,究其原因為需繳的稅款款項與納稅指標增值額呈正相關。因此,“營改增”對交通運輸行業的影響如下:
(一)稅負變化的影響
在施行“營改增”以前,交通運輸行業中普遍存在重復增收營業稅的問題,而在稅改以后,盡管通過增值稅抵扣可實現一定的減稅效應,但企業同時也面臨一些新的問題,其中稅負“不降反增”的問題較為嚴重,具體表現如下:1.提升了稅率。在“營改增”改革的前后,稅率從3%調整到了11%,同時在征收了增值稅以后,交通運輸企業可通過抵扣原料的進項稅來降低稅負。因此,在營業稅改增值稅以后,可按不同的稅率來預測減稅與成本進項稅抵扣的關系:若交通運輸業的營業稅率是3%,則當增值稅率為6%、11%、13%和17%時,可抵扣的成本分別占主營業務收入的50%、73%、77%和83%,如此方才能實現減稅的目的。但實際上,可以抵扣的項目十分有限,因此很難實現減少稅負的目的。2.可抵扣項目很難獲取到抵扣憑證。在成本結構中,車輛維修費和燃油成本的占比將近50%,但這些抵扣項目在抵扣中卻很難獲取到抵扣憑證。
(二)對交通運輸企業的影響
“營改增”對交通運輸企業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大型交通運輸企業的收益遠超小型交通運輸企業,即按《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可知,針對交通運輸企業而言,若其為一般納稅人,則可抵扣的進項稅為11%,而若其為小規模納稅人,則可抵扣的進項稅僅為7%,這種稅差將不利于小型運輸企業的發展,甚至影響到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二是增加了企業的運輸成本,即稅負的提高將會縮減企業的利潤率,進而影響整個交通運輸業的發展;三是“營改增”的施行細化了下游企業的分工,即“營改增”施行的是道道增稅,因此若上一道環節少納稅或不納稅,便會造成該環節的增值稅抵扣不充分或不能抵扣;四是“營改增”的施行將在一定程度上阻礙“綠色交通”的發展,即對“油改氣”項目的實施非常不利。
總之,從整體上來看,“營改增”是稅種的科學化,但這一改革對交通運輸行業的影響并非完全是積極的,即“營改增”直接 (或間接)影響了企業的利潤率,從而增加了增值稅的稅負。
二、事業單位對“營改增”改革的應對措施
“營改增”改革尚需進一步完善,這是現階段我國財稅體制改革的重點。在交通運輸行業中,針對“營改增”改革的若干問題,應從如下方面加以應對:
(一)出臺財政補貼政策
“營改增”試點方案的原則是扶持現代服務行業的發展及保證行業稅負略有下降或不增加。交通運輸行業是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先導性產業,因此應立足行業特征,制定一系列的扶持政策。例如,針對“營改增”增加的稅負,在財政上通過制定政策來進行返還,亦或采取簡易的征收方法來計征。另外,在“營改增” 以后,繼續推行部分營業稅免征政策,以保證現行營業稅優惠政策的完整性和連續性;調整部分營業稅減免稅政策為增值稅“即征即退”政策,以保證增值稅抵扣流程的完整性;針對部分稅負增加多的企業推行稅收優惠政策。
(二)創建增值稅明細賬及強化發票管理
具體表現如下:1.交通運輸行業的財務管理部門應認清實施“營改增”的影響,并密切關注國家財稅政策的最新動態,盡可能在計提進項稅額時使用增值稅的專用發票,同時在財務處理上,注意其與成本費用核算方法及原成本的差異;2.重視內部監督,杜絕在資金管理中存在的不當行為及漏洞,以保證資金使用的高效率和安全性,從而保證增值稅的科學抵扣;3.針對不合理使用發票的行為,應制定完善且系統的發票開立、領用和核銷制度,以降低事業單位在這一過程中承受的資金安全和法律風險,比如在交通運輸行業中,按先收款后結算的原則結算費用,即先按客戶的信用程度填寫《發票領用審批單》,再將其交給部分負責人審批和把關,最后再由開票人員審核和催款;4.在購進固定資產或采購服務時,交通運輸企業應盡量獲取到增值稅專用發票,同時針對小規模的納稅人,可鼓勵其按規定向所在地的稅務機關申開增值稅專用發票,以提高抵扣的效果及減輕稅負。
(三)健全會計審核制度
增值稅納實務要求建立完善的會計核算制度,尤其是在稅務會計處理上,通過轉變制度可確保增值稅納稅實務的順利開展,具體表現如下:1.強化收入管理,以免計算或收入分類出錯而造成多納稅款;二是通過合理分類、設立專題及對業務性質和稅率核算進行研究來強化類別分類,從而推進各項會計核算工作的開展;三是健全成本核算制度,特別要嚴格管理可抵扣進項收入,同時密切關注國家的政策動態,適時地選擇最佳的納稅方式和投資時機等來尋找抵扣稅項。值得注意的是,抵扣指的是增值稅抵扣,其為銷項稅與進項稅的差值。
另外,“營改增”改革是對現有社會經濟結構的調整,其旨在通過建立一套完善的稅收管理體系來促進社會經濟的和諧發展。因此,事業單位應按需調整經濟管理結構,并定期組織財務人員等參與現行政策及專業技能的培訓學習,同時通過提高事業單位財務人員的準入門檻來提高全體從業人員的財務核算能力。
三、結語
“營改增”是國家財稅政策調整和經濟結構調整的需要。針對尚不能完全適應“營改增”改革需要的事業單位,筆者認為其應妥善處理其中存在的問題,并按需加以調整,從而降低自身的稅負。針對交通運輸行業,在“營改增”改革過程中,應密切關注稅收政策的動態及充分利用稅改的優勢來提高交通運輸企業的利潤,同時利用有效的手段來降低稅負,從而提高“營改增”改革的成效。
參考文獻:
[1]朱如意.“營改增”對測繪事業單位小規模納稅人的影響分析[J].商業會計,2015,23:41-42.
[2]李一琨.論“營改增”稅制改革對事業單位的影響[J].中國商論,2016,09:28-30.
[3]孫熠中.營改增后測繪行業差額事業單位稅務會計處理的變化及對單位稅負的影響[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6,05:60-61.
[4]繆麗燕.淺析事業單位如何應對營改增后的問題[J].財會學習,2016,11:179.
[5]袁菁穗.營改增稅制改革對行政事業單位財務工作的影響[J].財會學習,2016,11:182.
[6]郭玲.“營改增”對我國事業單位的主要影響及其應對措施探析[J].財經界(學術版),2014,07:260+266.
(作者單位:遼寧省交通廳預算編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