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文芳+孟寒

“梨樹模式”,
現代農業的引領者
吉林省四平市梨樹縣位于松遼平原腹地,地勢平坦,黑土地土質肥沃,素有“東北糧倉”和“松遼明珠”的美譽。梨樹縣是全國重點商品糧基地縣之一,常年糧食產量穩定在50億斤以上,位居全國縣級第四位。
自2007年開始,梨樹縣就率先探索“加快黑土地保護與利用”的發展道路,與中國農業大學、中國科學院、中國農科院等科研院所開展合作。十年砥礪前行,梨樹縣在推進農業現代化的征途上昂首闊步,在黑土地保護與利用、依托先進科技促進增產、加快農業科技轉化、發展現代農業方面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梨樹模式”。
長期以來,對黑土地資源的過度開發利用,使得黑土地已疲憊不堪、逐漸變薄。如何讓黑土地在不影響生產能力的情況下恢復“體力”成為一項重要課題。梨樹縣與中國科學院、中國農業大學等科研單位與院校開展廣泛合作,采用秸稈全覆蓋耕作方式,對土地進行休耕、輪作,實施綠色、生態、可持續生產模式,加快技術集成應用,形成了技術可行、模式實用、機具配套、效果明顯的技術生產體系。把黑土留給未來、留給后代,“梨樹模式”為世界黑土地保護提供了借鑒。
“梨樹黑土地論壇”,
推廣“梨樹模式”的靚麗名片
2015年9月上旬,享譽華夏的現代農業品牌“梨樹黑土地論壇”閃亮登場。這是一個由梨樹縣人民政府和中國農業大學聯合舉辦的大型學術交流活動,旨在搭建起多學科、多角度、多層次的交流互動平臺和區域化科學研究平臺,在全國推進黑土地的利用和保護,推廣“梨樹模式”,助力全國農業現代化的實現。
為充分發揮“梨樹黑土地論壇”的作用,論壇全力打造了五大平臺:
一是高端論壇平臺。論壇遵循國際化、多角度、開放理念,每年舉辦一次年會,為中外專家創造優良的學術交流研討環境。
二是科技創新平臺。利用中國農大實驗站各種研發優勢,為中外農業專家實驗新技術、開發新品種、推廣新的耕作方式奠定良好的基礎條件。
三是成果轉化平臺。依托科技聯盟、科技小院、科技示范戶大力推進農業最新科研成果及時轉化落地,加快農業產學研一體化步伐,把專家的成果變成農民實實在在的收成。
四是人才培養平臺。依托中國農業大學豐富的教育資源,邀請院士、教授等專家到梨樹授課,開展人才培訓,培養更多的鄉土專家和適用人才,從而打造高端院校與地方政府合作的典范。
五是服務“三農”平臺。建立起多學科、多角度、多層次的服務“三農”新模式,為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提供有力保障。
“梨樹黑土地論壇”已成為梨樹縣向世界展示自己的最美名片。
闊步向前,
“梨樹黑土地論壇”挺進博鰲
今年10月11日,由中國農業大學、中國科學院、梨樹縣政府主辦的“梨樹黑土地論壇”挺進2016首屆中國農業(博鰲)論壇。
本屆論壇以“肥沃黑土、優質綠色”為主題,旨在讓更多的國內外專家學者關注黑土地發展,研究制約黑土地區域可持續發展的瓶頸問題,吸引更多的企業家走入黑土地區、駐足黑土地實現產業升級、共同發展,從而共同推動農業產業可持續健康發展。
在本屆論壇上,梨樹縣發布了《非鐮刀灣地區“梨樹模式”》綠皮書;梨樹縣被授予“中國農民專業合作社創新示范基地縣”“中國優質綠色農產品創新研發基地”“黑土地保護示范縣”;縣農業技術推廣總站站長王貴滿被授予“黑土地保護成就獎”。論壇還全方位推介了梨樹的資源稟賦、基礎優勢和優惠政策,全景展示了梨樹現代農業發展成果,擴大了梨樹對外影響力和知名度,助推了“梨樹黑土地論壇”向高端世界論壇邁進。
2016首屆中國農業(博鰲)論壇,邀請了國家發改委農業經濟司巡視員胡恒洋,吉林省四平市委常委、秘書長閆旭,四平市政府副市長王宇,梨樹縣委書記陳志濤,梨樹縣委副書記、代縣長郭志勇,中科院沈陽生態所黨委書記、副所長姬蘭柱,中國農業大學新農村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吳海芹,白城市農業科學院院長、黨委書記任長忠,中國農業大學教授任圖生,黑龍江農墾總局農科院院長馬守義,《四平日報》社社長、總編張赤,國際綠色經濟協會會長鄧繼海,梨樹友好商會、梨樹縣各類專業合作組織理事長以及國內一些涉農企業的董事長等嘉賓出席。
會議期間,開展了多場專家報告和推介對話交流。與會的各位專家同臺論道,暢所欲言,互通有無。俄羅斯科學學院院士任長忠、黑龍江省農墾總局農科院院長馬守義等院士、專家圍繞黑土地的可持續利用和保護、黑土地經營管理、推廣保護性耕作模式等內容所作的主旨報告,立意高遠,抓住了現代農業、黑土地未來發展趨勢的焦點,開闊了人們的視野。
在農產品推介招商環節,梨樹縣和全國相關農產品企業代表做了推介發言,充分展示了各自農產品的優勢,達到了互通互聯、整合資源、共同發展的目的。梨樹縣政府還分別與美國金伯利農場、重慶市吉林商會、福建省吉林商會、廈門市吉林商會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江西濟民可信集團與吉林省建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達成項目合作協議……“梨樹黑土地論壇”,梨樹縣這一靚麗名片的影響力正充分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