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心童
(英國愛丁堡大學 社會科學健康學院,愛丁堡 EH89AG)
?
本科生和研究生學習拖延及相關因素的調查分析
楊心童
(英國愛丁堡大學 社會科學健康學院,愛丁堡 EH89AG)
本文考量了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學習拖延行為。結果表明,翻譯的量表具有信效度,拖延行為與任務傾向有顯著相關,多重任務型的人有更多的學習拖延行為,并從注重大學生良好時間人格的教育塑造、通過心理健康教育干預學習拖延行為、引導大學生合理利用網絡資源、積極探尋克服拖延行為的好方法四個方面,提出克服學習拖延行為的對策。
學習拖延;單一—多重任務趨向;相關性;本科生;研究生
學習拖延(academic procrastination)是指發生在學習情境下的一種拖延行為,表現為學業計劃與實施之間的差距。對大學生而言,學習拖延主要表現在學科作業、一些自主性學習任務以及考試前的復習上。時間人格(time-personality) 是個體對時間情境穩定的適應傾向及能力特征,研究者從行為的角度考察單位時間內個體對任務數量的偏好,將時間人格分為 “多重性”和“單一性”兩種任務趨向?!皢我蝗蝿遮呄?monochronicity)”是指個體在同一時間內只做一件事情的行為傾向,而“多重任務趨向(polychronicity)”是指個體在某一時間塊內同時做兩個或更多行為的傾向。目前許多研究認為,人類大腦無法實現多項任務同時完成,而是在不同任務之間不斷切換,而當人在兩個獨立的問題之間來回搖擺時,他們所花的時間要比逐個解決它們多出25%,而這差別在于任務處理需要加上切換時間。因此,大腦并不是一個“多任務處理器”,而多重任務趨向也因此會降低人完成任務的效率。那么一個人的多重任務趨向是否與其的學習拖延行為相關,這將會是一個十分值得研究的課題。
單一—多重任務趨向在國內基本沒有研究涉及過,在國外的研究也并不多,也沒有人將其與學業拖延行為進行過相關研究。本研究探討了大學生和研究生的學習拖延行為的總體情況,并分析大學生和研究生學習拖延在人口學變量上的差異分析,同時對學習拖延行為是否與單一—多重任務趨向有關系進行了研究。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對南京大學和遼寧大學學生進行抽樣施測,共收回有效問卷202份。其中男性98名,女性100名,另有4名同學沒有填寫或錯誤填寫性別信息。所有被試中,大一學生26名,大二學生48名,大三學生56名,大四7名,研一40名,研二生19名,研三學生2名,有4名同學沒有填寫年級信息。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選用特克曼拖延量表(TPS)來評價學生拖延行為,并對TPS量表進行了嚴格的雙向翻譯,最終中文量表采用4點Likert量表。本研究使用多重—單一傾向量表(PMTS)對任務傾向這一因素進行測量,也進行了嚴格的雙向翻譯,項目共五道題,采用7點量表。將上述兩個量表合在一起進行試測,根據意見進行最終的修改。
(三)研究過程
本研究采用隨機抽樣的方式在教學樓隨機選擇被試,采用SPSS17.0軟件對收集到的數據進行錄入與統計分析,主要運用多因素方差分析、t檢驗、因素分析等統計方法。
(一)翻譯量表的信效度分析
通過對翻譯的35個項目用結構效度來分析拖延量表的信效度,在因子分析中KMO系數=0.764>0.6,所以效度較高,因子分析成立。在信度方面,使用SPSS可靠性分析35個項目,根據可靠度檢驗,克隆巴赫系數=0.629>0.6,所以可靠度檢驗通過,如下表所示。
對翻譯的5個項目用結構效度來分析單一—多重傾向量表的信效度,在因子分析中KMO系數=0.892>0.6,效度較高,比翻譯的拖延量表要高一些,因子分析成立。而在信度方面,科隆巴赫系數達到0.906>0.6,也是具有很高的可靠性。
(二)本科生及研究生學習拖延的總體情況
由于本量表學習拖延部分共有35道題目,其中除了涉及到一些對拖延傾向的測試外還有一些關于動機和歸因(例如“當遇到我不喜歡的事的時候,我會推遲開始的時間”,這里學習拖延的行為并不是一種常態),因此,將量表中的項目篩選了一下,選取a1、a3、a5、a6、a7、a18、a22、a24、a25、a28、a29、a32、a34、a35幾道顯而易見是對拖延傾向進行測量的題目來作為統計拖延行為嚴重程度的指標。由于a6、a26、a29、a34幾道題是反向計分,所以可以計算出拖延傾向總得分為a1 + a3+ a5+ (5-a6)+ a7+ a18+ a22+ a24+ (5-a25)+ a28+ (5-a29)+ a32+ (5-a34)+ a35。這些一共有14個變量,即14道題按照每題4分的平均值2.5分來看中位數為35,本文將拖延傾向高于35的個體視為具有學習拖延傾向,而高于平均每題高于3分即總分高于42的個體視為具有比較嚴重的學習拖延傾向。本研究表明,得分為35以下的占總體71.7%,這說明了在被試中有28.3%的人有學習拖延傾向。而高于42分的僅有9人,僅占3.1%,這說明只有極少數的人有較嚴重的學習拖延行為。
(三)學業拖延在性別、年級和學歷等人口學變量上的差異分析
從學習拖延與性別的相關研究來看,在本研究中,總體的拖延傾向與性別沒有顯著相關。而在四個因素中,任務態度與性別的顯著度為0.096,小于0.1,勉強在90%的置信度下通過,女性更為高一點,即這說明男女生的任務態度還是稍有不同的;從學習拖延與學歷的相關研究來看,如下表所示,本科生的拖延總分平均值要遠遠高于研究生的,這說明本科生的拖延情況要比研究生更加嚴重。而在任務拖延和生活拖延方面,也有很高的顯著性。

表1 ANOVA表a,b,c,d,e
(四)學習拖延與單一—多重任務傾向的相關分析
如下表所示,任務拖延、拖延動機和生活拖延與單一—多重任務傾向都顯著相關,顯著值都大于0.1,有90%的置信水平。

表2 系數a
a.因變量:單一多重任務傾向
在總分方面,相關性更加顯著,sig=0.003<0.01,具有99%的置信水平,這說明學習拖延和個體的任務趨向是有相關的,而且是正相關,這說明越有多重任務傾向的人就越傾向于學習拖延,這與研究假設是相一致的。即得出公式y=-0.019+0.385x,其中x為拖延總分,y為單一—多重任務傾向得分。
從被試者學習拖延的總體情況來看,有28.3%的被試者具有學習拖延傾向,這一比例表明學生的學習拖延程度還是較高的。在研究中還發現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拖延情況是有顯著差異的。僅僅對本科生總體進行分析,發現得分在35以下的占總體的69.1%,即高出35分的占有30.9%,這一比例比總體來看要高出一些,這說明本科生的拖延情況還是比較嚴重。也就是說,大約每三個人中就會有一個大學生具有學習拖延傾向,這是一個需要認真解決的問題。
本科生和研究生學習拖延在性別上的差異很小,唯一的差別是在任務態度上,女生在這一因子上的得分要顯著高于男生。這一因子只有兩個項目,其中一個“我認為那些讓我做不公平和困難事情的人是差勁的”,筆者認為是造成差異的主要原因,因為女生更具有外傾的人格特點,可能會更容易產生這種想法,這也與拖延后果的歸因有關。另一方面,大學生和研究生在單一—多重任務趨向上并沒有顯著差異,但在學習拖延方面的差異卻是顯著的。本科生比研究生的學習拖延行為要嚴重得多。大學生活中雖然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要求比較高,但是同時本科生必須要完成許多的課業任務,對于一些剛進入大學,還沒有適應大學生活的學生來講,可能更容易產生拖延的行為。對于研究生而言,他們經歷過大學階段的學習,已經具備相當的學習能力,研究生階段的學習任務遠沒有本科階段的學習任務那么繁重和密集,因此,研究生與大學生相比較,學習拖延行為存在差異是很自然的。
探索學習拖延與個體的任務傾向是否有關系是本研究的重點,研究結果表明完全符合研究假設。但是另一方面,雖然這兩者之間顯著相關,一方對另一方的影響力卻十分微弱。在得出的公式中y=-0.019+0.385x(其中x為拖延總分,y為單一—多重任務傾向得分),可以看出斜率僅僅為0.385,這說明雖然可以用任務傾向方面的得分預測拖延行為,但是這種影響力卻很小。很多拖延者表示,自己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會經常性地走神或是被其他的事情吸引注意力,很多人喜歡在學習任務和娛樂活動之間切換著做,而當面對困難的任務時,他們也會通過切換到其他事情這種方式來舒緩自己的焦慮感。這種多重任務的方式經常會使個體暫時可以忘記讓他們苦惱的任務,也造成了進一步的拖延。
本科生不同程度的學習拖延影響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制約本科生的學習能力,對順利完成學業會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
(一)注重大學生良好時間人格的教育塑造
在研究過程中,我們發現很多學生學習拖延的現象來自于他們對時間的感受,人們常常感嘆“時間還有很多”,或者“沒有時間了”,并把時間作為自己拖延行為的借口,拖延行為歸根結底是一種在時間維度上的推遲或逃避的行為。
很多研究表明,時間人格是決定人是否存在拖延行為的關鍵,具體體現在時間管理傾向和時間洞察力方面。也有學者研究發現善于進行時間管理的人學習拖延水平較低,而不善于進行時間管理的人學習拖延水平較高。因此,我們要注重對本科生良好時間人格的教育塑造,幫助大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時間管理方法,提高大學生的時間管理水平。
(二)通過心理健康教育干預學習拖延行為
很多研究表明,學習拖延與個體的性格因素、人格特質、動機狀況、情緒等諸多心理因素相關,克服學習拖延,應從心理分析的視角,針對大學生的個性心理特點,開展學習拖延專題的團體心理輔導或者個體心理疏導,干預大學生學習拖延行為。轉變大學生在學習拖延方面的不良認知,增強大學生完成學業的自信心,提高大學生的自我效能感,自覺克服學習拖延行為。
(三)引導大學生合理利用網絡資源
互聯網極大地豐富了大學生的生活,也給大學生帶來了不可想象的生活便捷和學習便捷,大學生把越來越多的時間花費在互聯網的空間,但不能忽視的是互聯網也對大學生的學習產生了嚴重的負面影響。網絡依賴、網絡成癮都是大學生產生學習拖延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教育大學生合理利用網絡資源,有效避免沉溺網絡給學業帶來的不良影響。
(四)探尋克服拖延行為的有效方法
目前在學習拖延者之間流傳著一個很好的方法來控制拖延行為,就是一種叫“番茄工作法”的學習方法。番茄工作法很簡單,即設定鬧鐘25分鐘,這期間需要使用者專注工作,中途不可以做任何與任務無關的事,直到鬧鐘響起,就可以放松的休息5分鐘,這期間也要全身心的放松不要在做與任務有關的事情,在5分鐘之后馬上進入下一個“番茄時間”。這種工作法最為強調的就是一個番茄時間(25分鐘)不可以分割,不可以做與任務無關的事情。很多學習拖延者進行實踐都表示這種方法可以很好的幫助他們解決拖延的問題。
[1] 陳娟,等. 時間人格的結構與功能.心理科學進展,2011,(6)
[2] Rubinstein, Joshua S.; Meyer, David E.; Evans, Jeffrey E.(2001).Executive control of cognitive processes in task switching.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Human Perception and Performance, 27(4)
[3] 潘發達,等.時間管理傾向對大學生學業拖延的影響.中國學校衛生,2010,(12)
(責任編輯:陳九如)
Investigation into Academic Procrastination of Undergraduates and Postgraduates
Yang Xintong
(SchoolofHealthinSocialScience,UniversityofEdinburgh,Edinburgh,EH89AG,England)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academic procrastination of undergraduates and postgraduates. The translated scale proves to be valid and reliable. Procrastination i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ask orientation: multitask-based students are more prone to academic procrastination. The paper suggests to overcome the problem by paying more attention to the shaping of students' time-personality, providing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leading students to rational use of network resources and actively exploring workable methods.Key words: academic procrastination; single-multiple task orientation; correlation; undergraduate; postgraduate
楊心童(1990-),女,英國愛丁堡大學社會科學健康學院碩士研究生。
10.13585/j.cnki.gxfdyxk.2016.06.018
G641
A
1674-5337(2016)06-007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