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春賢
2016年11月10日,全國職業健康監管工作座談會在湖北武漢召開,國家安全監管總局黨組書記、局長楊煥寧出席會議。湖北、北京、重慶、山東、甘肅5省(市)安監局和河南煤監局作了經驗介紹,李兆前副局長作了會議總結。
楊煥寧強調 解決認識不到位問題
楊煥寧首次出席全國職業健康監管工作會議,直指職業健康工作長期以來相對滯后的重要原因是認識問題。與生產安全事故的直接性、突發性、慘烈性相比,職業病具有滯后性、緩發性、病狀性特征,因而一些地方和企業對這項工作缺乏壓力感、緊迫感,普遍存在重“紅傷”輕“白傷”的問題,沒有把這項工作擺上重要位置,缺少應有的工作力度。
楊煥寧指出,做好職業健康工作,首先要解決認識問題,要深刻認識職業健康工作的重要性、緊迫性,順應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和安全生產事業改革發展部署,明確職業健康工作的總體思路和基本原則,堅持求真務實,堅持突出重點,堅持標本兼治,堅持改革創新,以高度的政治自覺和強烈的責任自覺抓好職業健康監管工作。
職業健康當前重點工作
會議強調,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職業健康工作要從健全責任體系、推進法治建設、推動改革創新、夯實基礎工作、抓好宣傳教育5個方面下功夫。
堅持“管安全生產必須管職業健康”,建立健全職業健康工作責任體系
一是突出用人單位的主體責任。強化用人單位主要負責人的領導責任,嚴格按照《職業病防治法》要求,落實各項法定責任。
二是協助黨委政府履行領導責任,推動各地區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和紅線意識,將職業健康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和各級政府民生工程,嚴把安全生產和職業健康準入關。
三是明確職業健康監管職責。安監部門首先要主動承擔起工礦商貿領域的監管職責,同時結合安全生產領域改革,積極協調編辦等部門,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明確建筑施工、鐵路、民航等相關行業領域的職業健康管理職責,并具體落實到相應部門的“三定”規定中,防止出現監管盲區。
四是強化協調配合和巡查考核。各級安監部門要充分發揮安委會、安委會辦公室和職業病防治聯席會議的作用,及時研究解決職業病防治工作中的重大問題,并把職業健康作為安全生產巡查和安全生產工作考核的重要內容。
大力推進職業健康法治建設
一是加強安全生產和職業健康法律法規銜接。制定《礦山安全健康法》《礦山安全健康監察條例》,盡快出臺《高危粉塵作業與高毒作業職業衛生監管條例》《職業健康監督管理條例》,為職業健康監管提供有力的法律依據。
二是協調改進職業健康標準管理發布制度。根據中央的有關精神,安監部門要擔負起職業健康標準制定修訂工作,要積極與標準化、衛生計生等部門溝通,盡快落實有關辦法制度,大力推進職業健康標準建設,積極制定修訂急需的強制性標準,解決協調性、適用性不強的問題。
三是推進安全生產與職業健康一體化監管執法,調動全系統的力量加強職業健康工作,解決職業健康監管人手不足、覆蓋面小、執法檢查不力等問題。
四是深化重點行業領域專項治理。目前我國每年因粉塵、毒物造成的塵肺病和職業中毒人數占職業病人總數的95%以上。因此,要抓住粉塵、毒物控制這個牛鼻子,突出礦山、化工、冶金、建材等重點行業領域,尤其是其中的中小微企業,突出采掘、粉碎、打磨、焊接、涂膠等重點崗位,以及農民工等重點人群,大力開展日常防治和專項治理,堅決遏制職業病高發勢頭。
積極推動職業健康監管工作的改革創新
一是加強職業健康源頭管控。取消職業健康“三同時”行政審批,并不是取消職業健康“三同時”制度。各級安監部門要強化對“三同時”工作的監督檢查,決不能因取消審批而降低職業健康“三同時”的質量和水平。
二是實施職業健康分級分類監管。總局將研究制定分級分類監管辦法,提高職業健康監管的科學性、有效性。
三是加快建立職業健康社會化服務體系。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積極培育第三方服務市場,大力支持各類技術服務機構開展安全生產和職業健康一體化檢測、評價等技術服務,幫助中小企業做好職業病危害防治工作,緩解政府職業健康監管力量不足、技術支撐薄弱的問題。
四是運用市場機制推動職業健康工作。把職業健康納入企業安全生產誠信體系建設,實施“黑名單”制度,對職業健康失信行為實行聯合懲戒,增強企業抓職業健康的主動性、自覺性。
持續夯實職業健康工作基礎
一是加強職業健康監管隊伍建設。二是盡快摸清職業病危害底數。三是加快職業健康科技和信息化建設。四是建立中小微企業幫扶機制。中小微企業職業病危害普遍嚴重,但是檢測和防治技術、裝備普遍落后。各級安監部門要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協調人社部門發揮工傷保險預防作用,為中小微企業提供職業健康咨詢、檢測、體檢等服務,幫助中小微企業改善作業環境,提高職業病危害防治水平。
抓好職業健康宣傳教育培訓工作
要把宣傳教育培訓作為預防、控制和消除職業病危害,保護勞動者健康的治本性舉措,精心組織,扎實推進。一是要引導新聞媒體并運用多種形式,積極穩妥地宣傳職業健康工作。二是加強從業人員職業健康培訓,讓廣大一線勞動者、尤其是廣大農民工了解職業病危害、拒絕職業病危害,促使勞動者從被動管理轉變為主動防護,自覺保障自身的職業健康權益。三是加強職業健康人才培養。指導高等院校加強職業衛生工程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鼓勵職業健康技術服務機構和企業培養、聘用職業衛生師等專業技術人才。
一體化監管執法如何推進
針對分組討論中大家比較關心的一體化監管執法問題,副局長李兆前在總結講話中專門作了進一步說明。
關于安全生產與職業健康一體化監管執法,《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安全生產監管執法的通知》(國辦發[2015]20號)首次提出,“建立安全生產與職業衛生一體化監管執法制度,對同類事項進行綜合執法,降低執法成本,提高監管實效。”《通知》下發后,一些地區積極探索試點,取得了很好的經驗。總局對如何推進一體化工作進行了研究,初步形成了關于推進安全生產與職業健康一體化監管執法的指導意見。現階段一體化的重點,主要包括6個方面:
第一,實施執法檢查的一體化。要樹立職業病危害因素、濃度或強度超標就是隱患的觀點,在安全生產大檢查、隱患排查治理、風險識別以及日常安全生產監督檢查等工作中,要將職業健康作為一項必要內容,實現安全生產與職業健康同步安排、同步檢查、同步執法。
第二,實施行政許可和“三同時”檢查一體化。對礦山、危化、煙花爆竹、金屬冶煉等高危行業領域實施安全許可時,將職業病防護設施“三同時”以及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定期檢測、評價作為許可條件,一并審查相關內容。對企業進行“三同時”檢查時,同時檢查安全生產和職業健康兩個“三同時”。
第三,實施標準化建設一體化。將職業健康工作的主要內容納入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評審指標,職業健康達標,方可通過標準化評審,實行安全生產和職業健康雙達標。
第四,實施教育培訓一體化。整合相關行業企業、法定代表人、管理人員、特種作業人員及其他從業人員安全生產和職業健康教育培訓的教材大綱,實施同步培訓、同步考試。
第五,中介服務機構一體化。支持鼓勵現有的安全生產評價機構和檢驗檢測機構,通過人才引進、設備購置等措施,申請職業健康評價和檢測檢驗的資質。
第六,推進督查考核一體化。對省級政府的考核,對各省的巡查工作,要在檢查安全生產的同時,對職業健康工作同步進行巡查、督查,在考核的時候同步進行考核。
通過上述六項工作的一體化,既能滿足強化職業健康監管工作的要求,也能達到減輕企業負擔的目的。李兆前強調,一體化監管執法的目的是強化職業健康監管工作,各地在推進一體化監管執法工作的過程中,必須守住職業健康監管工作只能加強、不能削弱這條底線,決不能以實施一體化監管執法為借口,使職業健康監管工作弱化或者邊緣化。
編輯 海 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