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蘭遺跡位于塔里木盆地的東端,現已干涸的羅布泊西側,屬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縣。
20世紀以來,考古學家對樓蘭遺跡進行了多次考察,發現了一座邊長大約330米,呈不規則正方形的城墻遺址,出土了一些文物。在城周圍的墳墓中,還出土了大量精美的絲織品、錢幣、金銀珠寶、漆器、玉器和玻璃制品,還有源自西方的繪畫、雕刻藝術品,而城爾的一座殘破的高達10.4米的佛塔,是至今尚存的中國最早的宗教建筑。
樓蘭城是樓蘭王國前期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它東通敦煌,西北到焉耆、尉犁,西南到若羌、且未。古代“絲綢之路”的南、北兩道從樓蘭分道,樓蘭城依山傍水,作為亞洲腹部的交通樞紐城鎮,在東西方文化交流中,曾起過重要作用。
樓蘭是古代絲綢之路西山陽關后的第一站。當年,這條交通線上,“使者相望于道”,交通之繁忙,城市經濟之繁榮,盛極一時。繁榮的商業為樓蘭帶來了巨大的利潤,使樓蘭人過上了富足的生活。中原的商品和工藝也借著絲綢之路傳入樓蘭,給樓主帶來了發達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樓蘭此時已經成了西域的樂土,沙漠里的天堂。
昔日的樓蘭城占地約10 萬平方米,在孔雀河下游。
城正中是行政官署,官署由土坯砌成,有粗而高的門柱,有涂朱漆的雕梁畫棟,這里是古城的權力中心,也是古城最豪華的處所。
城南是居民區,居住著大約14000 人,殘存的房屋顯示出這里有中國宅院式建筑,分正房和廂房,屋后還有果園。
城東有一座高大的佛塔,2.5千米外有一座佛寺,這可以窺見當年這里的宗教情況。城東北還有殘存的土堆,這就是漢代的驛站遺址。
城西北和西南有茂密的胡楊林。
城中街道縱橫分明,還有一條河由西北向東南穿城而過。城周圍有集中的墓地,這里可窺見當時的風俗人情。
大量的文物再現了樓蘭昔日的輝煌。城里發掘了大量的文書及木簡;既有漢代的五銖錢,也有遣霜帝國的銅幣;既有漢代的絲織品、絹網,也有波斯的壁畫,甚至希臘、羅馬以雅典娜為圖案的工藝品;還有各國的陶器和漆器。
這一切都顯示了樓蘭在中西方交通、文化交流及商貿上無與倫比的重要地位。
古絲綢之路西出長安,經著名的敦煌,再西行至樓蘭。樓蘭的確是中國對外交流的樞紐和前哨。它在當時,是一座頗具規模的國際性中轉城市。中國客商到這里,便可選擇不同道路前往世界各地,而世界各地的人員從四面八方匯集于此,再前往長安。正如史學家孔拉特所說:“樓蘭古城的興衰,是一面世界史的紀念碑。”
讓我們想想昔日樓蘭的輝煌吧:
不同風格的華麗的建筑比比皆是,街上人流熙熙攘攘,不同國家的語言此起彼伏,一撥一撥的駝隊來來去去,商人們攜帶著大量錢幣和貨物尋找著設有客滿的旅館,中國的軍人們也許是在恣情縱酒吧,因為這一派和平熱鬧的景象似乎顯示出他們的多余……
然而,這一切都去得那么倉促和突然,它似乎在極其短暫的時間內消失,消失得無影無蹤,是什么使這個繁華的古城陡然之間變成了一座空城,隨即被掩埋在厚厚的黃沙之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