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建軍
·尋找新工匠系列報道·
大工匠是如何被孵化的?
——記河南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洛陽卷煙廠設備管理技師團隊
文/李建軍
河南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洛陽卷煙廠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著力打造新時代的設備大工匠孵化基地,孕育了一大批身懷絕技的工人技師們,在促進卷煙設備精益管理的同時,也創造了企業良好的經濟效益。
—題記
在洛陽市有一家具有悠久歷史的企業,自一體化重組以來,歷經35年的陽光沐浴,如今已成長為洛陽市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行業內有口皆碑,它就是——河南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洛陽卷煙廠(以下簡稱“洛陽卷煙廠”)。

自建廠35年來,洛陽卷煙廠不斷強化設備管理,探索創新模式,企業各項綜合指標持續提升,部分指標已達煙草行業先進,企業迎來嶄新發展階段。據統計,累計生產卷煙635.4萬箱,實現稅利167億元,上繳稅收歷年來居洛陽市前二名。2015年,企業年度實現稅利24億元,再創新高。2010年,洛陽卷煙廠率先成功通過全國優秀卷煙工廠達標驗收,成為全國煙草行業首批達標的中小型卷煙生產企業。
在洛陽卷煙廠,所有進入車間的人都要穿戴整齊。穿行在一塵不染的生產車間,處處井然有序地張貼著與生產管理、技術創新、設備管理相關的生動宣傳畫。洛陽卷煙廠的大工匠們,就從這些生產車間中被孵化出來。
走進洛陽卷煙廠,隨處可感受到精雕細琢、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這是洛陽卷煙廠代代傳承歷史的積淀。穩得住心神、技術精湛的洛煙“工匠”,正用嶄新的時代思維與進取精神,形成洛煙獨特的濃厚“工匠”氛圍。
正如洛陽卷煙廠黨委書記、廠長齊建華所說,在洛陽卷煙廠的奮斗史冊中,歷任廠領導班子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一年接著一年干”,逆境之下不低頭、困難面前不退縮,“榮辱與共,開拓進取,自強不息,艱苦奮斗”的精神,已深深地融入企業的血脈傳承中,激勵著一代又一代員工,向著一個共同的目標,奮勇前進。
孵化,原指昆蟲在卵內完成胚胎發育后破殼而出的現象。然而,洛陽卷煙廠的領導們受其啟發,為培育工廠的大工匠而專門建立了孵化基地。經過一段時間的孵化,一批批工人技師級的大工匠脫穎而出

鏡頭聚焦:10月28日上午,在洛陽卷煙廠的會議室,記者一行采訪了該廠的副總工程師張勝利。就如何培養大工匠,做好設備管理的技革、創新等工作,記錄了他們的一些措施和做法。
2014年以來,經河南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和國家煙草專賣局批準,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投資9億元在洛陽伊濱新區進行“十三五”易地技改項目建設,項目預計2018年可實現整體搬遷投產。企業向著新一屆廠領導班子提出的打造行業一流特色工廠目標的夢想闊步前進。機械設備的更新改造,更是助推企業的發展速度,為企業的騰飛插上了有力的翅膀。目前,洛陽卷煙廠的市場觸角已延伸到了東南亞、非洲等市場,創造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在洛陽卷煙廠的會議室里,記者采訪了該廠的副總工程師張勝利。對于打造大工匠孵化基地,他談了他們的措施和設想。
煙草行業是設備利用率非常高的產業,設備的正常運轉是保證生產經營的重要前提。做好設備的維護保養工作更離不開廣大的工人技師們。為此洛陽卷煙廠積極響應國家、省、市等上級部門培養大工匠的精神,一步一個腳印的將此項工作落到了實處,為高級技能人才的脫穎而出奠定了堅實基礎。
一是工廠專門成立了教研組。為專家、技師及工人們互動學習,提供了學習園地,也提升他們的技術水平。同時,薈萃的各類金點子、銀點子、好想法等,在教研組得到進一步升華。
二是舉行授課競賽。工人技師們將各自的研發成果以PPT的形式介紹給同事們,使知識及經驗得到推廣傳播。參照“學習金字塔”的方法:聽一聽,一年后知識流通率是5%;討論一個問題,一年后知識流通率是50%;講課培訓,一年后知識流通率就會達到90%。這種授課效果是非常可觀的。工廠還專門對所有授課人進行評比,評選出名次,給予榮譽和獎勵。為增強授課效果,工廠挑選了一批業務骨干組建了內訓師團隊,不定期地赴各相關企業進行授課交流。對于內訓師隊伍的建設,張勝利也是傾盡了心血。他根據每位技師掌握的技術特長,對其量身定做,協助他們選定自己的授課主題。如現為工廠卷機班長的張紅軍,主要研究的是軸承,張勝利給他的建議是聚焦到擅長的卷揚機上。如某一型號的卷煙機,這臺設備上用了多少個軸承,特異的有哪些?再就是,軸承故障的判斷經驗是什么?讓聽過你講課的人,走到機器面前就能夠判斷出機器的軸承哪個方面出了問題。還有哪些軸承是自己獨創研究的,個別較難拆卸的軸承,拆卸經驗是什么?現在張紅軍自豪地說,我把這臺機器上的所有軸承都搞清楚了。多少規格的,多少型號的都熟記于心。他還將軸承的異常的聲音分為5類,有20種現象。另一個是卷包車間的工程師李乃利,他負責的是氣動技術。張勝利向他建議就聚焦到氣動元件在設備上的應用,有多少氣缸,多少規格,哪些是特異的,如果替代的話,有哪些國產品牌可以代替,現在他把這方面搞得非常熟悉。
三是建立了“3+3高技能人才”模式。根據河南省中煙下達的“建立維修工的動態管理機制的研究”課題,洛陽卷煙廠根據實際情況提出了“3+3高技能人才”模式。以前“設備效率低,備件費用高,故障停機多”,現在我們導向為“企業發展的需要,團隊建設的需要,個人成長的需要”,這樣一來,設備利用率得到了根據性的轉變。
四是建立激勵約束機制。培養員工要有發自內心的創新干勁,與之配套的是建立了“四會”人才評價機制,即“會干、會創、會寫、會講”四項內容。對工人技師進行綜合評分,量化考核合格后,才能進行聘任。根據這個體系來激勵更多的技師向更高層次發展,形成了能者上庸者下的良好氛圍。這樣的機制,也促使我廠大工匠的快速成長。
五是采用“走出去,請進來”的蹲點學習方式。工廠除了選派人員去兄弟單位學習以外,我們也設想逐步建立自己的大工匠孵化基地,邀請一些行業前沿的技術專家(如西門子等)來公司進行交流,課程由學院和公司的內訓師共同編寫,外單位的職工也可以到我們公司學習,由我們公司的技術骨干、內訓師對其面對面地指導授課。
六是培養優質客戶,弘揚民族設備品牌。機械設備國產化是大勢所趨,過去公司的煙機全依賴進口,服務起來非常不方便,一旦遇到問題我們也很苦惱。現在經過國內煙草行業的技術攻關和努力,我們打破了國外的技術壟斷。國產的煙草設備在服務方面有很大優勢,24小時服務,隨叫隨到。有了國產完整的工業體系,我們在與國外相關廠家合作方面,就處于主動地位,有了話語權。
精益管理,就是提高顧客滿意度、降低成本、提高質量、加快流程速度和改善資本投入,實現價值最大化。健全的設備管理制度,完善的激勵機制,使工人技師們工作熱情高漲,技術革新成果顯著

鏡頭聚焦:10月27日下午,在洛陽卷煙廠的生產車間,伴隨著加工車間的機器轟鳴聲,設備管理部主任劉亦堅及工人技師們一起忙著進行設備改造和技術革新工作,他們時而討論,時而試驗,直至成功的喜悅掛在了臉上。
在國家鼓勵技術創新的大環境下,洛陽卷煙廠是怎樣上了一個新的臺階呢?
洛陽卷煙廠設備部主任劉亦堅介紹說,隨著設備自動化程度越來越高,設備保工藝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對設備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這種形勢下,他們提出了精益化管理設備的主張。對設備管理人員及操作工人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學習、創新,再學習、再創新”。工廠也采取了一些激勵措施,營造了深厚的創新氛圍,先后在各個車間開展了技術比武、勞動競賽、小改小革等活動。工廠每年平均有50多項的技術革新,2015年在整個河南省的中煙系統的評比中,該廠有5項成果獲得獎勵,這也是歷年來最好的成績,也涌現出了一大批能工巧匠。經過幾年的不懈努力,使設備管理工作邁上了一個新臺階,確保了各類設備運行狀況良好。目前,設備有效利用率達到97%以上,綜合能耗在行業內居于中、上水平,個別設備甚至達到了領先水平。
劉亦堅介紹說,在系統化推進設備管理精益化方面,洛陽卷煙廠以裝備信息管理作支撐、維護保養作基本、設備修理為關鍵、成本控制為重要環節、人才隊伍作保障,取得了較好成效。
一是以設備全生命周期管理為內容,做好基礎信息的精細管理。通過“三方法三確定”建立一套以裝備信息化和管理制度為支撐的檢查考核標準,努力完善“設備全生命周期”管理數據庫,實現了不同系統數據共享,提升了基礎數據精細管理能力。
二是以可靠預測設備運行為手段,開展設備狀態的精確管理。以點檢“六化”為基礎,積極修改完善點檢標準,拓寬點檢范圍,建立科學的狀態管理體系,提升設備的預防能力。
三是構建多維維保體系,實施設備精準保養。根據車間生產實際和設備特點,探索實施“一模式,二結合,三驗證,四驅動”的“進站式”保養、輪保、例保和保養維修相結合的特色保養管理體系。
四是以健全的檢維修體系為保障,推行設備的精準修理。以保持設備最好的性能和最佳的狀態作為目標,優化修理模式。依據設備深度檢查出的問題開展局部修理,并強化裝備信息化決策系統的運用,通過數據分析指導設備維修的準確性和及時性,提升設備故障預防能力。
五是強化激勵,持續提升設備自主維護能力。立足企業現狀,以激勵為導向,開展自主維護、問題改善等活動,構建設備的第一道防線。
劉亦堅又以動力車間為例,介紹了設備管理的重要性。動力車間承擔的是全廠動力操控任務,包括全廠用水、電、蒸汽、壓縮空氣、真空等等。這一塊工作非常重要,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導致生產線停產,從操作到維修,設備部對他們的要求也非常高。動力車間這幾年,通過工作室的成立、師帶徒、管理創新、QC等,取得了很大的成果。這些技師們取得了很大成績,公司也給了他們很高的榮譽。
在激勵機制建設方面。洛陽卷煙廠還有計劃地組織勞動競賽、技術比武。建立了維修工動態管理機制、開辦技術大講堂,以及與之配套的管理制度,包括晉升的制度、獎勵制度,為工人們晉升打開了通道,讓工人們也感覺到在一線也有前途。
作為主管設備的負責人,劉亦堅也經常深入車間一線,積極參與到工人技師的創新工作中去。有一次,她看到機修班長伊新杰在1#ZB45包裝機生產現場,正和維修技師王安樂、李乃利等在熱烈探討著什么。
“這臺包裝機是公司從制造中心調劑到我廠的,原來是使用輔聯設備供煙,煙支從上部輸送到煙庫,不需要動力驅動,而我廠沒有與之相配套的卷煙機及輔聯設備,必須使用卸盤機供應煙支,卸盤機與包裝機之間還需要輔助輸送設備,所以該機煙庫部件必須進行改造才能匹配卸盤機進行生產。”只見伊新杰邊指著設備供煙部位邊說道。
“辦法總比困難多,只要充分發揮我們機電維修協會的力量,對該部位進行技術改造,我認為還是能順利完成的”,劉亦堅鼓勵他們說。
“我有個初步的思路,改造煙庫原有的頂部供煙改為右側面供煙。之后改造原有煙庫活動后擋板為固定擋板,在固定擋板上加工煙支輸送帶帶輪安裝孔,安裝輸送帶帶輪法蘭及帶輪組件,并在后擋板上安裝帶輪驅動電機、煙庫煙支料位檢測控制器,用于煙支的供應及控制,這樣就可以把煙支供應的問題解決了。”在對煙庫部位進行了細致查看之后,維修技師李乃利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我們還需要煙支輸送通道以及相應的傳動裝置,但煙支如何能從卸盤機柔順的被導引到煙庫里呢?” 伊新杰說道。
“可以用改造下線的FK包裝機的輸送裝置啊,改造輸送通道末端煙支導向裝置,這樣問題就可以解決了。”王安樂一口氣說道。
在劉亦堅的鼓勵下,經過機電維修工師傅們3天的相互配合與共同努力,不僅對供煙裝置成功進行了改造,還對鋁箔紙盤拼接單張鋁箔紙不夠長引起設備停機和鋁箔紙上壓印有波紋等問題進行了改進。

生產車間工人技師明星榜
明星技師,就是在某一專業領域有深入研究,練就了過人的技能,堪稱行家里手。工廠樹立他們為明星技師,是讓廣大工人技師們意識到,真正的明星就在他們中間,只有對工作持之以恒、精益求精、善于鉆研,方能成長為眾人尊崇的明星技師

鏡頭聚焦:10月28日下午,在洛陽卷煙廠生產車間,記者走訪了創新工作室、技術工作室、卷機班組、機修班組等,親身感受到了他們的工作熱情和創新激情,師帶徒、互助組等創新工作模式,推動著創新工作開展的有條不紊,有聲有色。
張紅軍,現為洛陽卷煙廠卷煙機維修班長,他對設備的軸承有深入的研究,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他不僅自己擅長鉆研,而且還將自己所積累的知識熱心地傳授給班組的其他成員,在師帶徒方面做出了表率。由他研發的一項軸承彎頭耐磨技術,可使用普通材料代替昂貴的材料,延長軸承使用壽限幾十倍,此項技術填補了國內空白,目前已申報了國家專利。據他介紹,他們班組每年可以根據生產實踐研發出7~8個創新項目,既保障了生產,也提高了產品的質量。所研發的項目,大多經濟實用,投入少,見效快。

卷煙機維修班長張紅軍在工作中
冀躍峰,現為制絲車間維修班長,專門負責機械方面的維修。據了解,他們班共有10余人,45歲以上的有8~9人。機修班下設三個小組,每個小組成員承包著相應的設備管理,做到了維修責任明確,獎罰分明。在工作上,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小組成員在工作中如果發現個人解決不了的難題,可以提到班里面共同研究解決。為更好地鼓勵大家做好技術創新工作,工廠特地在他們班組設立了創新工作室。班組成員加入創新工作室后,技術研發的興致空前高漲,研發成果更是層出不窮,人人爭做班組的創新明星。在技術研發創新方面,每年都制訂有基礎目標和提升目標,凡被立項的研發課題都被列在工作墻上,詳細記錄課題的進度表、相關負責人及攻關人員等。他們班組引以為豪的成果是:2014年有一項獲全國技術革新二等獎、2015年有兩項獲中煙公司三等獎、還有6~7個項目獲省級以上三等獎。
針對創新成果,冀躍峰還給我們舉了兩個工作中很實際的例子。一個是研發操作平臺的事例。有一臺工作機器,原沒有操作平臺,操作工每次清掃工作面特別不方便,不得不很費勁地爬到機器上面進行清掃。問題反饋到班組后,班里集思廣益,一致認為設計一個操作平臺就能解決此問題。于是將此方案上報為整改項目,得到批準后班里即進行整改。經過設計圖紙、產品加工、測試等,最后進行了應用。這一固定平臺安裝后,操作工用不著爬到上面去打掃衛生,直接站在平臺上就可以進行操作。另一個是巡檢中發現某機器運行的皮帶下面有霉變的煙絲,但因為只有一個檢查孔,清理不方便。于是我們班組因地制宜地安裝了一個可開啟的小門,方便了操作工對此死角的清理。

制絲車間維修班長冀躍峰察看車床運行狀況
張向偉,現為動力車間電工維修班長,談起技術工作室建立后的感受,他說,技術工作室是在2014年創建的,隨著條件的逐步改善,已成為了很好的實習場地,通過師帶徒的這種方式,使新人受益匪淺,尤其是受到了新參加工作的大學生們的好評。新來的大學生張亞東對此頗有感慨,在學校學的是理論知識,但實踐經驗欠缺,經過工作室的鍛煉實踐后,就能上崗操作。學校學的知識與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脫節太大,必須從實際工作中進行點滴積累,技術工作室很好地彌補了這個不足。
在煙草加工車間,記者還捕捉到了幾位工人技師在一起探討技術創新的場景。
在包裝車間1#GDX2包裝機生產現場,維修技師王志偉對著內框紙刻痕刀盤部位眉頭緊鎖,“這樣拆拆裝裝,又是對位,又是調整,又累又不出活兒,得想個法子解決一下。”
內框紙刻痕切割輥對組件中,用于切割兩條刻痕線的虛線切刀和U形切刀盤是通過緊固螺釘鎖緊在內框紙組件的傳動軸上,該組件總重15kg,整體拆卸下來換件或進行調整后將組件重新安裝到設備的內框紙部件上,通過手柄盤動內框紙部件直至盤出最后裁切的單張內框紙才能檢驗刻痕刀的軸向和周向定位是否滿足工藝要求。
如果對該機構的刻痕刀的周向及徑向位置不能一次對位,需要N次拆裝、調整、安裝內框紙刻痕切割組件,直至刀盤軸向和周向準確定位。按照傳統的維修方法維修勞動強度大,工作時間長,不能保證一次調整到位,維修效率很低。
“班長,我想做一個GDX2包裝機內框紙刻痕刀快速定位工裝,可以給維修工作提供方便,減輕勞動強度,最主要是縮短維修時間。”王志偉師傅向一旁正在忙碌的機修班長伊新杰說道。
“嗯,想法不錯,但是技術要求很高的哦,你行嗎?”伊師傅停下手中的活兒。
“根據兩條相互垂直的平面和線可以構成一個基準,以一個平面和一條中心線可以構成一個基準這兩個原理,我打算初步設計一套共計兩件配合使用的內框紙刻痕刀盤定位工裝。該工裝的各組尺寸需經過實際測量和計算,并經過上機實踐檢驗滿足工藝要求和設備生產后制作而成。” 面對班長的質疑,王志偉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聽說要進行內框紙刻痕刀盤性能改善,一旁的秦洛生等幾位維修工師傅也圍攏過來。
“用鋁合金材料制作內框紙周向定位裝置比較合適。”
“用45#鋼制作內框紙軸向和周向工裝,用于準確定位刻痕刀盤的軸向和周向位置。”大家踴躍發言。
說做就做,王志偉開始利用各種生產間隙著手準備:零備件加工圖紙測繪、材料選擇、計劃申報、精細加工、安裝調試……
五天后,造型精美的內框紙刻痕刀快速定位工裝誕生了,在大家的期待中,松開刻痕刀盤的緊固螺釘——定位組件——基準面(間距120mm)定位--工裝基準面(間距54mm)定位兩刻痕刀的軸向位置——刻痕刀盤上的U形刀長邊中心剛好與基準面對齊——檢測所有調整狀態是否有變,固定刻痕刀盤的緊固螺釘。整個過程一氣呵成,內框紙虛線切刀的調整對位時間僅用3分鐘即告完成,并且裁切出來的單張內框紙與工藝要求絲毫不差,大大提高了設備的工作效率。
以上只是洛陽卷煙廠金葉制造“工匠精神”的一個縮影,在工作過程中專業、專注,釋放創造潛能,一絲不茍的“工匠”精神已蔚然成風。如今的洛陽卷煙廠展示出了勃勃生機和創新活力,設備管理流程脈絡清晰,職責明確,管理標準、工作標準和技術標準完善,“管理強廠、活力大廠”的發展定位,使這個企業走出了一條特色發展之路,正向著打造行業一流特色工廠的偉大夢想闊步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