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瀘溪縣農機局 張 中
推進農機專業合作社建設要實現“三個突破”
■ 瀘溪縣農機局 張 中

如何進一步推進農機專業合作社建設的進程?筆者認為,需要實現如下“三個突破”。
(1)必須在加快土地流轉上有突破。發展農機專業合作社,土地是前提,它是實現農業規模化、集群化必不可少的基礎條件。就目前的實踐來說加快土地流轉有三個方面的現實意義:一是有利于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通過進行適當的土地流轉,使土地向農機專業大戶手中聚集,一方面可以對零星分散的不規則的土地進行整合,實現山水田林路等綜合資源的整合和有效利用,增加可利用的耕地面積;另一方面可以發展規模經濟,有利于農業機械的投入使用,實現土地資金技術和人才的有機結合,充分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二是有利于促進農業規模化、產業化。土地流轉是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延伸和發展,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所帶來的各自為政,難以形成規模經營,在土地流轉的基礎上打破界限,有利于擴大農業種植經營,實現產量和產值的突破。三是有利于增加農收入。總的來說,土地流轉后的農民獲得的收入至少包括如下三個方面:一是土地流轉租金;二是土地合作社社員以土也入股的形式參與年終分紅,分紅比例一般按照入股土地面積計算;三是脫離土地的農民參加土地管理、種植等勞動的獲得的務工收入。
(2)必須在培育技術農民、實現勞動力轉移上有突破。就農機專業合作社建設來看,通過勞動培訓,大力培育新型職業的迫切性體現在如下三個方面:一是通過堤高已流轉土地農民的就業能力,達到解決這部分農民就業的需求、解決農民后顧之憂的目的。通過開展分層次、有針對性的就業技能培訓,以“培訓促進就業,培訓創造人才”為宗旨,從而實現土地流后普通農民向職業技術農民的身份轉換、由依靠土地里刨食向“土地流轉賺租金、下地打工掙工資”的“多薪族”轉換。二是通過提髙已流轉土地農民的就業能力,達到滿足產業建設人才需求的目的。通過對所有涉及土地流轉、有就業需求、有培訓意愿的農民進行年齡、性別結構進行摸底的基礎上,結合用地需求與勞動就業部門資源,組織開展有針對實用技能培訓,及時有效填補產業發展的人才空白。三是通過提高已流轉土地農民的就業能力,達到轉移矛盾、維護社會穩定的目的。從廣大農村實踐來看,在推動農機專業合作社建設進程中,由于土地糾紛而導致的農民對基礎設施建設進行阻工的現家時有發生,這其中,有一部分問題確實是因為土地權屬存在爭議而引發的,但更多的則是農民失去土地無事可做,從而想方設法通過對產業建設進行阻攔的方式謀取個人私利。通過及時開展就業培訓,將已流轉土地農民的注意力轉到研究農業生產技術、提高土地產出和勞動收入上,無疑是一個解決當前矛盾、維護地方穩定的好方法。
(3)必須在壯大村集體經濟上有突破。就農機專業合作社建設的當前形勢而言,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具有如下三個方面的重大意義:一是有利于提升“三力”水平,增強農民發展農機產業的信心。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是增強基層黨組織功能、提高基層黨組織凝聚力、服務力、發展力的有效途徑。村集體通過領辦和扶持農機專業合作社等形式,深入到農業產業化過程中,促進各項支農惠農政策落;通過支持農機專業合作社,積極為群眾提供種、產、銷一條龍服務,使農民對發展生產有信心,使擴大生產有保障。二是有利于完善村級基礎設施建設。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也就是充實了集體財力。這樣,也就使村有能力投入更多的資金興辦公益事業,完善道路、水利、電力等村級基礎。三是有利于創新發展觀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發展大村級集體經濟,也就使村集體在村級產業選擇和產業結構調整上掌握了更多話語權。就當前而言,越來越多的具有產業發展經驗的農村“能人”、熟悉國家產業政策的髙素質農村大學生以及大學生村官等加入到村級班子隊伍,這些人無疑在準確把握現代農業產業發展的新特點與新要求、創新發展觀念、科學調整工作思路上具有更加廣闊的思維和遠見,在產業推廣遇到困難時,能夠身先士卒,利用發展壯大了的村級集體資源,更好地做給群眾看,教會群眾算,領著群眾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