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子雨
摘要:文化創意產業正在中國崛起,作為一種新興產業,貫穿于經濟社會各領域、各行業,已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試從介紹美學理論、文化創意產業特點等內容,引入美學經濟范疇,分析文化創意產業作為美學經濟的一種產業模式,其發展的特點和價值屬性。
關鍵詞:美學文化文化創意產業美學經濟
文化創意產業最早誕生于英國,隨著歐洲發達國家陸續完成了工業化轉型,技術替代了人工勞動力,經濟發展開始向服務業、高附加值的生產方式轉變,從而帶來了經濟轉型的實際需要。文化產業的崛起離不開這種大的時代背景,而所謂文化創意產業與文化的聯系密不可分,也就是在文化資源基礎之上的創造與提升。近年來,隨著“文化創意”這概念性詞語被人們時常提及,創意顯得更加重要。由于文化創意產業在思想、文化、創造力等方面都有所體現,本文試從美學思維的角度來對文化創意產業進行簡要論述。
一、美學思維形式
思維是人類借助知識和經驗對客觀事物的種感知認識,并探索和發現事物內部的本質聯系和規律性。美學理論思維是人們在社會實踐中對事物的種感知認識。談起美學,人們般都會想到鮑姆加登在《美學》里對美的闡釋,“美學的對象就是感性認識的完善”。任何思維方式首先都可以理解為是人類在精神世界上對事物的一種掌握方式,美學理論主要是人類從審美價值入手對美的現象和規律的種分析,旨在于揭示在社會生活中美對人類精神生活的意義。了解掌握了美學理論,才能夠更加科學化的認識事物,指導社會實踐,為人類自身建設和社會發展提供幫助,做出貢獻。
人類在生產過程中,實踐活動最初是以物質實踐為主,利用工具,作用于客觀世界,從而符合人類的需要。慢慢的,隨著物質活動得到了人類的滿足,就會上升到精神世界的掌握,也就是精神的滿足。思維得到了提升,產生了創造性的活動。那么,在人類多樣性的活動中,哪類活動是審美活動呢?馬林諾夫斯基指出:審美活動就是在閑暇中對色、形、聲等所造成的美感的享受活動。在美學發展史中,審美活動直被認為是種認識性的活動,是在客觀世界中人類對事物的種審美認知,對美的種反映、認識。但是,審美活動也存在主體與客體,審美活動應該凸顯其主客體之間的價值關系,也就是人們經常提到的“有用性”。在實踐活動中滿足自己需要的一種人對外借物的關系內涵,一種價值屬性。作為人類多樣性活動中
種特殊的活動類型,審美活動更多的還是表現出種主體性的特性,具有自主、能動的、有目的性的特征。借助美學的這種思維形式,強化人的主觀能動性,積極地去實踐,在掌握自然規律的前提下,改造自然世界。
二、文化創意產業
文化創意產業,是在經濟全球化大的背景下產生的,以創造力為核心的新型產業形態。文化創意產業的興起同時標志著世界經濟開始從資源要素經濟發展模式向科技、文化和創意為內生增長要素的經濟發展模式轉變升級。概括來說,文化創意產業其發展本源離不開文化,作為新型產業更是以科技發展為依托,以創意成果為核心價值,是
種典型的產業經濟行為。同時,創意思維更高不開科學思維和藝術思維,馬克思曾指出“生產力中也包含科學”。科學思維是指人的科學活動中的思維方式,因為人對世界掌握的最重要的方面是科學掌握,從而從實踐上真正把握世界,改變世界與人的對立關系。掌握了科學思維,從而達到理論與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藝術思維是指人類藝術活動中的思維方式,藝術思維是將人類般的審美意象轉化為藝術形象的過程,是種具有審美價值的思想內涵。
文化創意產業是豐富的文化積淀與快速發展的新興產業的集合體,把現有的文化資源與產業發展相結合,已成為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產業的發展離不開人的創造力,當前我國文化發展存在集聚化、融合化、多樣化、數字化、國際化等特征。同樣,產業發展需要人才培養,提升原創性,做好高端原創人才和文化創意經營人才的隊伍建設才能提升產業的整體發展。
當前,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經過幾年的發展,在文藝演出、新聞出版、廣播、電視、電影、動漫游戲、藝術品交易、廣告會展等領域均取得了較突出的成績。從目前來看,文化創意產業已逐漸成為引領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產業經濟已從單化的結構向多元化的模式轉變,形成融合發展。由于文化創意產業重在原創,同時依托科技力量,使得文化與科技融合,相得益彰。在我國發達地區,文化產業園的創建主要通過集中文化資源優勢和人才優勢,打造聚集平臺、項目交易平臺和投融資平臺,優化產業結構,深化管理體制,強化市場機制,形成產業群體,進步打造創意經濟模式,從而帶動產業升級和價值增值。
三、美學經濟
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對美的體驗也越加迫切,對美的需求也越顯得強烈。美是具有價值屬性的,文化創意產業產品和項目應遵循美學經濟的原則。同樣,文化創意產業是種以創造力為核心的新興產業,強調以主體文化或文化因素的介入,依靠個人或團體通過充分利用新興技術、創造性設計及研發、推廣而謀求最大經濟附加值的知識型智能經濟。旨在于弘揚中國文化,通過創意帶動產業升級、調整,提升經濟發展速度。美學經濟的出現將運用美學理論,把文化轉化為更高創造力的產業。
首先,文化創意產業的所有版塊均涉及到如何將豐富的文化內容創造性的融入到其產品的審美之中。美是人們追求事物的
種價值感受,既包括內容與形式,內在與外在,物質與精神。借助美學打造新興文化產業,注重美的價值是產業發展的內在源泉。其次,文化創意產業所指的美學是需要設計者、創作者等能找到美的般規律和原則。再次,產業發展需要人才培養,只有具備了一定文化素養、底蘊的人才能夠更好的運用文化,變現文化。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借助文化發展經濟,目前已經為推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美學經濟,運用美學理論打造具備審美價值的創意產品,有助于更好地促進文化產品的商品化、市場化。
當下的經濟活動同審美活動之間的融合已呈現出越來越明顯的趨勢,美學經濟的產生超越了般產品的功能屬性,形成審美與消費體驗相結合的經濟形式,而文化創意產業正是這新的經濟形態下出現的種產業模式。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被經濟學家認為是“大審美經濟”的時代,傳統經濟把產品的實用功能和般服務作為經濟的目標,而這個時代的最大轉變就在于,把實用功能和審美功能相結合作為經濟發展目標,即人們的消費不僅是為了實用,更希望兼有快樂和美的體驗。可以說人們對商品的價值屬性需求已經開始慢慢發生變化,從使用價值逐步轉移到審美價值上,經濟屬性也從體驗經濟開始轉向審美經濟。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質的不斷提高,人們將不會僅僅滿足于傳統意義上產品的物質需求,將會追求通過消費帶來的更高層次的審美體驗,21世紀產業經濟多元化發展,以文化創意產業為主的新型產業模式將具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