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小萍
關鍵詞:《顏氏家訓·勉學》;閱讀觀;圖書館閱讀推廣
摘要:《顏氏家訓·勉學》是顏之推根據自身經歷和見識勸勉子孫后代要好好讀書的名篇佳作,其中蘊含了豐富的閱讀觀,對此,筆者一一進行了整理,還提出了一些對圖書館閱讀推廣有所裨益的啟示。
中圖分類號:G25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16)12-0136-02
1背景
《顏氏家訓》是我國南北朝時期北齊文學家顏之推的傳世代表作。它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內容豐富、體系宏大的家訓,也是一部學術著作。全書共七卷二十篇,其內容涉及諸多領域,闡述立身處世治家為學的方法,強調教育體系應以儒學為核心,尤其注重對孩子的早期教育,并對儒學、文學、佛學、歷史、文字、民俗、社會、倫理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獨到的見解。文章內容切實,語言流暢,具有一種獨特的質樸風格,對后世的影響頗為深遠,享有“古今家訓,以此為祖”(明人王三聘《古今事物考》)的美譽。清人王鉞在《讀書叢殘》中說:“北齊黃門顏之推《家訓》二十篇,篇篇藥石,言言龜鑒。凡為人子弟者,當家置一冊,奉為明訓,不獨顏氏”。宋人晁公武《郡齋讀書志》也說《顏氏家訓》“述立身治家之法,辯正時俗之謬,以訓世人”。
在推廣全民閱讀的今天,各大城市及地區的各種閱讀推廣活動舉辦得有聲有色,讓很多讀者意識到了閱讀的重要性,但總體而言仍然達不到比較理想的效果。所以,我們不僅要反思圖書館的閱讀推廣方法,還要從傳統文化中學習借鑒、汲取經驗。據此,筆者整理了《顏氏家訓》中蘊含的閱讀觀,希望對廣大讀者有所裨益。
2《顏氏家訓·勉學》中的閱讀觀
《顏氏家訓·勉學》反復勸人要好好讀書,自求上進,并強調為學貴在真知,不可自欺欺人。這在今日社會仍有教育意義。諸如此類關于閱讀的內容,筆墨頗多,筆者仔細整理了篇中關于閱讀觀的部分,并對其進行分類。
2.1閱讀動機:明理、修身、利行
《顏氏家訓·勉學》篇中提到:“夫所以讀書學問,本欲開心明目,利于行耳。……所以學者,欲其多知明達耳?!驅W者所以求益耳”。
在顏之推看來,讀書的目的主要是為了開啟心智、增長見識和修身養性。但在南北朝時期,很多士大夫讀書的目的僅僅在于獲取官位,或是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對于治國、治世毫無用處。當時以清談為學問,以玄言為高雅,能談玄即名士,善品評為時尚。若不能玄談的,好似不夠名士的資格。在此風氣的影響之下,當時之人都以才學來標榜自己,以巧辯勝人為榮,反而以虛心求學為恥,稍微有一點學問的人“便自高大,陵忽長者,輕慢同列”。顏之推反對這種學風,主張虛心務實、博學廣師,而不可傲慢自大、目空一切。他認為,學習本身的目的在于“求益”,倘若有了一丁點知識,讀了幾卷書就夜郎自大、目中無人,那么這對自身的修養不僅沒有益處,反而會帶來不好的效果,“如此以學自損,不如無學也”。
2.2學習態度:勤奮刻苦與持之以恒
《顏氏家訓·勉學》開篇就寫道:“自古明王圣帝,猶須勤學,況凡庶乎?”即使是自古以來的那些圣明帝王,尚且需要勤奮學習,何況普通百姓呢?
顏之推列舉當時士大夫的例子,描述了當時士大夫子弟“飽食醉酒,忽忽無事,以此銷日,以此終年”的慵懶散漫的日子,導致的結果就是“及有吉兇大事,議論得失,蒙然張口,如坐云霧,公私宴集,談古賦詩,塞默低頭,欠伸而已”。他從反面告誡子孫,讀書應該勤奮刻苦,才不致“長受一生愧辱哉”!他還引用古人勤學的例子,“古人勤學,有握錐投斧,照雪聚螢,鋤則帶經,牧則編簡,亦為勤篤”,也用古人和同時代人勤學的實例來說明讀書要勤。
顏之推強調讀書不僅要勤,還要持之以恒,養成終身學習的好習慣。首先他認為讀書越早越好,因為“人生小幼,精神專利,長成已后,思慮散逸,固須早教,勿失機也”。他用自己的親身經歷來舉例說明讀書越早越好,“吾七歲時,誦《靈光殿賦》,至於今日,十年一理,猶不遺忘。二十以外,所誦經書,一月廢置,便至荒蕪矣”。他還提到如果青少年時期有困難而失去了求學的機會,便“猶當晚學,不可自棄”。顏之推認為晚年也應該抓緊時間讀書學習,不能放棄,還列舉以下例子說明:“荀卿五十始來游學,猶為碩儒;公孫弘四十余方讀《春秋》,以此遂登丞相;朱云亦四十始學《易》《論語》,……皆終成大儒”,還列舉曹操和袁遺從小到老勤學不輟的例子加以佐證,“魏武、袁遺,老而彌篤;此皆少學而至老不倦也”。
2.3閱讀方法:博精結合、知行合一、相互切磋
顏之推認為閱讀要博覽和專精相結合。《顏氏家訓·勉學》篇中指出:“夫學者,貴能博聞也”。顏氏認為,只有博覽,“明《六經》之旨,涉百家之書”,才能“兼通文史,不徒講說”,進而“學備古今,才兼文武”。顏之推不僅強調博覽的重要性,認為讀書貴能博聞多識,也認為讀書需“專精”。他寫道:“光陰可惜,譬諸逝水,當博覽機要,以濟功業;必能兼美,吾無間焉?!彼J為時間寶貴,光陰易逝,因此,應當廣泛閱讀書中那些精要之處,以求對自己的事業有所幫助。如果能把博覽與專精結合起來,就令人十分滿意。文中更是用“博士買驢,書券三紙,未有驢字”來諷刺那些只知博覽,不懂專精,對文章旨意不得要領的學士。
此外,顏之推還強調讀書要知行合一。正如他在《勉學》篇中提到:“學之所知,施無不達”。從學習中所獲取的知識,在哪里都可以運用。他還提到:“夫所以讀書學問,本欲開心明目,利于行耳?!焙苊黠@,顏之推認為閱讀知識的學習是為行為實踐奠定基礎,必須與“行”相結合或者能夠指導實踐。他反對當時“世人讀書者,但能言之,不能行之”這種空談的作風,認為讀書學習必須親自去體驗,必須在實踐中學習真正的知識。他還提到應注重觀察和親身體驗所獲得的知識,“必須眼學,勿信而受”。
3《顏氏家訓·勉學》中的閱讀觀及對圖書館閱讀推廣的啟示
3.1圖書館應注重早期閱讀推廣,為建立學習型社會打好基礎
顏之推提出的“固須早教”對早期閱讀推廣有很好的啟示作用。嬰幼兒期一般是指出生至3歲階段,這一時期是人類智慧潛能開發的關鍵期,正如日本七田真教授提出的:“嬰幼兒的頭腦,2歲比3歲好,1歲比2歲好,0歲比1歲好,越接近0歲接收能力越好,稱之為才能遞減法則”。而閱讀可以促進腦神經發育,是左右腦智能開發最好的方式。美國著名閱讀專家吉姆·崔利斯在《朗讀手冊》中也指出“從何時開始閱讀都不算早”。發達國家都已有全面的早期閱讀推廣計劃,而我國起步較晚,僅在某些大城市推廣得比較成功。因此,我國圖書館推廣早期閱讀可以向發達國家學習,并結合我國國情制訂出適宜的早期閱讀推廣計劃,培養嬰幼兒閱讀好習慣,激發嬰幼兒閱讀興趣,為終身學習打好基礎,為建立學習型社會貢獻力量。
3.2全民閱讀推廣應注重持續性,應建立長效機制
顏之推提出的勤與恒相結合的學習態度也值得大力弘揚。全民閱讀是一項百年樹人的基礎工程,需要建立長久而穩定的體制機制保障。2015年4月20日,由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組織實施的第十二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結果顯示:2014年我國成年國民圖書閱讀率為58.0%,較2013年上升0.2個百分點;報紙閱讀率為55.1%,較2013年上升2.4個百分點;期刊閱讀率為40.3%,較2013年上升2.0個百分點;受數字媒介迅猛發展的影響,數字化閱讀方式(網絡在線閱讀、手機閱讀、電子閱讀器閱讀、光盤閱讀、Pad閱讀等)的接觸率為58.1%,較2013年上升8.0個百分點。由此可見,盡管全民閱讀推廣已經持續了將近十年的時間,但讀者仍主要停留在淺閱讀、碎片化閱讀階段,不愿進行深閱讀。因此,圖書館在閱讀推廣過程中應注重閱讀的持續性,不應該是應景、應時的短效性、節日型、運動型活動,而應該成為圖書館的常規活動,必須探索長效機制與可持續發展機制,保證閱讀推廣活動產生實際效果。
3.3全民閱讀推廣過程中應注重閱讀方法的推薦
顏之推提出的博精相結合的方法很值得借鑒。盡管很多人都喜歡看書、閱讀,但對于閱讀方法的掌握還需提高。甚至有讀者讀過一本書后,只留下簡單的印象,或一無所獲。圖書館在閱讀推廣過程中,給讀者開必讀書目、列出書單是很有必要的,但告訴讀者一些有效的閱讀方法也非常必要,尤其對青少年讀者或者有閱讀困難和閱讀障礙的讀者更應如此。
4結語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經過歷史長河的蕩滌,無數經典名著閃耀著智慧的光芒。在信息化的今天,我們仍然應該繼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额伿霞矣枴っ銓W》中蘊含的豐富的閱讀觀對我們今天的全民閱讀推廣具有很實際的借鑒和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顏之推.顏氏家訓[M].檀作文譯注.北京:中華書局,2011:94-140.
[2]王波.圖書館閱讀推廣亟待研究的若干問題[J].圖書與情報,2011(5):32-35.
[3]第十二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EB/OL].http://www.chuban.cc/yw/201504/t20150420_165698.html.
[4](明)王三聘輯.古今事物考[M].上海:上海書店影印出版社,1987:34.
[5]胡杰,過言之.0—3歲嬰幼兒閱讀特點及閱讀推廣方式[J].圖書館學刊,2014(10):77-79.
[6](日)七田真.21世紀最佳育兒法[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1:17-18.
(編校:崔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