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東良,謝文秀
(1.裝備學院研究生管理大隊,北京101416;2.裝備學院裝備采辦系,北京101416)
企業管理
中美裝備維修保障經濟管理體制比較研究
蔣東良1,謝文秀2
(1.裝備學院研究生管理大隊,北京101416;2.裝備學院裝備采辦系,北京101416)
隨著新軍事革命的興起以及高技術武器裝備的發展,裝備的維修保障費用在全壽命周期費用中所占比重越來越大,我國現行的裝備維修保障經濟管理體制已表現出諸多不適。為了進一步優化、改良我國的裝備維修保障體制,本文通過對比中美兩國裝備維修保障的現實情況,分析了兩國各自的弊端和優勢,最后說明了我國得到的啟示與今后的改革方向,對實際工作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裝備;維修保障;經濟;管理體制
建國以來,我軍武器裝備的發展水平不斷提高,現代化武器裝備的數量、種類逐漸增多,維修難度隨之加大,與其相適應,我國的裝備維修保障經濟管理體制也經過了多次調整、改革,初具規模,基本形成了一套由總部統一領導、各級裝備部門分工負責的統分結合式管理體制。然而,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蓬勃發展,在面對信息化條件下軍事斗爭準備的新需求時,我國現行體制出現了許多與高技術裝備維修保障不協調、不適應的地方。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裝備維修保障經濟管理體制條塊分割嚴重,各部門自成體系,缺乏統籌規劃,資源配置效率低下。
1998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成立,各軍種、軍區、軍兵種也分別成立了相應的裝備主管部門,這在我國裝備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但實行總部、軍區、軍兵種分別歸口管理的體制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管理體制內部的阻隔,各軍區、軍兵種各自為戰,兩者之間缺乏必要的溝通、聯系,上級領導機構也能未做出合理的統籌規劃,因此,我國雖然基本形成了裝備維修保障經濟管理體制的框架,但內部結構有待進一步優化。各個承修單位均是從自身需要、利益出發,相互之間缺少必要的技術交流與分工協作,組織內部也缺少行之有效的激勵政策,這使得在完成裝備維修任務時,不僅規模效應難以達到,還造成了資源的重復利用與浪費,武器裝備的技術創新與更新換代自然也受到了很大影響。由于種種原因,雖然經過多次調整改革,但條塊分割、自成體系的管理體制并未從根本上得以改變,我國裝備維修保障效益較低,與世界一流水平存在較大差距。
(2)我國現行裝備維修保障經濟管理體制帶有濃厚的計劃經濟色彩,大多沿用前蘇聯的管理模式,戰時保障具有較強局限性。
我國裝備維修保障經濟管理體制內部權責劃分不清晰,管理層次復雜,雖然各級裝備管理部門由總裝備部統一領導,但是在實際工作中效果不佳,尤其在有關各方切身利益時,各部門都不愿做出讓步,上級管理部門指揮協調難度大。一旦發生戰爭或者突發情況,此種管理體制的弊端會立馬顯現出來,裝備維修保障不到位、不及時,將會嚴重影響部隊戰斗力,甚至會對戰爭的勝負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和平時期,過多的裝備維修保障管理部門代表著更多的工作人員、更多的基礎設施建設、更多的程序手續等等,這不僅加大了整個體制機制的運行成本,而且,由于產出的[1]增速小于投入的增速,這使得我軍裝備維修保障的效益低下,難以提高。
(3)軍民融合程度低,沒有充分調動地方裝備維修保障單位的積極性,對于民間維修能力利用率低,忽視了整個社會的力量。
目前,我國雖然在某些軍民通用性強的裝備、領域逐步向地方企業開放,但并未形成一套完整的競爭引入的市場機制,軍民融合制度的改革起步較晚。單單依靠軍隊的維修保障能力是不足以滿足現代戰爭的戰場消耗的,必須要進一步結合民間維修能力。眾所周知,我國抗日戰爭與解放戰爭的勝利都離不開人民群眾的支持,我國歷來就有發動地方援軍的歷史傳統,加之我國人口基數大,社會生產力高,民間維修能力的潛力巨大,稍加利用,便能大大提高我國的裝備維修保障能力,優化資源配置。我國現行的管理體制并沒有對民間力量給予足夠的重視,戰時無法及時有效地對其加以利用,這種弊端使得我國的裝備維修保障能力大打折扣。
2.1 美軍裝備維修保障經濟管理體制結構
美軍的維修保障經濟管理體制采取的是以國防部為最高決策層,各軍兵種分工負責、具體實施的管理方式。其中,陸軍部下設的裝備維修管理機構相比海、空軍較為復雜。與我軍不同,美軍將維修保障系統與后勤管理系統合二為一,陸軍裝備部門便體現了這個特點。其下設的裝備業務部門主要負責維修方案的論證與制定以及相關的前期準備工作;倉庫系統是指倉庫與大修合一的后方基地,主要承擔裝備的大修任務;戰區后勤部則是戰區以下各單位后勤保障工作實施的管理機構,配有各類后勤部隊,軍、師兩級也均設有后勤保障部。而海軍、空軍裝備部門的維修保障體系較為簡單,根據修理級別的不同,分別設置了相應的維修層級[1]。具體機構如圖1所示。

圖1 美軍裝備維修保障經濟管理制度框架圖
2.2 美軍裝備維修保障經濟管理體制特點
(1)國防部領導下的分工責任制,裝備維修與后勤保障體制合一。如圖1所示,國防部維修辦公室為最高領導機構,負責整個裝備維修保障體系的運行。與我國各軍區、軍兵種歸口管理的層次劃分不同,美軍在國防部下直接設立海、陸、空裝備部門,減少了管理體制內的層級劃分,各軍兵種負責本單位相關裝備的維修保障,權責劃分清晰,既減少了部門之間的“內耗”,也避免了出現權利“真空”的情況,有效提高了裝備維修保障的經濟效益水平。此外,海、陸、空三大軍種根據各自武器裝備的實際情況,下設各級維修單元,并成立物資管理中心,對后勤供應與裝備維修進行集中管理,在保證完成本單位維修保障任務的同時,注重各軍兵種間的協作、交流,有利于集中指揮與快速保障。
(2)著眼于戰時裝備維修保障,注重民間維修能力的利用,針對性強。盡可能地減少體制內的管理層次,不僅降低了組織系統運行的費用,節約資金,更重要的是提高了辦事效率,使裝備維修部隊更具有機動性,有利于戰時的快速反應。當然,這種體制的形成是以美軍強大的裝備維修能力為基礎的,先進的維修技術與設備、完善的基礎設施建設等都是實現戰時裝備快速維修保障的物質前提。另外,美軍十分重視地方維修能力的利用,軍民一體化水平高,通過軍地雙方的專業化協作分工與有限競爭,在追求規模經濟的同時,努力創新、發展新技術,不斷提高裝備維修效率,實現一種良性循環。作為美軍裝備維修保障體系中的關鍵組成部分,民間維修能力的重要性在海灣戰爭、伊拉克戰爭中已得到充分體現。
3.1 改革管理體制,注重協作分工,為提升部隊戰斗力服務
我國現行的裝備維修保障體制造成了各軍區、各軍兵種之間的分工障礙,尤其是對我軍裝備維修保障部隊的能力與反應速度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響,而且管理層級劃分不合理,權責職能易混淆,因此,優化各級管理機構,改革管理體制由三級體系向二級體系轉變[2],是未來裝備維修保障發展的一大趨勢。美軍的管理體制已經比較完善,但我軍完全沒必要照搬過來,而是應該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在軍兵種劃分的基礎上按照維修級別、裝備類型(通用、專用)等方法設置相應的主管部門,減少不必要的管理層,并且建立聯合保障部門,提高專業化協作水平,以適應空間化、立體化的現代戰爭形式。如今,武器裝備的革新速度不斷加快,裝備維修保障對戰場的走向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無論我國裝備維修保障體制怎樣變革,都應以提升戰斗力為宗旨,一切為了能打仗、打勝仗。
3.2 積極將民間維修力量納入維修保障體系,提高軍民融合程度
軍事實力的發展離不開地方、民間力量的支持。我國軍品市場長期實行計劃經濟,與整個國民經濟市場處于分離狀態,壟斷性強,缺乏競爭性、市場性。要想將民間維修力量納入體系之內,首先要在一定程度上向地方企業開放軍品(通用裝備)市場,引入競爭機制,通過鼓勵軍地各企業之間的競爭,不斷提高整個行業的勞動生產率,提高裝備維修保障的綜合效益[3]。目前,我國武器裝備需求量大,軍品市場存在著高額利潤,經濟人的趨利性一定會使得競爭異常激烈,可以說,軍品市場的競爭條件得天獨厚。當然,軍民融合本身就是一個很復雜的問題,特別是各國國情、歷史傳統、社會環境等因素都有各自的特點,所以,如何更好地將地方維修體系與軍方維修體系結合,還需要進行更深入的論證、分析,任重而道遠。
3.3 加強軍隊自身力量建設,重視軍事專用裝備的維修保障
國防作為一種特殊的公共產品,一部分軍隊專用武器裝備的維修保障只能依靠軍隊自身能力來實現,不允許民間企業介入。目前而言,我國裝備維修保障的主要問題不在于能力水平,而是在于綜合效益,即我國維修保障體制的運行成本高,而維修保障效果卻并不理想,實行軍隊自我保障恰恰是節約成本、提高效益的最佳方式。同時,裝備的維修保障只是其全壽命周期中的一個階段,加強維修保障環節的建設可以有效地帶動其他階段的發展進步,對降低裝備整個壽命周期內的費用水平有著重要意義。因此,加強軍隊自身力量建設,不僅是專用裝備維修保障的必然要求,也是優化資源配置的有效途徑,既體現安全性,又兼顧經濟性。
[1]宋華文,孟沖.裝備維修保障經濟學[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11.
[2]蔡麗影,杜茜,周云川,等.美軍新型復雜裝備維修保障模式及啟示[J].裝備學院學報,2013,24(5):10-14.
[3]中央黨校第54期總裝分部班課題組:裝備維修保障體系軍民一體化建設若干問題研究[J].裝備學院學報,2011,22(1):6-9.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Economic Management System of Equipment Maintenance Support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JIANG Dong-liang1,XIE Wen-xiu2
(1.Graduate School of Equipment,Beijing 101416,China;2.Department of Equipment Acquisition,College of Equipment,Beijing 101416,China)
As the rising of the new military revolu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high-tech weapons and equipment,the role of equipment maintenance cost in the whole life cycle cost is more important.China’s current equipment maintenance support system of economic management has shown a lot of discomfort.Now,there is a big gap between China’s low equipment maintenance efficiency level and world’s military powers.To enhance combat effectiveness,we should have some change in our management system.
equipment;maintenance;economic;management system
E075
A
1672-545X(2016)11-0223-02
2016-08-09
蔣東良(1993-),男,山東淄博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裝備經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