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忠林●
江蘇省淮安市范集中學 (223215)
關注分化點 突破“酸堿鹽”教學難點
張忠林●
江蘇省淮安市范集中學 (223215)
教師在教學時,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分析原因,做出相應的教學策略,突破難點,降低分化,文章以酸堿鹽這一部分內容為例,從引入微觀離子,分化難點;聯系微觀本質,突破重點;堅持螺旋上升,由淺入深等三個方面進行了闡述.
化學;酸堿鹽;分化;突破
在化學的學習中,由于學生之間不同程度的差異,導致成績分化十分嚴重,酸堿鹽便是其中一個較為重要的分化點.由于這一部分的內容較多,且相互之間聯系較為密切,許多學生在學習這一部分內容時感到較為困難,進而對化學失去興趣.因此,教師在教學時,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分析原因,做出相應的教學策略,突破酸堿鹽這一部分內容的教學難點,降低分化.
許多學生在學習酸堿鹽時之所以感覺困難,寫不出方程式來,究其原因是不了解其中的本質.因此,教師在教學時要注重夯實基礎,從微觀離子入手,分化難點,引導學生逐步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有所提升.
例如在教學時,首先加強了對離子形成原因這一部分內容的講解,告訴學生們是由于原子最外層電子的得失導致了離子的形成.我們知道,當原子的核外電子層數為n時,這一層上的電子數最多為2n2,但是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不應超過8.讓學生們觀看元素周期表中的0族元素,它們是化學性質最穩定的稀有氣體元素,之所以穩定,是因為它們的最外層電子數為8,因此,可以得出結論:當最外層電子數為8時能夠達到穩定結構.接著選取學生們熟知的元素周期表中前20號元素進行了舉例,讓每個學生在紙上畫出了氧的原子結構示意圖,通過示意圖可以看出,氧的最外層有6個電子,引導學生想要讓它達到穩定,就必須讓它的最外層有8個電子,對于氧而言,它更加容易得到電子,即讓它帶2個單位的負電荷,這時它便達到了穩定結構,即O2-.同理,對于鈉Na而言,它的最外層有一個電子,它更加容易失去電子來達到穩定結構,即帶一個單位的正電荷形成Na+.在講解完之后,學生們舉一反三,將前20號元素中的其中元素的離子形式都準確的寫了吃出來.
在這一節課中,學生們對離子的本質有了一個深入的了解,這為接下來酸堿鹽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酸堿鹽這一部分內容的重點就是它們之間相互的反應,與其死記硬背這些復雜的化學反應方程式,倒不如了解其中的本質,將其準確的寫出來.因此,在了解了離子形成的原因之后,教師要引導學生將宏觀反應與微觀本質結合起來, 深入其中,探索這些物質之間的離子反應本質.

化學的學習不是一揮而就的,而應由淺入深,一步一步逐漸提高的.由此可見,教師在教學時應注重層次性,由易到難,根據學生的思維進行引導,將每個學生的潛能激發出來,加強學生的思維訓練.

在教學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制定出合適的教學方案,循序漸進的進行引導,幫助學生建立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從而有效的突破化學學習中的分化點.
總之,在初中化學的教學中,教師要多加注重分化點,全方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對學生充滿耐心,加強這些環節的教學,幫助學生突破酸堿鹽這一大塊的化學知識,提高教學質量,有效提高學生的化學水平,降低學生之間的分化現象.
[1]蔣潔梅.初中化學學習兩極分化的原因分析及對策 [J].中學教學參考,2014(32).
[2]李斌.初中化學分化區教學策略榷談[J].初中生世界,2014(08).
G632
B
1008-0333(2016)34-009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