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雷
摘要:近幾年來,我國經濟一直處于轉型整改的階段,國家主動減緩經濟增長速度,目的是進行產業的優化升級,這對于我國的制造業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但也是一個很好的機遇。制造業除了要應對快速的市場變化外,還要加強企業的內部控制建設,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增強競爭力,實現企業的長遠發展。本文主要是通過介紹分析我國制造企業內部控制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一些優化路徑,希望能夠引起更多學者和同行的探討,為我國制造業的發展貢獻出一份力量。
關鍵詞:內部控制建設;財務管理;內部審計;優化路徑
一、我國制造業內部控制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企業的管理層內部控制意識淡薄
我國雖然現在是被稱為“世界工廠”,制造業大國,但是我國現在的制造業發展比較緩慢,管理成本過高,機構臃腫,生產效率低等問題比較突出,這在我國中小制造企業中比較常見。很多企業的工作重心都放在應對市場變化上,往往忽略了企業自身的體系建設,內部控制意識淡薄。一些中小制造企業的管理層認為實行內部控制建設會讓自己的權利受到約束,做事縮手縮腳,在快速的市場經濟發展變化過程當中不能及時做出正確的決策。這種企業通常都是家族式管理,企業權力集中于很少的一部分人當中,在經營決策中過多的帶有感情色彩,缺乏理性,導致了企業經營多年還是原地踏步,或者發展緩慢,競爭實力不強。還有就是實施內部控制建設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和人力,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很多企業管理者缺乏長遠目光,短期內沒有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就半途而廢了。
(二)財務管理水平落后
很多制造企業的預算管理方法水平落后,不利于加強對企業資金的安全控制和合理使用。一是預算編制不科學,有些項目的開展投入過多的資金,工作人員把多余的錢進行貪污挪用,特別是在采購過程當中高價收購,然后在從采購商家里拿回扣,這也不便于追查。還有就是在預算執行方面沒有嚴格的審批核實,工作流程往往就是走個形式,預算執行效果差,對預算編制的總結工作也不到位,缺乏相關的文獻記載,使得企業在進行下次預算編制也沒有很好的汲取教訓。二是固定資產成本核算不準確,制造業企業主要資產就是廠房和機器設備類的東西,而大部分會計工作人員素質差,偏向于重視資金貨幣的核算,在工作過程折舊方法單一,缺乏靈活性,導致賬外資產、賬實不符等問題的發生。
(三)內部審計工作水平落后,風險控制程度低
制造業企業的一個普遍現象就是外部審計監督工作做的比較好,但是忽略了內部審計制度的重要性,導致了企業內部舞弊問題比較嚴重。大量的中小制造業是屬于家族企業管理的模式,權力比較集中,財務部門的工作和審計的工作往往會某些既得利益人的干擾,沒有從客觀公正的角度出發,不能真正的發揮作用。還有就是很多制造業企業沒有建立風險評估機制和應對風險的措施,認為沒必要花精力,但是現在市場經濟瞬息萬變,各種不確定性的經濟問題經常發生,很多企業在風險來臨時,表現慌亂,很多時候只能呆呆的看著,沒有完善的流程來應對,讓企業遭受重大的經濟損失。
二、我國制造企業內部控制建設的優化路徑
(一)加強內部控制意識
加強對企業管理者對內部控制制度建設的相關知識培訓,讓他們充分認識到內部控制制度的發展與企業的發展是息息相關的,不能馬虎對待,才能真正可行的推行此制度。除此之外,我國制造業企業管理層要積極的去一些先進大企業的學習內部控制的管理經驗,了解他們的工作流程,在對比自己企業的現實情況進行選擇性的借鑒學習,在把內部控制建設引入到企業文化建設當中去,讓全體工作人員參與進來,提高內部控制決策的科學性。
(二)提高財務管理水平
預算管理是控制資金安全使用和提高資金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徑。首先,在預算編制的過程當中,結合企業內部的實際情況和市場變化發展情況,做好未來的預期支出,精準計算,在借鑒以前預算編制的經驗,使預算編制科學化。然后,在預算執行過程中,工作流程必須規范化,進行嚴格的監督控制,防止有些部門和工作人員隨意調整預算。最后在預算執行過程中做好相關信息的記錄,在預算完成后進行工作總結,為下一回的預算編制提供經驗教訓。建立固定資產信息更新系統有利于制造業企業了解自身的資產狀況和機器設備是否能正常使用或者需要換代等,有利于促進企業的經營決策。一是要為固定資產建立了一個資產卡片,注明購入的時間、購入價值、使用與維修狀況、現在的價值等,對固定資產要每隔一段時間清查一次,同時落實每個人的責任,提高清查能力。二是要對應不同固定資產的性質,要選擇不同的折舊方法,比如對于更新換代的機器設備適合加速折舊法,對于會計計量期間損耗均勻的固定資產采用年限平均法。
(三)加強內部審計和風險評估機制的建設
現在很多制造業企業的內部審計是屬于財務部門的管理,工作過程中很容易受到干擾,我們應該把審計部門獨立出來,賦予他們較多的自主權力,防止其它部門和一些既得利益管理者的干涉,這樣才能對企業的各項工作的開展起到有效的監督審計。另外,我國制造業企業的風險主要來自于外部經濟環境和內部控制管理,構建風險評估機制和風險應對措施可以降低企業的經營風險,實現穩定發展。首先在風險發生之前,制造業企業一定要事先了解各種可能出現的狀況,進行預測;然后在風險發生過程中制定各種應對措施,起到較好的控制;最后建立事后評價,多總結經驗教訓,不斷完善發展。
參考文獻:
[1]劉芬芳.淺析企業內部控制與會計信息質量[J].會計師,2015(09):98-100.
[2]蘇曉燕.制造業內控管理的關鍵細節問題研究[J].財會學習,2015(17):170-171.
(作者單位:徐州博匯駕駛室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