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堆,高效利用鈾資源,保障核燃料供應安全
——專訪我國快堆首席專家徐銤院士
Fast Reactor can Effectively Use of Uranium Resources to Ensure the Security of Nuclear Fuel Supply——Interview with Academician XU Mi,Chief Expert in
the Field of Fast Reactor
編者按:“快堆”是“鈉冷快中子反應堆”的簡稱,是世界上第四代先進核能系統的首選堆型,代表了第四代核能系統的發展方向??於训暮巳剂祥]合式循環,可使鈾資源利用率提高至60%以上,也可使長壽命核廢料產生量得到最大程度地降低,實現放射性廢物最小化。國際社會普遍認為,發展和推廣快堆,可以從根本上解決世界能源的可持續發展和綠色發展問題。

徐 銤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快堆首席專家,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快堆工程部總工程師(1996-2012),國家能源工程快堆工程研發(實驗)中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徐銤是中國快堆事業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
《中國核電》:徐銤院士,您好!作為我國快堆方面的首席專家,請問您當初是如何參與到研究快堆這一偉大事業中的?
徐銤:1955年,國家在北京西南郊區建設了新的核科研基地,代號為601所,就是后來的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國家把601所作為一個基礎核研究基地,當時毛主席和周總理都非常重視。
1961年7月,我畢業于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核反應堆工程專業,來到601所從事零功率實驗裝置物理試驗工作,渴望能為祖國的核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1964年,為積極響應黨中央的號召,作為那個時代的“下放干部”,我被下放到了信陽專區河南羅山縣,一年之后才回來?;貋淼臅r候,我所在的研究所已經成立了多個專業小組來研究快堆,包括物理、鈉工藝、熱工水力、材料、燃料等。這個時候我國快堆處于基礎研究階段,而我對快堆領域還一無所知,所以就利用空閑時間跑圖書館查資料。從已經發展快堆的國家發表的一些文章中我發現了快堆的優點,比如快堆可以增殖,即裂變燃料可以越燒越多,對此我非常感興趣。
1970年6月29日晚11點,這是一個具有重大意義的時刻,我們研究小組研制的快中子零功率實驗裝置達到臨界。當時研究小組有兩個運行班,我是其中一個班的班長。臨界時,正趕上我所在的班值班,那是我一生難忘的時刻。這是我國第一個快中子零功率裝置達到臨界。
1971年,由于政治原因,國家將一些關鍵的、重要的研究工作轉移到四川的核工業一院,就是現在的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當時快堆科研陷入了經費不足、方向不明確的窘境,研究人員一撥接著一撥離開,原本300余人的隊伍在短短一年中只剩下100多人。我選擇堅持下來,繼續堅持研究快堆工作。
1986年,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改變了快堆的命運。當時200多位專家匯聚北京,共同商討,我也參加了這一次決定快堆命運的關鍵會議。討論會上,我作為快堆主要負責人之一,與其他同志一起提出了發展快堆的建議。發言后,與會專家對快堆項目發展前景及戰略意義開展了廣泛的討論,最終我們快堆獲得了最多的經費,快堆作為能源領域的項目納入了國家“863計劃”。國家給了快堆項目3.9億的經費,其他的還有高溫氣冷堆和聚變裂變混合堆等,經費相對少一些,可以看出,國家對快堆的發展是非常重視的。
《中國核電》:我國快堆的建設經歷了怎樣的過程,請您簡單解答一下。徐銤:可以說,“863計劃”對快堆的發展是一個非常大的轉折點,這個項目還得到了時任國家科技委主任宋健的支持,他認為中國實驗快堆是個重要項目,所以他召集當時的計委(現在的發改委)、科技委(現在的科技部),還有核工業部(現在的中核集團)一起湊了3億多經費。之后在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重新組建快堆小組。
1990年,我們開始進行中國實驗快堆概念設計,由于經驗不夠,一開始團隊對快堆技術了解得不夠透徹,需要不斷地摸索,所以花費了大量的時間。這個時候,俄羅斯的專家在北京核工業展覽會上了解到我國正在研制快堆,希望與我方合作,而我們也希望有專家指導,雙方達成一致。首先的合作內容是俄方審閱我們的概念設計,對我方的概念設計提了幾條意見,當然也贊成我們選擇的一些運行參數,這些參數比較接近原型快堆的參數。法國也是有建造快堆豐富經驗的國家,也贈送給我們6個快堆專業的設計程序,并培養我們的技術人員學會使用。我國實驗快堆在俄羅斯機械制造試驗設計局、俄羅斯核動力設計院和俄羅斯動力研究院合作下自主設計、建造和運行。我們也從俄方購買了一些關鍵的安全設備,如泵、蒸汽發生器、控制棒驅動機構、燃料操作機等,即便如此,建造快堆設備的國產化率仍在70%以上。
按照正常的進度,建成實驗快堆后,下一步應該依次做原型快堆、示范快堆,最后設計、建造商用大堆。借助于俄方有關實驗快堆的經驗支持,我們選擇中國實驗快堆的主要參數盡量接近大堆,把原型快堆跳過去直接做示范快堆。目前該堆正在設計,將于2017年底開始建造。
《中國核電》:請您介紹一下快堆對我國核電發展有哪些重要意義?
徐銤:快堆對我國有多重要呢?如果沒有快堆的話,我國未來核能發展會很受限制。大家普遍認為我國鈾資源比較豐富,但是我國未來需要建設大量的壓水堆核電站,同時就需要充足的鈾資源,而現有的鈾資源遠遠不夠。一座100萬千瓦的壓水堆,運行60年需要1萬噸天然鈾;如果我國在未來30年需要建設200個百萬千瓦級壓水堆,就需要200萬噸天然鈾,這是相當大的量。國際上,天然鈾的價格高達130~260美元/千克鈾(目前的價格是20~40美元/千克鈾),國際產量也就只有500~700多萬噸,所以我們要用200萬噸鈾資源不太可能實現。如果我國的鈾資源主要依靠進口,若出現問題,就會導致我們200個百萬千瓦級的壓水堆核電站停堆,后果不堪設想。所以,不能依靠國外的鈾資源來支撐我國未來所有的核電站。
發展快堆則解決了這個問題,壓水堆用的是天然鈾中僅占0.7%的235U,但在天然鈾中占93%的238U在吸收中子后會衰變成裂變材料钚。將壓水堆產生的钚裝在快堆中運行,功率較大的快堆就能增殖钚,也就是钚越“燒”越多。這一過程真正消耗的是238U,把238U變成了裂變的材料,相當于變廢為寶。如果單單是壓水堆,利用率僅有0.5%~1%,有了快堆以后,天然鈾利用率能夠達到60%~70%。
我國目前還面臨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霧霾。霧霾的產生原因是什么?是二氧化碳,我國人口眾多,我國排放的二氧化碳是最多的;每生產1度電,排放的二氧化碳也是最多的。第三次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做出了決定:在2050年到2100年間,各國要把二氧化碳的排放降到現在的一半,如果不能做到,可能會被他國收取碳稅。在各種清潔能源中,從整個生產鏈產生的碳當量講,核能是每度電排放量最少的。所以我們應大力發展壓水堆核電站,盡快建起大型的增殖快堆,到2035年,將大型商用快堆投入運行。我們的目標是從2020年開始設計,用15年的時間建造一個120萬千瓦的大堆。為什么是120萬千瓦?因為法國、俄羅斯、日本都是120萬千瓦,便于互相之間交流學習。我國應根據自身優勢,揚長避短,發展快堆,提高鈾資源的利用效率,對緩解我國的能源危機、加強環境保護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中國核電》:目前,核電的安全性受到公眾廣泛的關注,請您談一談快堆的安全是如何保障的?
徐銤:從1960年起世界范圍內開始建造的快堆全都是鈉冷快堆,一共有21座,所有快堆運行過程中,沒有發生過一起放射性鈉泄漏事故。
快堆中最令人顧慮和擔憂的是鈉水反應,所有設備中僅蒸汽發生器中有水,管外的鈉不是一回路的放射性鈉,而是幾乎無放射性的二回路鈉。換熱管萬一泄漏就會發生鈉水反應。實際上,這是在可控范圍內的,反應堆不僅按核安全級的設計和建造,而且安裝有多種探測器,如果發生工業事故——鈉火或鈉水反應,只要保證有放射性的鈉不會泄漏出去即可。具體是這樣控制的:一回路有一個直徑為8 m的大鈉池,外面還套有一個相同厚度材料的保護池;內部池里有260 t的鈉,一旦泄漏到保護池底部,兩個池中間的探測器會立即探測到,并且外部池會兜住這些鈉。換句話說,260 t的放射性鈉不會對外部環境造成影響。
另外一個問題是,我們要把鈉抽出來放到另外一個小房間去凈化,將鈉凈化到雜質在3 ppm以下,這樣鈉在接觸不銹鋼時,不銹鋼每年僅腐蝕5μm,而池壁的厚度是25 mm,絕對不會腐蝕穿透不銹鋼。房間內的裝鈉管道是雙層管,所以有雙重保障,不會漏鈉。有人擔心,鈉可能通過管道內的一些設備泄漏出來,這個顧慮也是可以消除的,首先這個房間是密閉的,一旦大量泄漏,馬上充入氮氣,或者減送風量、增抽風量,鈉就逐漸不再燃燒了。其次,在管道底下放一個接鈉盤,這個盤子呈傘狀,如果鈉落到傘上就從管子流到接鈉盤中,所漏出的93%到97%的鈉,都會保存在盤子里;再加上管道里的氧很少,因此不易燃燒。就算發生鈉火,通過探測器可以探測到,馬上處理就沒有問題。至于二回路的鈉,幾乎沒有放射性,出了問題也純粹屬于工藝事故。
現在還有一個大家比較擔心的問題,就是霧火。它噴出來后會很快燃燒。如果空氣比較潮濕,120 ℃、110 ℃就可能燃燒。原來沒有一個快堆遇到過這種情況。但是比利時在做太陽能設備試驗的時候,由于壓力過高而發生了霧火。我們的處理方法是,假如發生霧火,房間一旦壓力大了,房門會自動打開,將氣體釋放到另外一個房間而減壓。另外,管道的設計嚴格遵循設計準則,使用雙層管,并放一些探測絲以便及時探測,多重保障萬無一失。這一層一層的探測保護措施稱之為“縱深防御”。
中國實驗快堆堆芯熔化的概率是10-6/堆年。即使熔化,也不會發生蒸汽爆炸,因為鈉的導熱能力非常強,是水的130倍。一旦堆芯熔化,向下流動接觸鈉時溫度大約是450 ℃,還需上升433 ℃以上才能夠變成蒸汽,由于鈉冷卻非??欤瑢С龃罅繜崃浚瑴囟葻o法達到臨界點,因此不會產生蒸汽爆炸。堆芯熔化后流到一個傘形的大盤子里,為防止二次臨界,傘形將熔融的堆芯自動鋪開,鈉的自然對流把熱量帶走,放射性物質就在池子里,不會泄漏,即最強的放射性物質會限制在堆容器(鈉池)以內??梢钥闯?,縱深防御的理念始終貫穿整個設計周期。
《中國核電》:目前,我國在發展核電過程中遇到一些阻礙,請您談談我們應該如何看待核電的發展?
徐銤:國際上,現在美國不愿意建設大的快堆,也不鼓勵國外建大的快堆,因為快堆產生的239Pu是核武器的原料。美國主張建造一些小模塊式的快堆,但是俄羅斯、法國、日本、韓國、印度不這樣認為。中國、俄羅斯、法國、日本、印度、韓國現在都不會放棄快堆,尤其像中國這樣需要能源大量的國家,要想不受制于人,就必須把快堆建成。我們有信心,也有能力!
我國對建設核電站是有嚴格的安全要求的:第一,要保證隨時可以停堆;第二,發生事故時余熱一定要能導出去;第三,不能污染環境?,F在在建的以及未來要建的核電站都必須達到這三個要求。目前,由于公眾關于核電知識的普及不夠,導致我國內陸廠址無法開始。我認為,核電站在設計時就要保證不會污染環境。如果將含放射性的廢水變成膠體或者固體,就不易污染環境。其次,核電站還是應該規模化建設起來,因為目前沒有別的清潔能源可供使用。太陽能、風能在生產裝置設備時釋放出來的二氧化碳要比核能高。原因是因為這些能源密度小,需要的設備量就大,占地面積也大;而核能密度大,生產同樣的電能,核能需要生產鏈的設備少,放出的二氧化碳就少,占地面積也小。根據國際原子能機構的評估,核能排放的二氧化碳是最低的,風能放出的二氧化碳大約是核電的兩倍多,所以發展核電是現階段環保的首選。
我認為,核電發展不單單是一個技術性問題,也是國家的問題。如果是國家小,能源可以依賴進口,比如意大利;而我國則不同,無法輸入電能。輸入石油和天然氣有一定風險,所以應該把精力放在國家的需要上,把我國真正的能量發揮出來,這是最穩妥的。核能在一個國家不僅僅是能源,還代表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目前,“一帶一路”的很多沿線國家都希望能夠發展核能,這樣就給我國的核電發展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機遇。我國核電開發與建設已形成自己的特色,自主研發的第三代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華龍一號”目前已經走出國門,形成自己的品牌。因此,我國核電發展應該從國家的角度考慮,要充分發揮這種顧全大局的精神。面對爭議,我們應該用辯證的眼光看待,求同存異,審時度勢,從大局出發,謀求長期效益。
(本刊記者 王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