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培
摘要:近年來,隨著我國農村勞動力向城市轉移的規模不斷擴大,農村留守兒童的數量也隨之增加,由此而引發的各種留守兒童問題逐漸增多,如留守兒童在成長過程中的教育、心理、健康、安全等一系列問題,特別是留守兒童安全問題日益成為焦點。而本文主要圍繞留守兒童安全問題中的飲食安全問題進一步探析。
關鍵詞:飲食安全零食中毒政府
引言
留守農村人口少,食品周轉期長,產品很容易過期或變質。因留守兒童往往在食品安全上缺乏常識,對不安全食品缺乏辨別力,在購買食品時將廉價的價格及口味放在首要考慮的范圍之內,不知道“病從口入”的說法。一些農村商品流通經營者也不從正規渠道進貨,堂而皇之銷售“三無”食品(三無產品一般是指無生產日期、無質量合格證以及無生產廠家,來路不明的產品)。另外,有些農村學校,由于經費的欠缺,設備的退化和陳舊,導致食堂衛生也有待提高,甚至導致群體性食物中毒。這些因素都對留守兒童產生了不良影響,安全隱患亟待解決。
一、我國農村留守兒童及監護人對兒童零食安全的意識薄弱
立足于中國社會轉型過程中產生大量留守兒童這宏觀背景,研究發現,由于研究社區的經濟狀況普遍較差,父母外出務工對大部分留守兒童的飲食、衣著、疾病照料和零花錢方面的影響并不是很大,可能是由于情感上的虧欠,他們會在零用錢方便來彌補,兒童就用這些錢買家中做不出的垃圾零食。
目的:了解農村留守兒童及監護人對零食安全的知信行現狀,呼吁社會對農村留守兒童的零食安全加以關注,為進步在該群體開展干預描施提供參考。
調查顯示:對于限制食用零食,參與調查的兒童中86.98%食用該類零食,95.86%喜歡吃,88.76%被告知危害性的,59.17%認.為過多食用有害健康,83 43%的兒童曾在學校或去學校路上食用該類零食,78.70%表示將來會繼續食用或不知道是否食用:主要原因是零食味道好和跟隨別人,女孩更易于食用該類零食。30.18%監護人購買且91.12%認為過多食用危害較大,95.86%監護人表示會限制兒童食用。農村留守兒童對待零食的態度和行為受到自身是否被告知零食的危害性以及監護人的身份、對零食危害性的認識、限制兒童食用、消費行為等因素影響。
結論:留守兒童零食安全現狀不容樂觀,需要政府、社會、監護人以及留守兒童自身起努力。
二、農村留守兒童中毒防治知識水平分析
案例1:蘇曉偉,男,5歲,父母在浙江打工,曉偉在家跟隨爺爺起生活,一年前,爺爺把拌有老鼠藥的粥遺忘在廚房的案板上誤被曉偉食用,幸好鄰居把曉偉送到醫院,才避免了生命危險。
案例2:2015年6月9日深夜,貴州畢節,14歲少年張啟剛帶著三個妹妹,在門窗緊閉的樓房中服下農藥,搶救無效死亡。一切似曾相識。3年前,畢節市的個冬夜,5個躲在垃圾箱里的男孩燒炭取暖,一氧化碳中毒而亡。他們的共同身份是留守兒童。
調查發現,農村留守兒童中毒事件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首先,有農藥、鼠藥等有毒物品導致的中毒,這也是最嚴重的種;其次,購買和使用過期、變質和達不到食品衛生安全標準的食物;最后是食用發霉、變質的剩飯剩菜等等。
在農村,由于農業生產生活的需要,很多農戶家中都會存放農藥、鼠藥等有毒物品。在由于祖輩監護的留守兒童的家庭中,監護人由于年齡大、健忘、無所謂不重視等原因,常常因為自己的疏忽導致留守兒童誤食有毒的物質,造成悲劇的發生,一旦發生,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醫治,后果必定會不容,同樣給整個家庭帶來巨大的傷害。
原因體現:(1)多因素結果顯示不良行為習慣如手口行為、啃咬指甲、玩具等,(2)家居環境不良如公路邊、工廠、小吃店附件等。(3)父母職業:父母從事電池廠、汽車維修、化工、餐飲等,是兒童鉛中毒的危險因素。
結論:兒童鉛中毒的預防需在保持兒童正常良好個人生活行為習慣,遠離不良的生活環境,培養父母良好個人衛生習慣及鉛中毒防治知識等方面重點開展健康教育工作。
三、農村留守兒童安全衛生問題的防預
1.培養兒童養成勤洗手的良好習慣,特別注意在進食前定要洗手。
2.常給幼兒剪指甲,因為指甲縫是特別容易匿藏鉛塵的部位。
3.經常清洗兒童的玩具和其他些有可能被孩子放到口中的物品。
4.位于交通繁忙的馬路附近或鉛作業工業區附近的家庭,應經常用濕抹去兒童能觸及到的部位的灰塵。
5.不要帶小孩到汽車流量大的馬路和鉛作業工廠附近玩耍。
6.直接從事鉛作業勞動的工人下班前必須按規定洗澡、更衣后才能回家。
7.以煤為燃料的家庭應盡量多開窗通風。
兒童時期是個人身體、性格養成和知識積累的關鍵時期,也是個人社會化的重要的時期。由于家庭結構不穩定,缺乏來自父母的監護及教育,農村留守兒童的生活受到了重大影響,其中飲食安全作為直接關系到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的問題,引起了全社會的廣泛的關注。農村留守兒童的安全健康成長不僅關系到農村家庭的安定團結,而且關系到中國城鄉的統籌發展和社會的和諧穩定。
解決農村兒童飲食安全問題是個長期而又復雜的過程,不僅需要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而且更需要廣大人民群眾的大力關注與支持。只有從民族未來、經濟發展、社會和諧的高度認識農村留守兒童問題,把農村留守兒童的利益放在首位,認真做好與之相關的各項工作,才能解決好農村留守兒童安全問題,才能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才能讓民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