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元市科學技術協會這幾年的發展可謂波瀾壯闊,從門可羅雀的尷尬局面到拜訪者的絡繹不絕;從只做科技普及到積極投身項目建設、產業發展和脫貧攻堅經濟建設“三大主戰場”;從科普經費人均0.1元到人均1元;從院士(專家)工作站零基礎起步到2016年10月4年的時間內,建成省級院士(專家)工作站2家、市級院士(專家)工作站18家、孵化單位42家;從企業建立院士(專家)工作站到農業園區建立院士(專家)工作站,廣元市科協創造了四川省乃至全國科協系統的多個第一,受到了四川省科協乃至中國科協的充分肯定和贊揚。
面對贊譽,廣元市科協黨組書記、主席閆筑直言“我們是干出來的”。在工作中,廣元市科協工作人員主動走出去,通過積極拜訪把科協的工作范疇反復宣傳,對于來訪者的問題他們給予熱情的指導和支持。在學習交流中他們認真汲取經驗,力爭成為科技、經濟戰場的多面手。
廣元市科學技術協會何以在4年的發展過程中煥發了青春,受到地方政府、企業管理者和百姓的追捧?記者的疑問在廣元市科協黨組書記、主席閆筑的講述中慢慢解開。
《科技創新與品牌》:閆主席您好,請您介紹一下廣元市科協這幾年的工作開展情況?
閆筑:近年來,廣元市科協在廣元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中國科協、四川省科協的指導下,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主動融于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的主戰場,針對廣元市經濟不發達現狀開展扶貧攻堅活動。創新性開展院士(專家)工作站建設和“銀會(站)合作”等工作,把科協的橋梁和紐帶作用發揮到一個新的高度,為建設“美麗廣元、幸福家園”作出了新的貢獻。
深入開展院士(專家)工作站建設。廣元市科協根據廣元多數企業創新能力不強,規模以上企業較少的經濟發展現狀,提出“廣元經濟發展相對滯后,要追趕跨越、實現次級突破,客觀上更需要搭建院士(專家)工作站等科技創新平臺,不斷提高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的工作思路,得到了廣元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認可。為此,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廣元市院士(專家)服務中心,建立了聯席會議制度,出臺了《廣元市院士(專家)工作站實施辦法》和《廣元市院士(專家)工作站績效考評辦法》等文件,有效地推進了廣元市院士(專家)工作站的建設。廣元市科協在深入企業調研中發現,大部分企業有建站意愿,但不完全具備建站條件,創新能力不足,基礎條件相對較差。為此,廣元市科協創造性地提出了“在不完全具備建立院士(專家)工作站的企事業單位,可先行建立孵化單位”的工作思路,一下子就打開了廣元市院士(專家)工作站建設工作局面。
另一個方面是開展“銀會(站)合作”工作。 市科協針對不少建站企業單位遭遇“資金瓶頸”問題,把“銀會合作”延伸擴大至工業領域,與郵儲、綿商等銀行聯手開展“銀站合作”,形成了“一農一工”科協惠民助企發展的新格局,解決了建站單位和孵化單位的資金難題。
廣元市是秦巴連片貧困山區、川陜革命老區,更是5·12”地震重災區等多重因素疊加的貧困地區。其所轄7個縣區均為貧困縣區,農民脫貧的要求迫在眉睫。面對這種現狀,廣元市科協按照市委市政府脫貧攻堅工作統一部署和省科協開展“精準扶貧”工作要求,充分發揮科協組織聯系廣泛和智力密集的優勢,匯集科協各種有效元素,搭建“九大”扶貧平臺、建立“九大”扶貧機制,有力地推動了科協脫貧攻堅工作向縱深發展。
因為廣元市科協的工作扎實,科協的話語權越來越大,再一次證明了有為才能有位。
《科技創新與品牌》:廣元市科協不斷取得可喜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閆筑:我剛到廣元市科協的時候,我們的科普經費是人均0.1元,為此,我主動找到市財政局進行協調,希望得到財政系統的財政支持,經過一段時間的軟磨硬泡,科協的科普經費逐步從0.1元;0.2元、0.5元漲到了0.8元,目前廣元市的科普經費是人均1元,另外,在與企業溝通的時候我們也本著求人幫的心態,主動拜訪,主動聯系,用更多的自主性換來企業的認可。在創新驅動發展上,廣元市科協的各項工作都離不開創新,因為創新廣元市科協的工作呈現出了一片繁榮的氣象。
《科技創新與品牌》:未來您對科協工作的規劃是什么?
閆筑:下一步,我們要把廣元市科協提出的“風清氣正、積極向上、團結和諧、創新發展”的十六字廣元市科協精神緊密地融入中科協黨組尚勇書記提出的“想干事、創新招、強協調、重實效”的新時期科協工作的十二字方針中去,繼續腳踏實地,勇往直前,積極進軍科技創新和經濟發展主戰場,努力把院士(專家)工作站建設成為強有力的“助力工程”,為推動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治蜀興川方略的實施,積極參與社會治理,推動社會發展做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