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昭曦+++李鳳林+++于會
【摘 要】當前我國廣大農村農貿市場還存在食品安全工作基礎薄弱、假冒偽劣食品集中,安全問題較為突出、監管薄弱等問題,其產生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就其產生原因進行分析總結,并強化食品安全監管,提升監管的整體效能,完善食品安全法規,合力筑建社會共治的新型格局等方面提出相應的對策和建議,以期為我國農村農貿市場食品安全監管提出參考建議。
【關鍵詞】農村農貿市場;食品安全;監管;對策
[Abstract] At presiden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rural farmers' markets like food safety working foundation is weak, the fake and shoddy food concentration, glaring and weak regulatory issues as security, which reasons are manifold. This paper makes a analysis to summarize the causes, and strengthen food safety supervision, enhance the overall efficiency of the supervision, perfecting food safety laws and regulations, force construction of social work the new pattern of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 and the suggestion, in order to propose some suggestion in rural farmers' market in China's food safety regulatory.
[Key words] rural farmers' market; food safety; regulatory; countermeasures
食品安全是指食品對食品消費者的安全性,即防止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質對人體健康的影響。食品安全本身有兩個方面,一是食品本身的營養價值和質量問題,如食品變質,食品達不到應有質量指標等,這些問題通過質量監管,是能夠控制的。二是食品在生產、加工、運輸、儲存、銷售過程中人為改變其天然、純潔性而產生的安全問題,正是這方面的問題嚴重影響到人們的身體健康。 近年來,我國食品安全形勢總體上持續好轉,但是廣大農村農貿市場還存在食品安全工作基礎薄弱、假冒偽劣食品集中,安全問題較為突出、監管薄弱等問題,其產生原因是多方面,現就其產生原因進行分析總結、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和建議,以期為我國農村農貿市場食品安全監管提出參考建議。
1 我國農村農貿市場食品安全監管現狀
1.1 監管部門力量被分散,導致力度不足
對于農村農貿市場日常監督活動,主要具有管理職能的市場監管部門主要有工商管理、畜牧防疫、衛生監督管理等部門展開。隨著新的《食品安全法》的通過與頒布,管理部門的變動以及對市場管理新的交接過程中,造成許多不法分子鉆了空子。當 “兩費”停收,這一惠及公眾措施頒布后,還將促進市場活躍有利發展。當基層中管理部門正在積極轉變職能,對著力加強了農村農貿市場流通領域食品安全監管、農資市場監督與管理、制止不正當手段的惡意競爭以及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等各方面的農村農貿市場監督管理工作,但是由于監管工作任務比較繁重,對于基層執法部門中的監管市場力量明顯不足。以及在法治的轄區內都有農村農貿市場眾多,且集貿日期多重合在同一天,這一原因導致基層執法部門對農村農貿市場的日常監管力度明顯減弱。其他對于市場監管的部門內人員缺少,農村農貿市場在偏遠地區,更加不利于管理,甚至造成無人監管的情況。
1.2 監管手段缺失,導致市場監管工作無依據
我國的《城鄉集市貿易管理辦法》是計劃經濟體制下的產物,對于當前的農村農貿經濟市場變化早已不適應。對于當前市場經濟體制下集貿市場監管工作的需要,執法部門卻只能依據《產品質量法》、《食品衛生法》和《國務院關于加強食品等產品安全監督管理的特別規定》等還在完善中的法律法規有關規定對農村農貿市場進行日常監督管理。但是鑒于農村農貿市場主體的特殊性和所經營食品的特殊性,對于很多市場上違法違章行為卻很難在上述法律法規中定位并查找到明確的處罰依據,甚至即將實施的《食品安全法》也沒有對此作出明確的規定。因此,執法部門對農村農貿市場的日常監管工作無依據,造成具有一定的難度。
1.3 消費者求廉動機導致法律保護意識缺乏
首先,相對于城市居民來說,農村群眾的經濟支撐能力比較脆弱,而勤儉節約歷來是勞動人民的美德,因此,對于商品的價格仍是他們在選擇商品時的首要考慮。有些消費者在明知某種商品已超過保質期時,卻因其價格低廉而購買。不但對人們安全健康埋下了隱患,更是助長了罔顧食品安全法不法分子的火焰。其次,消費者對商品質量的以下基本知識了解缺乏,法律意識淡薄,在自身權益受到損害時,并沒有第一時間積極的申訴檢舉揭發,使不法行為得到利益。
1.4 經營具有特殊性的產品,導致食品安全監管落實難
首先,監管部門是依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對農村農貿市場食品安全監管工作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和實踐,通過實踐來發現問題。但在推行了新型管理制度時,卻由于農村農貿市場經營主體的多樣性、分散性和流動性,難以落實。其次,因管理制度在一定方面會影響食品經營者利益,造成推行這些制度和措施難度相當大,使其上述監管措施難以得到有效落實和執行。
2 我國農村農貿市場食品安全監管的對策建議
2.1 完善的食品安全法規是落實食品安全監管機制依據
2.1.1 完善的食品質量安全機制需重在統一 政府管理部門應本著公證原則,對符合市場準入條件的長期且固定的經營食品的經營者進行依法登記并且頒發營業執照。而對于不符合條件的經營者則堅決要依法取締,并將解決農村農貿市場經營資格不合格等遺留問題。當我們全面推進食品經營監管制度建設時,需要穩妥推進食品經營許可制度改革,做好新版許可證核發和食品經營許可審查工作,積極推進食品經營許可數據庫系統等新方式的使用,因地制宜細化完善許可審查條件,全面考慮不同種類的經營主體的許可監管。統一管理后將創新食品經營監管機制,督促監管執法部門將信息公開化,透明化作為創新監管方式的重點內容加以推進。
2.1.2 加強市場的巡查力度且完善食品快速檢測制度 強力的農村農貿市場的執法力度,是對市場監管情況的支撐。由于農村農貿市場情況不同,各地政府需要對不同的農村農貿市場監管的方式需采用“因地制宜”等方式。執法部門需加強對各種食品渠道的全面監管,加強對食品經營從業人員的培訓,加強對銷售食品經營活動的監管,加強食品進貨來源查驗、將不合格食品退市、銷毀等制度建設。從根本上解決食品進貨來源不明、經銷不合格食品等問題。執法部門在增加檢測設備和提供經費保障的同時,需要制定詳細的食品快速檢測計劃,將信息透明化的面向人民群眾。切實加強對集貿市場上規定應檢測的食品品種的快速檢測,并將檢測結果及時向社會公布。
2.2 合力筑建社會共治的新型格局
2.2.1 開展示范市場的新型市場模式 對于積極引導市場的經營者給予表揚,同時注重其財政不足情況下,制定新型優惠的政策,引導和鼓勵私人資本參與農村農貿市場建設,將他們的帶頭作用充分發揮。對農村農貿市場中進行流動性銷售食品衛生差的經營者要給與學習與引導的機會,使其不但認識到差別,更會調動起主動性,并且主動參與市場建設中。對于試點工作單位更要給予支持,大力的投資農村農貿市場食品安全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的建設,形成全民參與的局面。
2.2.2 完善經營者的信用監管和失信懲戒制度 農村農貿市場的商品準入應為一項長期監管其質量管理的機制,對于經營者的產品應必須配備齊全具有法律性的證明,使其消費者不僅僅只能看到其登記備案情況,更能直觀的了解其食品各個方面。全面配合完成各試點工作,提高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放心程度與滿意度,不再對虛假新聞傳播盲目跟隨。對市場經營者的信用評價體系和分類監管的思路,構建完備的信用體制,開展“信用商戶”等活動,營造誠信經營的良好氛圍。對侵害消費者權益和影響人民群眾健康安全的商品必須嚴厲打擊,全面向社會發出懲戒公示,給予重罰,使其對經營者的信用起到良好的推動作用。
3 結論
食品安全是重大民生問題和經濟問題,近年來,政府監管力度的增強促進了國內企業對食品安全的供給,但我國廣大農村農貿市場還存在食品安全工作基礎薄弱、假冒偽劣食品集中,安全問題較為突出、監管薄弱等問題。因此,要強化食品安全監管,提升監管的整體效能,完善食品安全法規,合力筑建社會共治的新型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