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龍
(吉林體育學院田徑教研室 吉林長春 130022)
體能訓練對跳遠運動員成績的影響
陳小龍
(吉林體育學院田徑教研室 吉林長春 130022)
田徑運動是體能主導類的運動項目,運動員體能直接決定技術的發揮和運動成績的水平。隨著跳遠運動技術的日趨完善,通過系統訓練,運動員基本都能掌握正確合理的技術動作,那么成績的提高和穩定就越來越依靠體能的支撐。通過對6名高校男子跳遠運動員進行合理的體能訓練,讓運動員全面提高體能,進而加強了運動員的技術穩定性和發揮技術的身體能力,為高校跳遠運動員訓練提供新的訓練模式。
體能訓練 跳遠運動員 成績
1.1 研究對象
該文以體能訓練對跳遠運動員成績的影響為研究對象。
1.2 研究方法
文獻資料法:根據研究的內容,查閱有關體能訓練和跳遠訓練方面的文獻約30余篇。
實驗法:在吉林省3所高校東北師范大學、長春師范大學、吉林體育學院分別選取男子跳遠運動員6人,成績在6.70~7.40m之間。進行為期兩個月的兩個階段體能訓練,第一階段是強化體能訓練,第二階段是體能訓練與專項技術結合,最后對比跳遠成績和助跑成功率,檢驗體能訓練的有效性,形成良好的訓練模式。
統計法: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統計,為撰寫論文提供可靠的依據。
2.1 第一階段的訓練模式
速度訓練:第一階段的速度訓練是以短跑技術訓練、節奏訓練和速度耐力訓練為主。上坡跑可以提高運動員短跑的屈髖前擺的意識,下坡跑可以讓運動員體會放松加速的感覺;跨欄練習建立穩定和快速的短跑節奏,可練習三步跨欄、五步跨欄的練習;阻力跑和100~300 m的間歇跑和變速跑是提高運動員的速度耐力,為專項訓練儲備良好的速度能力。
力量訓練:第一階段的力量訓練是以大強度的上肢力量訓練和核心力量訓練為主,以下肢中等力量強度訓練為輔助。跳遠運動員的上肢擺動力量往往被忽視,但恰恰相反,無論是跳遠助跑還是起跳上肢擺動力量都是最關鍵的。核心力量訓練內容是穩定狀態下的靜力性動作、穩定狀態下的無負荷動作和非穩定狀態下的靜力性動作為主要訓練方式,目的是穩固身體,做正確的力量訓練姿勢。
耐力訓練:第一階段的耐力訓練要有一定的訓練強度,主要目的是儲備耐力素質和能量,為下一階段的專項訓練做準備。
技術訓練:第一階段的技術訓練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跑格和全程助跑,目的是為了讓運動員建立良好的助跑節奏和助跑速度,保證助跑的成功率;另一部分是各種助跑接多級跳,強化起跳能力和跑跳結合能力。
2.2 第二階段的訓練模式
速度訓練: 第二階段的速度訓練是以節奏訓練和絕對速度訓練為主。繼續跨欄練習建立穩定和快速的短跑節奏;30~100m的起動跑、行進間跑是提高運動員的絕對速度,為專項訓練儲備良好的速度能力。
力量訓練:第二階段的力量訓練繼續以大強度的上肢力量訓練和核心力量訓練為主,以適當的大強度下肢力量訓練為輔助。適當加強下肢大力量訓練,為跳遠起跳技術訓練提供力量儲備。核心力量訓練內容改為以非穩定條件下克服自身阻力訓練、非穩定狀態下自由力量訓練、非穩定狀態下核心爆發力訓練為主要訓練方式,是核心力量訓練跟接近專項訓練。整體的力量訓練都向專項訓練轉化。
耐力訓練:第二階段的耐力訓練是小強度,目的是以放松和儲備基礎耐力。

表1 體能訓練前后跳遠成績以及成功率對比分析表
技術訓練:第二階段的技術訓練增加了比重,強化專項訓練。一方面,繼續全程助跑訓練,加強助跑節奏和助跑速度;另一方面,進行半程助跑跳遠和全程助跑跳遠技術訓練,完善助跑、起跳、騰空與落地技術。
2.3 體能訓練前后跳遠成績以及成功率對比分析
表1可以看出體能訓練前后成績對比和試跳成功次數的對比。通過兩個階段系統的體能訓練,跳遠成績有所提高,說明技術的掌握和專項身體素質都有所提高,專項技術的發揮也更加穩定;助跑試跳的成功率全部都有提高,通過體能訓練,建立了穩定的助跑節奏和助跑速度,快速的跑跳結合能力,強有力的上肢擺動力量以及穩定的核心區力量。高效的助跑成功率是提高跳遠比賽成績的關鍵。
提高成績的關鍵。特別是針對高校跳遠運動員更加適合,因為這些運動員已經是跳遠技術基本定型的運動員,更需要通過全面加強各項身體素質,使速度、力量、耐力等素質趨于平衡,從而提高運動員跳遠技術水平,提高技術的穩定性和助跑成功率。高校跳遠運動員的訓練融入體能訓練是一種科學合理的訓練模式。
[1]王衛星.運動員體能訓練新進展——核心力量訓練[J].中國體育教練員,2009(4):18-19.
[2]袁運平.運動員體能與專項體能特征的研究[J].體育科學,2004 (9):48-52.
[3]王衛星,彭延春.運動員體能與技戰術發揮的關系[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7(3):289-293.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35.034
G807
A
2095-2813(2016)12(b)-003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