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 惠●
江蘇省徐州市鄭集中學城區校區(221143)
以學為本 問題導引
——乙酸的教學設計
謝 惠●
江蘇省徐州市鄭集中學城區校區(221143)
以“乙酸的結構和性質”為主線,生活中的醋的妙用和工業生產的應用為輔線,通過生活和知識的融合,感性和理性的結合,思維和知識的碰撞,有效地激發了學習的情緒和動力.
乙酸;結構;弱酸性;酯化反應;課后反思
1.知道乙酸的組成和主要性質,認識其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2.通過實驗探究乙酸的主要化學性質.
依據課程目標和教學要求,結合學生的知識與技能的現狀,將教學內容設計成四大主題:
1.由生活走進化學:醋的起源與妙用視頻動畫
2.用理論分析引導:由結構分析性質,設計實驗
3.用實驗探究知識:酸性的趣味實驗、酯化反應
4.由化學走向社會:展示乙酸各種用途,討論醋的妙用都科學嗎
新課引入:播放醋的起源視頻、醋的妙用動畫.
推進:展示醋在生活中的一百多種妙用,這些用法科學嗎?我們需要了解乙酸的結構和性質
1.物理性質:展示:冰醋酸
學生:觀察描述物理性質.
2.分子結構:展示:乙醇和乙酸的球棍模型,對比書寫分子式、結構式、結構簡式和官能團.
設計意圖:學生分辨乙酸和乙醇的球棍模型,發現不同之處就是官能團,思考結構決定性質.這樣既能回顧乙醇的結構,又能形成學習新的含氧衍生物的思維.
過渡:回顧乙醇在化學反應中的斷鍵情況,推測乙酸可能具有哪些性質?
3.乙酸的化學性質:(1)酸性。討論:請設計實驗證明乙酸有酸性
藥品:鎂帶、NaOH溶液、CuO粉末、Na2CO3溶液、0.1 moL·L-1醋酸溶液、酚酞、石蕊試液、pH試紙.
學生:討論并展示實驗方案

設計意圖:首先回顧酸的通性,思考方案并交流,小組合作,實施三個實驗,其中第二個是趣味實驗,在反應瞬間會產生大量CO2從而使點燃的蠟燭熄滅.最后歸納出乙酸的弱酸性,以及乙酸比碳酸強,比鹽酸弱的事實.這些都是建立在學生已有知識和技能基礎上的,經過努力比較容易習得醋酸的酸性,屬于最近發展區理論的應用.
(2)酯化反應:①實驗和原理
推進:做魚的時候,一般都會倒點醋和料酒,這樣聞起來更鮮美.你知道其中的奧妙嗎?
學生:仔細閱讀課本上的實驗步驟,劃出需要注意的地方,完成下圖實驗.

注意:a.加入藥品的順序是____→____→____;b.加熱時要先____,當液體劇烈沸騰時,要移開酒精燈,劇烈沸騰停止后,再繼續加熱;c.導管下端始終剛剛接觸液面.
特別提醒:當收集到高約1cm左右的產物時,停止加熱
現象:在飽和碳酸鈉溶液上有一層油狀物,有香味

思考并討論:結合課本,觀察該化學方程式,思考斷鍵方式.


介紹:同位素示蹤法.
播放:該反應的機理動畫.
學生:觀看思考,每組兩位同學用球棍模型表演斷鍵的過程.
歸納:酯化反應的本質:酸失羥基醇失氫.
②實驗過程中的問題
推進:結合實驗,你能解釋下列問題嗎?
a.產物純凈嗎?可能混有什么雜質?怎樣除去?
b.與課本的裝置對比,我們使用了球形干燥管,有什么好處?
c.添加三種反應試劑的順序是什么?
學生:討論交流,展示.
設計意圖:乙酸的酯化反應是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在突破時,先通過實驗的感官認識,形成第一印象;然后觀察化學方程式,猜測反應歷程;再觀摩生動的動畫視頻,驗證猜測;最后歸納酯化反應的本質,再次寫化學方程式,鞏固提升.這樣設計充分考慮了學生思維形成過程的漸進性和螺旋上升的趨勢,實現了學生的感性思維到理性思維的跨越,達到了由表及里、看透現象得本質的目的.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G632
B
1008-0333(2016)34-009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