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履生


中國繪畫的發源雖然是在自然的基礎上,即藝術來源于生活,但是,中國繪畫又不是完全摹寫自然,它在發展過程中,從極盡全力模擬自然到超脫于自然,這其中的變化就是中國藝術在發展過程中所強化的文化理念和哲學思想給與繪畫本體的影響。因此,中國繪畫與自然若即若離的表現,使得中國繪畫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使得許多不具有這種文化修養的人難以理解其中的奧秘。就審美而言,中國繪畫疏離自然的真實有著很多客觀的原因,但是,文化上的滲入使得中國藝術家在文化的傳承過程當中接受了中國藝術的哲學理念,年復一年,一代接著一代,中國藝術就是在這種似與不似之間表現了潛藏在繪畫深處的豐富的哲學內涵,所以,在許多中國繪畫的論述中,沒有像西方藝術家那樣努力去探討一些科學的原理,光與影,造型與色彩,透視與解剖,而是在“手揮五弦易,目送歸鴻難”(顧愷之)的感悟中,在深具哲學內涵的藝術觀念的發現中,找到了更切合中國哲學思想的藝術表現方式,如此,中國水墨的濫觴就成為中國繪畫的主流,而水墨的“墨分五色”以及所蘊含的文人哲思就提升了中國繪畫審美的意趣。
然而,在二十世紀初期以來引進現實主義的時代潮流中,中國繪畫通過現代藝術教育去追求原本不為所重的科學性,使得中國繪畫慢慢失去了它原本的文化精神和哲學意念,也在真實性的審美中失去了中國繪畫特有的氣韻。在這個特殊的時代中,人們往往是在通過對于客觀現實的追求中表達現實主義的審美理想,水墨畫也沒有能夠拒絕這種時代潮流的侵蝕,所謂的水墨新傳統實際上是在結合寫實主義表現方法所形成的一種新的繪畫樣式。雖然,筆還是原來的筆,墨還是原來的墨;雖然還有著“墨分五色”的基本的技術要求,可是,繪畫的底蘊卻發生了變化,中國繪畫原本所存在的像《石濤繪畫錄》中所論述的哲學思想或者是禪的意境,基本上已退隱到主流之外的一種完全個人化的追求之中。
藝術的發展和藝術的變化需要欣賞者的支撐,曲高和寡,沒有人能欣賞,只能是書齋中的個人愛好。在人們看慣了這種現實的圖像時,當人們看到了豐子愷繪畫風格的獨樹高峰,人們以驚奇的目光看待這個時代的另類,給與的贊賞正是時代藝術審美中的互補性,為豐子愷開辟了他獨享的通途。豐子愷用漫畫的方式將水墨畫帶到了一種與時代潮流迥然相異的審美趣味中,他顯然不同于傳統水墨畫的表達方式,在幽默的表達中也豐富了審美的內容。豐子愷曾經的現實意義獨立于主流風格之外,是二十世紀藝術中的一朵奇葩。雖然,他為世人所重,可是學者寥寥。因為他的意義是建立在文化品位之上,而這個文化品位中的哲思,又是一般人難以學到的核心內容。這不是通常所論的筆墨問題,也不是繪畫的某種技巧問題,可是,他的影響力卻實實在在的反映在繪畫的現實之中。
家春是當代中國畫壇為數不多的在豐子愷道路上前行的畫家,他之所以選擇這條藝術道路,一方面是因為他的哲學家出身,他的許多的哲學理念只有通過繪畫才能夠表達。二是因為他的非繪畫專業出身,他沒有專業畫家的那些框框,因此,豐子愷一路的畫法最適合他。多年來,家春以哲學家的思考畫了很多富有哲理的畫。家春的這些畫顯然不是追求審美上的境界或者意趣,他是通過哲學的境界和意趣去喚醒人們在審美上的新的感受。這種視覺的或觀念的轉換,超越了一般繪畫審美的范圍。如果說,一般畫家的繪畫是愉悅,那家春的畫就是思考。學哲學出身的他,在人生的歷程中有很多哲學的感悟,這些感悟是他在哲學的基礎理論之外的一種人生的思考。他在畫面中所呈現的哲學思想,并不是哲學教課書中深奧的學問,而是非常淺顯和通俗的道理。有些淺顯的像大白話,通俗的如口頭禪,一目了然,一望便知,可見他是以一種大眾哲學的方式來推展那些深奧的道理。
正因為如此,家春的畫得到了很多人的欣賞。我想,這其中最基本的原因并不是繪畫本身好與壞的問題。家春非常執著的表現人和事,把人和事中的哲學理念通過一些簡單的圖像表達出來,真正是寓教于樂。他的那些圖像有些像看圖識字那么淺顯,但是,其意趣和豐子愷的許多畫有異曲同工之妙,這無疑引起了我對于繪畫功能的另外一些思考。繪畫除了審美之外,還可以有其他的功能。在二十世紀有一段時間特別強調繪畫的社會教化功能,甚至把它上升到審美功能之上,成為唯一性的追求,但是,這只是一個不合藝術規律的階段性的過程。
家春在審美功能之外將繪畫中的哲學思考傳授給人們,使那些圖像富有教化功能和教育意義,這種功能上的追求有著積極的社會意義,尤其是在當下,可能具有一般的說教所難以實現的功能,因為它的一目了然往往會使處于迷惑中的人豁然開朗。家春的這種努力像心理醫生那樣,用種種專業的手段去喚醒人們去面對新生活,追求新生活。他的藝術能夠讓人頓悟,讓人看到新的希望。就功能意義上來說,繪畫如果能實現上述目的,他是有益于人民的,有益于社會的,有益于繪畫發展的。
從另一方面來看,家春在近年來的努力探索中,其繪畫的技藝也得到了不斷的提升。他的這些被稱之為“哲理畫”的作品,造型質樸,筆墨簡單,可是,構思巧妙,構圖奇異,與一般的專業畫家的作品有著明顯的不同。因為,他畫面中所表現出的哲思和幽默的語言,往往讓人們忘記了審美中關于技術的一些基本原理。家春正是在基本原理之外化腐朽為神奇,以神來之筆將許多哲學的道理和人生的感悟,娓娓道來。他的繪畫中的一些規律性的問題主要是在他的題跋之上,詞語雖然簡單,但思想深刻,其邏輯性中蘊含的哲思往往可以作為人生的座右銘。
家春不斷告訴人們“太陽每一天都是新的”,相信他的“哲理畫”正如他畫中所表達的太陽一樣,每一天、每一幅都是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