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文芳+龐貝
10月10日~11日,2016首屆中國農業(博鰲)論壇在博鰲亞洲論壇國際會議中心舉行。近百位政界人士、20多位專家學者、30多位投資機構代表、150多位農業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和500多位涉農企業家近千人參加論壇。
論壇以“未來農業——安全 引領”為主題,旨在為政策制定者《三農》專家、農業企業家、金融機構、國際同行等搭建了同臺論道的交流平臺,辨析農業焦點問題,探尋農業產業升級問題的解決之道。
期間,論壇還舉辦了“肥料產業發展論壇”、“梨樹黑土地論壇”等分論壇,從我國肥料發展現狀、存在問題及對策等方面,解讀中國肥料產業發展現狀和未來趨勢,探討作為下一個推動農業高速發展的重要生產力的物聯網在農業領域的推廣應用,分享在黑土地保護、開發及利用方面取得的成效。
世界級格局 嘉賓遍全球
論壇上,聯合國前副秘書長沙祖康、海南省商務廳副廳長王克強、馬來西亞駐華大使農業參贊阿茲米等分別為大會致辭;中國工程院院士尹偉倫、中國科學院院士趙玉芬等作主旨演講及專題報告。
沙祖康在致辭中表示,未來農業發展道路要立足糧食供給安全與食品安全,以“綠色化”的舉措,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當前,我國農業正處于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的初級階段,我們需要加強糧食品種的結構調整,實現綠色農業的轉型發展,不僅是保護水土資源,還要保障農產品的質量,在生產、流通等環節加強產業體系建設與管理。
阿茲米談到,現代農業是馬來西亞轉型的催化劑,將大力推進食品安全政策,鼓勵高價值農業發展及私人投資等領域的發展。
尹偉倫以“未來農業——安全引領” 的論壇主題為切入點,論述了整個農業文明與生態文明的關系。他提出,山水林田湖是生命共同體,這些是相互聯系不可分割的生態工程體。山水林田湖進行協調產業開發,形成大生態農業聯合體,這應該成為建設生態農業的一個方向。
“科技創新是促進我國農業產業轉型發展的必由之路。”趙玉芬作題為《中國農業產業發展與科技創新》的專題報告時表示,中國農業要有新出路,必須充分依靠科技創新。讓科學技術、資源、政策等要素進入傳統農業領域,注重多學科交叉,生物技術、微生物技術、海洋技術都可以為大科學大農業服務,從根本上提升傳統農業,建立現代農業系統工程。
“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勢在必行。”中國農業大學資源環境與糧食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張福鎖,針對我國土地資源有限、水資源短缺、肥料施用不合理等農業發展現狀并根據其團隊開展“科技小院”的實踐,指出“只有持續增產并同時降低農業的環境效應,走高產高效農業發展之路才能真正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實現作物高產與環境保護的協調。”
升級推動力 全力解瓶頸
在中國經濟開始加速轉型、移動互聯網日益普及、食品安全越來越受到關注的大背景下,農業發展面臨空前的挑戰和機遇。實施供給側結構改革,創新發展理念,在保安全、保供給、保收入、保生態、降庫存、降成本中順利推進農業現代化,成為所有涉農企業亟待求解的緊迫課題。
論壇匯聚的眾多專家和業內人士通過各個分論壇的思維碰撞,掀起一場場智慧風暴,為廣大涉農企業實現轉型升級出謀劃策。
據介紹,針對傳統金融體系對農業產業發展支持力度不足的問題,本次論壇還對各方金融機構就如何更好地滿足農業企業發展的資金需求進行深入探討,并成立以紫荊創新農業研究院、國際綠色經濟協會等機構為平臺,中國農業銀行、亞洲開發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等實力機構為基礎,中農基金、中農相互保險等創新金融服務模式為主導的現代農業金融服務聯盟,通過股權投資、保險、定制結構化金融方案乃至互聯網金融等多種形式為農業企業解決發展過程中的資金瓶頸問題,服務未來農業發展。
智庫齊獻策 引領新方向
對于未來農業的發展趨勢,農業部原副部長劉成果指出,未來農業什么樣,可以肯定就是現代農業,現代農業的最高形態是生態農業。他還通過“四個三”的關系理念,揭示出社會結構造成主業到輔業、數量到質量、單一化到多元化的一系列變化。
黑龍江省慶安縣縣長李立新在《農產品區域品牌的塑造與實踐》的報告中指出,打破傳統農業生產模式,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打造農產品區域品牌建設已成為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重點,區域品牌可以把互相關聯的農業生產企業、生產基地種植大戶和涉農機構聚集起來形成拳頭效應,既能夠有效降低生產銷售成本,也能有效克服單個企業單一產品市場風險的分散性。
作為此次論壇的重要環節之一,中國科學院院士趙玉芬、黎樂民,中國工程院院士金涌,圍繞《科技推動農業產業轉型升級》進行同臺論道,多維度解析科技推動農業轉型升級的途徑。
“農藥、化肥等化工合成物都是農業生產必需的,對我國農業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黎樂民認為,“正確認識化肥的地位與作用,糾正有關化肥的錯誤認識是十分必要的。同時要樹立起科學施肥的觀念,努力提高化肥利用率,形成有機、無機肥料合理配合使用的格局,實現農業生產可持續發展。”
趙玉芬發言時表示,“我國的糧食壓力非常大,這個增產的壓力光靠肥料是不行的。如何解決糧食問題,必須要靠新的辦法。”她同時希望國家制定合理的產業發展政策、戰略來指導,科學家在化肥生產技術上多費力氣,新的機械化設備也要跟上,對于農民的服務要做到位。希望像習主席說的,不只要發世界級的論文,我們更希望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
論壇上,國內外相關方面的領導、知名專家和企業家,圍繞促進農業根本問題系統性解決、未來農業新模式、國內外農業發展現狀的分析及預測等主題進行演講,還就綠色經濟、物聯網、農村電商、產業互聯網與縣域經濟發展、物流與供應鏈管理、農業轉型與產業升級、產業價值再造、休閑農業等展開對話,將此次論壇一次次推向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