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輝
烏蘭夫同志是久經考驗的共產主義戰士、黨和國家優秀的領導人、杰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卓越的民族工作領導人。他不僅對內蒙古各民族的解放和自治區的成立與發展作出卓越貢獻,為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建立了不朽功勛;而且在民主政治和法制建設領域的實踐探索及取得的成績也具有深遠的意義。
從成立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到建立內蒙古自治政府,烏蘭夫的實踐性探索為全國第一屆政協會議的勝利召開和新中國的誕生,積累了豐富的民主法制建設經驗,為我黨建國立業提供了可資借鑒的新民主主義的省級自治政權模式。
抗日戰爭勝利后,內蒙古既有解放區,也有國統區,還相繼出現了受蘇蒙軍支持的西部溫都爾廟“內蒙古人民共和國臨時政府”和東部王爺廟“東蒙自治政府”及“呼倫貝爾地方自治政府”等政權組織。面對這種嚴峻復雜的政治局面,烏蘭夫同志堅定理想信念,把握政治方向,做了大量工作,逐步解決了“內蒙古人民共和國臨時政府”問題后,又與晉察冀中央局研究提出并經黨中央批準分“兩步走”的方案解決內蒙古的民族自治問題。從1945年11月26日召開的由各盟旗蒙古族同胞代表參加的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成立大會,到1946年4月3日成功舉辦的內蒙古自治運動統一會議,直至1947年5月1日宣告內蒙古自治政府成立,整個過程就是為了蒙古民族的解放,為了人民的當家作主,運用民主選舉和民主聯合的辦法,建立了新民主主義的省級地方自治政權。這充分表明了中國共產黨民族政策的偉大正確和人民民主統一戰線的巨大成功。由烏蘭夫親自組織領導的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是具有統戰性質、起臨時政權作用的群眾團體,它的成立對我黨領導的最高統一戰線組織全國政協會議的勝利召開起到示范和借鑒作用。特別是內蒙古人民代表會議制定通過的《內蒙古自治政府施政綱領》和《內蒙古自治政府暫行組織大綱》,為全國政協會議《共同綱領》和我國第一部《憲法》的制定奠定了重要基礎。
從制定內蒙古自治政府《施政綱領》和《暫行組織大綱》到頒布實施一系列地方法規條令,開創了我國省級民族區域自治政權立法先例,不僅從法律上首次明確了內蒙古自治政府的性質、作用和基本權力及義務,而且為國家制定憲法有關民族區域自治法律條款及部門法律法規提供了實踐經驗,在民族區域自治法治建設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新中國成立前,內蒙古自治政府工作依據除黨的方針、政策外,只有《施政綱領》和《暫行組織大綱》,自治政府的各項業務工作亟待制定法規或條令。烏蘭夫同志在抓政權組織建設的同時,用很大精力抓了法規建設。一是1948年1月5日以主席名義發布了《陣亡烈士撫恤條例》《優待革命軍人家庭條例》《榮譽軍人暫行優待條例》。這三個直接關系革命軍人及其家屬的條例的制定和頒布執行,對鞏固解放區根據地、鼓勵前方將士英勇殺敵和支援全國人民解放戰爭起了重要作用。二是1948年1月28日烏蘭夫又簽發了自治政府《關于統一收費和征稅問題的命令》,還頒布了《內蒙古牲畜交易稅暫行條例》和《貨物產銷稅暫行條例》。緊接著又發布了《緝私獎懲辦法》《營業稅臨時征收辦法》《公營企業及機關學校戰時工薪標準暫行具體辦法》等法規,9月1日又發布了《征收公糧公草暫行條例》。這幾個有關財經方面法規的發布,使內蒙古解放區各級政府的緝私、稅收、征糧、征草和薪水發放等工作有了統一的標準和依據,也標志著內蒙古自治政府工作的規范化和制度化。三是同年11月烏蘭夫簽署自治政府令,發布了《修正現行各級政府組織暫行編制(草案)》《健全自治政府會議制度與建立報告制度之規定》《各級政府工作人員生活待遇暫行簡則》。1949年先后發布了《土地執照頒發辦法》《貨物產銷稅暫行辦法》《公產醫院醫藥收費暫行優待辦法》《牧畜管理暫行條例》《國有林育林費征收暫行辦法》《工商所得稅臨時辦法》等行政管理規定,使自治政府行政管理工作朝著法制化的方向邁進。這些涉及政治、經濟、軍事等領域的法規政令,不僅有力地指導和保障了內蒙古自治政權的依法運行,還進一步補充、豐富、完善了新民主主義法制體系,也為我國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特別是部門法的制定進行了有益探索和經驗積累。
從起草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實施綱要》的報告到主持制定《民族區域自治法》,是烏蘭夫民族法制思想的積成過程和集中體現,對健全民主和法制、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作出了歷史性貢獻。
新中國成立后,烏蘭夫同志高度重視民族法制建設。1952年8月8日,他根據《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中“民族政策”一章的精神,結合創建內蒙古自治區的成功經驗,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18次會議上,作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實施綱要》的報告,從法律角度對我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性質、自治機關的組成及自治機關的自治權等作了詳細說明。這個報告被稱為我國民族區域自治法的雛型,對用民族區域自治政策全面解決我國的民族問題起了重大作用。改革開放以來,烏蘭夫同志根據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結合新時期民族工作的特點,進一步推動了民族區域自治的法制建設。1980年9月5日,烏蘭夫在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民族委員會第二次會議上作了題為《認真做好民族立法工作》的報告,全面地總結了建國以來我國民族法制建設的基本經驗,并著重闡述了民族法制建設的重要意義和深入開展民族法制工作的方針、原則。他明確指出,民族立法的內容主要是指三個方面,即:保障聚居的少數民族享有足夠的自治權利;保障散居的少數民族享有平等的民主權利;保障少數民族享有平等地參與管理國家事務的權利。他還說,民族立法的目的是加強民族團結、鞏固祖國統一和促進民族繁榮。他受黨和國家的重托,親自參加并主持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從1981年著手準備到1984年完稿,歷時4年8個月,先后易稿17次,在1984年5月召開的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得到一致通過,并于1984年10月1日起施行。這部基本法集中體現了我們黨半個多世紀以來關于解決民族問題的理論原則、方針政策和基本經驗,在我國法制建設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作者系內蒙古自治區法學會專職副會長兼秘書長)
責任編輯:康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